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药捷安康,撑不起760亿估值

蓝海情报网 780

药捷安康,撑不起760亿估值

创新药行业的泡沫已经泛起。

低估值的品种,已经全部被消灭。

自今年BD交易进入爆发式增长以来,港股18A公司在资本市场都获得不小的收获,其中部分次新股更是迎来了估值的大爆发,例如药捷安康。

根据相关统计显示,自药捷安康上市以来其最高涨幅超过了1900%,最高市值一度逼近1000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9月12日,其单日最高涨幅超过了131%,当日成交超过了26亿元,创下了其上市以来的最高纪录。截至最新收盘,药捷安康的市值仍高达764亿港元,其上市以来涨幅超过了1460%。

那么,药捷安康究竟成色几何?能够撑起目前的高估值?

首先,从消息面来看,9月10日,药捷安康发布公告称,公司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Tinengotinib, TT-00420)联合氟维司群治疗经治失败的激素受体阳性(HR+)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或低表达(HER2-)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Ⅱ期临床试验,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默示许可。

药捷安康称,替恩戈替尼靶向FGFR/VEGFR、JAK、Aurora,目前没有其他MTK抑制剂具有相同的靶向组合。因此,在一些疾病治疗上,替恩戈替尼已经展现出独特价值。

药捷安康,撑不起760亿估值

另外,该款产品正在逐步打通全球化路径,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授予治疗胆管癌的突破性治疗品种认定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治疗胆管癌及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快速通道认定,亦获FDA授予用于治疗胆管癌的孤儿药认定,以及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授予用于治疗胆道癌的孤儿药认定。

受该消息影响,药捷安康一周涨幅超过了205%。

当然,对于创新药企业而言,目前对企业估值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产品商业化潜力;

第二,BD交易的数额。

从药捷安康的在研管线来看,目前,该公司尚未有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

其过往营收主要来自韩国公司LG Chem就对外授权TT-01025支付的里程碑付款,根据财报显示,2023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4万元、2024年未产生收入,净亏损分别为3.43亿元、2.75亿元。

进入2025年之后,其公司业绩也未有根本性的改善,其中上半年未产生营收,亏损则为1.23亿元。

药捷安康,撑不起760亿估值

也就是说,药捷安康目前依旧处于烧钱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药捷安康的IPO也不是一帆风顺,早在2021年8月,药捷安康就开始冲击港股IPO。其后,2022年6月,药捷安康再次向港交所递表;同年10月,药捷安康还拟在科创板上市,不过最后都以失败告终。2024年6月,药捷安康再次冲击港交所IPO,直至本次才上市成功。

根据相关媒体统计显示,2016年至2023年,药捷安康先后完成9轮融资,累计获得二十多家机构约17.23亿元融资,最后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了45.9亿元。

当然,从目前的估值来看,对比百济神州和黄医药等成熟的创新药企业,药捷安康尽管管线比较有价值,但是商业化还未被验证,因此高达760亿港元的估值,显然泡沫已经非常明显。

侃见财经认为,创新药从研发到商业化,其风险不可谓不大,而市场对于创新药的估值也给予了很大想象空间,但高估值的前提是具有合理性。从药捷安康的目前的基本面来看,我们认为,其估值已经存在严重的泡沫化,其也难以撑起760亿港元估值。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