蓝海情报网

2024,如何避免陷入一场刷屏级危机公关?

蓝海情报网 263

2024,如何避免陷入一场刷屏级危机公关?

今年可真是危机公关大年啊!

一位绝对头部新消费品牌的公关负责人,前几天发给大叔一句感慨,前不久,ta也刚经历一次刷屏级的危机舆情。

 

大叔在上篇盘点《2023年度十大危机公关事件盘点》中也提到,在我从业17年的经历来看,2023年,应该是刷屏级危机公关事件最多的一年,没有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

 

为啥23年是危机公关大年?

 

企业24年如何避免陷入危机?

 

公关人和公关价值如何重塑?

 

大叔试着在下篇盘点中回答这3个问题,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视角。

1、为啥23年是危机公关大年?

先给结论,再分析。

 

大叔认为,主要原因有3个:

 

第一,群体摩擦加剧。

 

第二,社交媒体共振。

 

第三,传统公关失灵。

1、群体摩擦加剧。

大叔最近在得到听一门课,叫《超级个体》,讲课老师的口头禅是这是一个超级个体崛起的时代。

 

其实这门课开了好多年,只不过作者今年更新了些内容,继续卖。我越听越觉得,超级个体这个词,就是在回答第一个小标题问题。

 

简单回看23年刷屏级的危机公关案例,基本都符合一个逻辑,即:个体挑战权威!

比如刘润演讲翻车、东方小孙欺负董宇辉被免职、李佳琦回怼粉丝哪里贵了被骂、董明珠指责前员工孟雨桐被骂、网友吐槽指鼠为鸭……

 

都是权威(或者老板)在被个体(或者打工人)挑战。

 

如果你是超级个体呢,就容易变成权威,然后被挑战,比如刘润。

 

如果你本来就是权威呢,就会出现一个超级个体来挑战你,比如东方甄选和董宇辉及其丈母娘。

 

现在的公众情绪,就好比一个足足晒了3年的柴火,已经到了一点点火星,就能点燃的地步。

 

哪些群体一点就着呢?

民族和国家(不能再展开了)、女性与男性、穷与富、民与官、打工人与老板、年轻人与非年轻人、a的粉丝与b的粉丝……几乎所有的危机公关事件背后,都能看到群体摩擦的影子。

 

传播从中心化变成了去中心化模式,就等于内容生产和传播的主体,从组织为中心变成了以个人为中心,后者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分别是:

 

情绪化、圈层化、标签化。

 

如果要用一个传播模型来解释,即:

带有情绪化的素材,主动地引起至少两个圈层群体的对立,然后系统再继续根据用户标签给感兴趣的用户不停地推送信息,引发更多的主动和被动关注和讨论。

 

来自《弱传播》的理论,现实世界里,谁是强者,在舆论世界里,谁就是弱者。但强者在遇到危机事件时,往往总是希望证明自己是对的,所以,越解释,越辩解,在舆论世界里就越弱小,比如刘润。

 

所以,老板们都低调点吧,你们已经是现实世界的强者了,就别在舆论世界里高高在上地教育别人了,不然你会被现实教育。

 

私下开会摔手机可以,直播间就算了。

2、社交媒体共振。

大叔反复强调过了,小红书是舆情爆发的新源头,比如蔚来和国泰航空的负面舆情就来源于小红书。

 

但是不是就意味着抖音、微博和微信,都落伍了?

 

显然不是。

 

大叔提出,在流量时代,以小红书+抖音+微博+微信+b站为主的多个社交内容媒体共振,成为危机舆情爆发的共同演绎。

 

从平台视角,小红书(或b站)提供内容力,抖音是流量池,微博是话题力,微信是自传播力,5个平台的共振,成就了每一次刷屏事件,尤其是负面刷屏事件。

2024,如何避免陷入一场刷屏级危机公关?

因此,大叔提出,过去我们认为,两微已经老了,抖红更重要,但从危机公关视角,并没有,都重要!

3、传统公关失灵。

群体越来越敏感,平台越来越复杂,但传统公关却没有同步更新,这基本上所有失败危机公关事件的主要原因。

 

传统公关失灵在3处:

 

第1处,舆情监测失灵。

 

素材刷屏,就是典型的传统公关失灵,因为传统公关的评价体系和监测系统都在素材刷屏面前,几乎完全失灵了。

 

怎么说呢?

 

大叔在《刷屏》里提到,凡是一键可以在微信群和朋友圈转发的素材,都可以刷屏。

 

以微信聊天记录式为主的负面素材刷屏,有4个最大的难点,分别是:

 

不可追溯、不可删除、不可统计、不听解释。

 

前段时间,大叔帮某美妆品牌提供一些舆情建议,对方一定是学了很多案例,上来讲应对之术讲得头头是道,结果我一问,连舆情监测软件都没买。这就相当于我们去打仗,对方一次性射来5支箭,我们就认为敌军只有5个人,就冲上去了,能赢吗?

