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营收暴涨,利润承压!石头科技叫好不叫座是偶然还是必然

蓝海情报网 954

营收暴涨,利润承压!石头科技叫好不叫座是偶然还是必然

2025年上半年,石头科技实现营收79.03亿元,同比增长78.96%,这一数字,几乎可以说是扫地机器人行业近年来最亮眼的一份成绩单。尤其在整体家电消费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石头科技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似乎又一次验证了其技术驱动路线的正确性。

但高增长的表象之下,暗流涌动。利润增速远低于营收、现金流吃紧、营销与管理费用高企……石头科技看似风光,实则正处在高增长与高压力并存的关键节点。

如今的清洁电器市场,早已不是会扫地就行的时代了。

这边石头靠自研算法和硬件差异化一路高歌,那边科沃斯凭借全渠道布局和品牌矩阵稳坐头把交椅;追觅押注高速马达与全能基站,云鲸聚焦自动洗拖细分场景持续迭代;更不用说国际巨头iRobot虽节节败退,仍靠专利积累和海外市场勉强支撑。竞争维度早已从单一的产品性能,延伸至供应链效率、品牌认知、生态联动,甚至演变为谁更能读懂中国家庭的在地化能力。

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多次强调:技术是石头的护城河。但在行业算法逐渐同质化、供应链高度成熟、营销成本不断抬升的今天,仅靠技术两个字恐怕难以通吃。当Z世代开始看重颜值设计、体验细节和情感共鸣,当价格战蔓延至2000+价位段,石头这家技术型公司,也不得不面对高增长下的盈利压力、品牌老化与渠道短板的多重挑战。

技术是护城河,也是烧钱坑

石头科技能成功,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对核心技术自研的坚持。但这种什么都要自己研发的模式,既让它形成了差异化的优势,同时也拖累了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表现。

跟科沃斯多品类+多品牌(比如添可、窗宝等)的打法不同,石头至今仍然高度依赖扫地机器人这一个品类。2025年上半年,光扫地机一条产品线就贡献了超过85%的收入。这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虽然有助于集中资源打造爆款,但也让公司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一旦行业有什么波动,或者出现技术路线的大升级,石头很容易陷入被动。

更麻烦的是,扫地机器人行业早就从蓝海变成了红海。科沃斯靠扫地机+洗地机两条腿走路,牢牢占住了中高端市场;追觅则凭借电机技术强和定价大胆,不断抢份额;云鲸靠不用手洗的自动清洁坞异军突起,精准抓住了用户痛点。更不用说iRobot这类国际品牌,虽然销量在下滑,但品牌影响力还在,尤其在海外市场依然能打。

石头引以为傲的LDS激光导航和RR mason算法,虽然在技术爱好者中口碑不错,但在大众消费市场还没形成压倒性的品牌认知。很多人觉得石头好用,但一提高端豪华,更多人还是会先想到科沃斯或者iRobot。这种叫好不叫座的局面,特别像几年前的一加手机——实力有,但知名度总是差一口气。

不光品牌溢价上不去,石头在供应链和成本控制上也挺吃力。由于很多核心模组都是自研+外包代工,它对上游元器件的议价能力偏弱,一旦芯片、激光头这类进口部件涨价,成本压力立马就来了。同时,为了保持高增长,石头还不得不持续加大营销投入:请代言、做直播、铺线下渠道……这些都在一步步侵蚀它的利润。

谁在抢石头的蛋糕?

要说谁在悄悄分走石头科技的蛋糕,竞争对手可真不少,而且类型多样、反应敏捷,远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复杂。

首先,科沃斯依然是石头最直接的老对手。两家的技术比拼就没停过,从导航算法、避障能力到自清洁功能,你出新我升级,节奏快得甚至每个月都有新动静。科沃斯靠的是更广的线下门店和早就积累起来的品牌信任,尤其在中老年和下沉市场吃得很开。它旗下的添可做洗地机非常成功,也帮它打开了第二条增长赛道。

追觅科技也算是一匹黑马,出身小米生态链,走的是高性价比路线,迅速抢占了市场。在抖音、小红书这类平台上,追觅频繁合作博主做种草、搞直播,牢牢抓住了年轻消费者。虽然技术上稍微弱一点,但它供应链控制得好,价格定得也狠,在2000元以下的市场上几乎形成了垄断。

更让石头头疼的,是那些从细分需求冒出来的颠覆型选手。

比如云鲸,最早靠自动洗拖布这一个痛点杀进市场,几乎重新定义了拖地功能的设计思路。虽然后来石头、科沃斯都跟进了这个功能,但云鲸早就给自己贴上了拖地专家的标签,尤其在南方潮湿地区,用户认可度非常稳。

国际品牌这边,iRobot虽然在中国越做越吃力,但在北美、日本这些市场仍然渠道强、品牌口碑深,尤其是在政府企业采购和高端家电卖场依然有话语权。它的Roomba系列你说它智能落后吧,但吸力强、机器耐用,还是有一批忠实老用户认这个牌子。

除此之外,像美的、海尔这种全线家电大佬也不可能缺席。它们靠整个智能家居生态的优势,推出能联动空调、空气净化器的清洁产品,主打一个全家桶体验。在线下套餐销售和精装修预装渠道,这些大佬的优势非常明显。

未来靠什么守住增长?

石头科技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未来不能只靠扫地这一条路吃饭。创始人昌敬在内部多次强调: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技术领先,必须做到技术和品牌都领先。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在清洁电器行业越来越卷的今天。

首先摆在眼前的就是盈利难题。尽管石头科技的营收增长很快,但利润始终没有明显提升,现金流更是已经连续多个季度为负。资本市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石头的市盈率一直低于竞争对手科沃斯,这说明投资者对它能否持续盈利还抱有疑虑。其次,产品太单一的问题一直没解决。洗地机市场爆发的时候,石头反应慢了半拍,直到2024年才推出产品,而那时添可已经抢占先机。就连在扫地机最核心的技术方面,石头也似乎遇到了瓶颈:激光导航几乎成了标配,算法的差异普通用户根本感觉不到。下一代技术的突破口在哪?还没人知道。

在这种形势下,石头必须尽快找到第二、甚至第三条增长路径。加强技术研发是根本,但不能光埋头搞算法,更要抬头看场景。比如,能不能推出针对养宠家庭、大户型、或者适老化需求的产品线?有没有可能通过子品牌进入轻商用清洁市场?甚至把导航和避障技术打包成模块,向其他机器人领域输出?

除此之外,石头也必须在品牌上补课。不能只做工程师的品牌,得成为用户喜欢的品牌。无论是产品定义、视觉传达还是内容沟通,都要更贴近真实使用场景和人的情感需求。昌敬本人确实有很强的产品思维,但在品牌和市场方面,石头可能需要更专业的团队来运作。

结语:

目前,中国清洁电器市场虽然还在增长,但速度已经明显放缓。消费者正从第一次购买转向换机升级,这意味着大家会更挑剔、更懂得比较、更关注长期体验。只有那些产品过硬、品牌有温度、供应链也扎实的企业,才能最终穿越周期、活下去。

如果石头不能在盈利模式、品牌建设和品类拓展上尽快突破,它面临的将不仅仅是赚钱难的问题,更可能被来自多方面的对手包围。还要不要继续押注技术?当然要。但不能只押技术。必须学会一边做技术、一边赚钱;一边服务极客、一边打动大众。

这一切的背后,考验的是昌敬和整个团队的战略定力和组织能力。他们能不能在保持技术初心的同时,快速补上运营和品牌的短板?能不能在资本的压力下仍然做出符合长期利益的选择?石头科技正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调整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现在就做的现实。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