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 企业直播已成为构建客户信任、展示产品价值的关键渠道之一,但随着直播普及,合规问题愈发凸显,尤其是违禁词这一无形雷区,一旦触碰,不仅可能导致直播中断、平台处罚,更会损害企业多年积累的专业形象与市场信任。
因此,避开违禁词、做好合规把控,对直播顺利推进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梳理了B2B 企业直播中的高频违禁词类别,并提供落地性强的规避方案,助力企业在合规框架内高效开展直播。
一、极限用语1、违禁词汇
最字系列(最佳、最先进等)、第一相关(行业第一、销量第一等)、顶级等。B2B 场景中,此类词汇难有客观标准支撑,易引发争议与信任危机。
假如企业在直播中宣称自己的产品是全球第一,却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撑这一说法,一旦被举报,不仅会面临调查,还会损害企业名誉。
2、规避方案
用数据说话:不说最优质,改说产品经【权威机构】检测,【某性能指标】达【具体数值】,超行业均值【X】%。
合理对比:表述为与同类产品比,我们的设备可以降低约【X】%能耗,助您节省运营成本。
换温和词汇:将顶级换高端,最佳换优秀,如提供高端企业解决方案。
二、权威性和资质类表述1、违禁词汇
国家级(无权威认证)、全球级/世界级、首个、独家(无依据)、领导者等。B2B 企业若无证称国家级,或无调研称全国首家解决方案,易被认定虚假宣传。
2、规避方案亮权威凭证:展示证书,例如:说明通过 ISO 9001 认证。谨慎用首/独:用前做市场调研,备好研发记录、调研报告等证据。
客观描述实力:不说全球级企业,改说业务覆盖多国,服务知名企业,积累丰富经验。
三、虚假承诺1、违禁词汇
在推广产品或解决方案时,使用100%有效、保证实现增长、零风险等无法兑现的绝对化承诺,或者弱化或隐瞒项目实施中的固有风险和客户需承担的成本,如无需额外投入、一键解决所有问题等。这些行为涉嫌欺骗消费者,容易牵扯纠纷。
若SaaS企业宣称保证使用我们的软件后销售额一个月内提升50%,无需改变现有流程即可无缝接入,最终若因客户实际条件复杂未能达成,甚至产生大量适配成本,易引发纠纷。
2、规避方案客观阐述价值:聚焦产品能力而非结果担保。将保证您增长改为我们的许多客户通过应用【A功能】与【B方法】,在【C周期内】实现了效率提升。同时说明具体效果会因您的业务基础和实施情况而有所差异。
坦诚说明风险与投入:真诚地告知客户可能需要的配合与投入。例如,成功部署通常需要您团队2~3周的协同工作,并提供相应的XX支持,这样既能管理客户预期,更能体现专业性和可靠性。
用客户案例替代口头承诺:分享真实客户故事和数据,例如,多数用户反馈或者某行业领先的制造企业通过部署我们的解决方案,使其生产线停机时间减少了20%。
四、不文明与不当竞争类1、违禁词汇
使用诸如市面上有些方案问题很多、别家的根本不行、大家千万别踩XX的坑等具有明显贬损和影射意味的表述。即便未直接点名,也容易被观众对号入座。
假如直播时为体现自身产品优势,提及有同行用廉价的材料来降低成本,直播弹幕容易出现这是在说A公司吧?的讨论,易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2、规避方案坚守夸己不贬人的原则:将话题焦点牢牢锁定在自身产品的优势、特点及客户价值上。不说别人不好,只说我们的产品采用了特种XX材料,通过了XX小时连续运行的耐久性测试,旨在为客户减少因设备故障带来的停机风险。
进行专业的分析培训:培训直播人员如何在不攻击对手的情况下,清晰阐述自身差异优势。学会使用相较于行业的通用做法,我们创新地采用了……技术,从而实现了……的提升等中性、客观的表达方式。
五、违禁时限用语1、违禁词汇
使用模糊、紧迫却无明确依据的时限表述,以制造焦虑的方式促使客户快速决策,例如随时结束、最后一波、限时体验名额等无明确时限的词。
2、规避方案信息透明,言出必行:所有限时、限量的活动必须真实且有明确规则。例如:本次我们为直播间的客户准备了10台设备的体验价名额,先到先得,页面会实时更新剩余名额。
用价值替代焦虑:将营销重点从制造紧迫感转向阐明优惠本身的价值。例如:本次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价格优惠,更包含了【免费安装调试】和【首年延保服务】,这批资源我们会优先提供给今天能做出决策的伙伴。
建立长效信任机制:B2B交易注重长期信任与理性评估,对于未赶上本次活动的客户,可提供明确的后续路径。例如:本次体验活动虽已结束,但我们为您准备了详细的产品资料与案例集,如果您现在留下联系方式,我们的顾问将为您【安排一次专属的产品线上演示】,并为您申请下一批体验资格。
六、刺激消费和暗示引导类1、违禁词汇
需要建议规避不会再便宜了、抢疯了等刺激用户抢购心理的词语。另外,不可使用暗示引导,例如点击获取、点击有惊喜等。也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例如以点击查看行业独家秘籍吸引点击,结果用户点进去实际是产品介绍。推广需要实事求是。
2、规避方案理性推广:聚焦产品价值,如这款设备能解决【行业痛点】,帮您降本增效,少用违禁的刺激消费词汇。
真实引导:点击入口明确标注查看产品详情、获取解决方案资料、联系客服。
七、其他
除通用规则外,食品、医药等特定行业还需特别注意行业相关违禁词。
1、食品行业普通食品和原料不得明示或暗示具有治病功效,如抗癌、降血压、有助于肠胃健康等疾病预防治疗功效词;纯天然、零添加(若无绝对证明);特效、极品等夸大词。
规避方案:
表述替代:客观描述成分与认证,比如将纯天然原料改为原料来自经认证的绿色种植基地。另外,客观描述成分,不说有助于肠胃健康,而是说本品富含XXX并提供检测证明等资质。
聚焦工艺与合规:强调客观、可验证的指标,例如采用XX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医药行业医药行业受多重法规严格约束,严禁夸大疗效、超范围宣传、隐瞒风险。违禁描述包括但不限于:疗效绝对化表述,如根治、治愈;资质与适用范围违规表述,如国家级产品(无证明)、全球首款、适用于所有人群(实际有禁忌症);权威暗示类表述,如某院士推荐(非实际情况)、三甲医院首选、临床治愈率第一(无官方数据支撑)等。
规避方案:
对标官方文件表述疗效:严格按照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药品说明书内容宣传,将治愈糖尿病改为按说明书使用,可辅助调节血糖水平,具体效果需结合饮食与运动管理。
如实说明资质与适用范围:展示资质需标注完整信息,限定适用范围时明确人群与场景,如助听器产品明确说明本品适用于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人士(具体听损程度请咨询专业人士)。
拒绝权威暗示与风险隐瞒:不用个人推荐替代合规宣传,主动披露风险,如本药品可能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若症状持续请立即停药并咨询医师、该医疗器械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禁止个人私自使用。
掌握这些违禁词规避指南,并非让直播变得束手束脚,而是为企业划定安全边界,让直播内容更聚焦产品价值与专业服务,在合规范围内更游刃有余地吸引客户、促成合作。
建议收藏这份指南并转发给团队,助力避开违禁词造成的翻车风险,让每一场直播都成为传递企业实力、提升品牌口碑的加分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平台规则时有调整,加上行业差异等原因,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使用时需以实际情况为准。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