 

舆情监测系统失灵,就意味着响应速度严重滞后。你可能留意到了,大叔最近陆续写了好多篇被浪费的系列,包括:

 

《被五月天浪费的危机公关91小时》

《王自如事件,格力公关部至少错过了3次避坑机会》

《被青岛啤酒漏掉的危机公关24小时》

《被李佳琦浪费的危机公关10小时》

……

所谓危机公关的黄金4小时(或者6小时),全被浪费掉了。当然,这绝对不仅是舆情监测的问题,而是企业的公关体系有问题,导致判断错误。

 

第2处,情绪共鸣失灵。

 

面对情绪包裹的素材,公众感受最深的是情绪,而危机当事方却总是陷入素材本身的对与错,忘记了糖衣炮弹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炮弹外面裹了一层糖。

 

情绪共鸣很重要,道理如此简单,为什么还会失灵?大叔觉得,因为视角问题。应对一个危机舆情,一般有3个视角,企业、公众和媒体,企业总是陷入企业视角,就不可能与公众共鸣了。

 

我们说,真相有无数个视角,企业总认为自己是委屈的,自己被误解了,被人恶意解读了,我觉得一定有这样的情况,但你必须先与公众实现共情,再说其他内容。但负面案例往往是反了。比如花西子,没有跪到底,就先发疯了。

 

第3处,公关价值失灵。

 

自从阿里公关团队的带头人王帅退休之后,这个行业就缺少领军人物。当然,到底是千里马常有,还是伯乐不常有,可能都有原因吧。

 

公关无法对上管理老板,老板不听公关的建议,策略错,就都错了。比如还是花西子,公关甚至以一种悲壮地离职的方式,来表达了对老板的不满。当然,如果内斗式的危机,公关就更失灵了,比如东方甄选。

2、企业24年如何避免陷入危机?

如果问题基本说清楚了,解就清晰了。

 

2024年,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危机呢?大叔也提3点:

 

1、避免陷入对立。

 

既然我们看到那么多群体摩擦爆发出的威力,对企业来说,最好的办法的就是躲开这些敏感话题。所以,公关人的守门人价值要被重新重视起来,企业建立相应的传播黑名单制度,把营销、直播(主播)、市场、广告、客服、门口保安等所有的消费者接触点,都要管起来,审起来。

 

当然,公关部也有自己的坑要避开,比如企业自媒体不是自媒体,更不是媒体。

 

2、重建舆情系统。

 

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层就是舆情软件,大叔上文提到的5个平台,其实还漏了一个视频号,据说现在没有一个舆情系统能够抓全视频号的数据。舆情系统就相当于你的哨兵,具体不展开了。

 

另外一层就是危机公关体系,现在是内容找人的时代,当你的哨兵发现了敌情,如何在企业内部高效运转,并给出决策,也非常关键,像五月天这种91个小时才有反应的效应速度,就是两层系统都出了问题。

 

3、重建共情能力。

 

重建共情能力,确实有技巧,比如行动大于口说,你越在行动弥补上努力,就越能产生共情。比如国泰航空,从空乘歧视内地人,到直接招聘内地空乘,而背靠祖国,连通世界就是公关主导的文案共情,这就是完整的行动闭环。

 

再说几个行动大于口说的,比如巴奴火锅,真的就赔800万给用户。当然,洁柔更猛,不仅亏本照旧发货,还给退款用户介绍工作……大叔给了一个新的定义叫做多巴胺式危机公关。

 

老乡鸡也是化危为机,白送还道歉,给出公众超预期的期待。还有胖东来,8页调查报告就为了讲清楚一次员工和消费者为啥吵架。大叔万万没想到,餐饮行业的危机公关,反而成为23年为数不多的正面学习案例。

 

比如示弱,你越强势,越不能产生共情。反面案例就是董明珠,她对王自如的爱和对孟羽童的恨,让这位女老板离年轻人为主的公众渐行渐远。原本,女性力量才应该是董明珠的加分项啊。

 

比如换位思考,大叔上文提到了,企业总是很容易陷入甲方视角,缺少公众和媒体视角,比如宝马mini其实道歉一次就够了,非要反转舆情,结果闹得啼笑皆非。

 

你可能会问,那是不是企业一遇到危机,一跪就没事了呢?当然不是,需要先判断危机的破坏力和真实性,这就是危机的复杂性,但你和公众情绪对着干,一定没好处。

3、公关人和公关价值如何重塑?

这其实是大叔最想谈的。

 

昨天,一位头部互联网平台的pr专门找大叔喝了一个咖啡,就谈到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媒体没有价值了,公关还有啥价值呢?

我的回答是:没人看报纸和电视,不代表没人不看新闻。所有人除了吃饭和睡觉,都在消费新闻,只不过媒体平台,从大河变成了一条条小溪流,但一条条小溪又会最终汇成大河,尤其是在企业遇到重大舆情的时候,总不能那个时候再重视公关吧?

 

我们总能看到,流量时代,都是玩流量;种草时代,都去种草;直播时代,都去卖货;整个行业在往实效营销走,大叔觉得,这本身是好现象。

 

但营销强调实效和ROI的时候,反而更应该凸显公关价值,分别是:护航能力、文案能力和共情能力。

 

恰恰是因为像新消费类品牌,借助互联网与网友接触的平台和频次都极大提升了,就更需要公关的护航能力。一个只会种草,投流,买量的品牌,遇到危机一脸懵逼,两手一摊,这样的品牌,不能称之为品牌吧!

 

但现在的公关护航,已经从关系型向内容型转移,即:你先得管住企业对外发声的出口端,别乱说话,而不是只想着在媒体和平台端堵和删,素材刷屏时代,你删得了吗?

 

再谈文案力和共情力。

 

大叔有一个记者转型做公关的朋友,现在是某头部线下商超的市场部总经理,他在今年就做了一个实验,把传统的菜市场变成了自己当年做媒体时的报纸。

 

通过媒体人的文案能力、公关人的共情能力,他把以前只有大爷大妈才会去的超市卖菜区域,变成了一种与年轻人沟通的新媒介,不仅在网上刷屏了,还做成了IP,更关键的是,带动了生意。

 

通过公关思维去带动生意,虽然超出了本文重点讨论的护航价值,但公关正+反的双价值体现和不可替代性,确实应该在2024年被重塑。

 

流量时代,公关价值也需要这样的重塑。

 

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公关并不是所有企业的刚需,还会高度依赖于企业发展的阶段以及老板对公关的认知深度。

 

我虽然叫万能的大叔,但我其实不是万能的,公关更不是万能的。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