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专注即时零售领域的刘老实。
7月29日,京东集团 SEC 副主席兼 CEO 许冉接受了《中国企业家杂志》的独家专访。许冉针对当下激烈的 外卖大战、备受争议的 恶意补贴 等现象,明确阐述了京东的立场,并细致复盘了京东布局外卖业务的初衷及决策全过程。而此前的7月16日,晚点新闻业报道了对美团核心本地生活业务 CEO 王莆中的专访内容。
比较两家竞对企业的二把手的专访内容,二人既有不谋而合的看法 ,比如,都认为这场外卖大战存在泡沫,同时反对内卷,同时双方也均强调不关注对方。不过,更多的则是二者针锋相对的立场。
以下,我们复盘一下关于京东集团 CEO 许冉和美团核心本地生活业务 CEO 王莆中的这次隔空对话。
回应 道德绑架 争议:这是底线,不是作秀
在京东入局外卖行业后,社会各界对其商业行为存在诸多讨论,其中不乏 将商业故事变成道德故事作秀道德绑架对手 等声音。对此,京东集团 CEO 许冉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作出了清晰而坚定的回应。
针对 京东将一个商业故事变成了道德故事 的观点,许冉坦言,入局外卖以来,京东的所有动作都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各种评论好坏皆有,要是我们每天都关注这些评论,可能都要累死了。她强调,事情其实并没那么复杂,京东进入外卖领域,核心原因是看到行业存在明显的痛点,比如平台抽佣过高导致商家减少食材投入、滋生 幽灵外卖,数百万骑手长期缺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等。许冉明确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从来不存在所谓‘争夺‘道德制高点’’的考虑,京东解决这些问题,并不会从道德上去考虑,在我们看来,给员工签劳动合同、上社保这些只是守好公司合法经营的底线而已。 京东的目标是通过解决这些行业痛点,形成商家、骑手、消费者多方共赢的良性发展模式,重构新的共赢生态,从而获得商业成功,这是基于战略方向的清晰判断后采取的行动。
而对于外界认为京东在 作秀 的争议,许冉更是直接回应:我们从没想要‘道德绑架’别人或‘作秀’。 她阐述道,只要外卖员愿意长期跟京东形成劳动关系,京东就应该给他们签署劳动合同、上 五险一金。我们也希望他们能长期跟京东走下去,而不会说趁着你年轻力壮,跟我干 5 年,等你老了回老家干不动了,我就不管你了。这从来不是京东做生意的逻辑,也不是我们的经营理念。
许冉进一步解释,如果说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商业逻辑,那就是员工开心和满意,工作时能把这种幸福感传递给用户。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有了更稳定的收入和权益保障,骑手们的工作积极性更强了,服务品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随着订单的饱和度提升,全职外卖骑手的收入水平也在提升,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京东全职外卖骑手人均收入已经接近 13000 元。这也印证了我们最初的判断:保障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权益,与提升服务品质、降低运营成本之间,存在深度协同,最终能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许冉强调,我们做一个企业,首先就要合法合规经营,要承担合理的社会责任,这里就包括你要承担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
在许冉看来,京东的这些举措并非出于道德层面的考量,而是基于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底线和长期发展的战略逻辑,是为了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行业生态,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关于外卖平台竞争:不玩恶性补贴,紧盯长期价值
在谈及外卖行业的补贴现象时,许冉态度十分明确。她直言:做这事没意义,声量再大都没意义。一些平台拿到 1.5 亿单也好,1.2 亿单也好,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一个泡沫,是‘内卷式’的恶性竞争,也是非理性的不正当竞争。 她认为,这轮补贴大战既无模式创新,也不产生增量价值,本质仍是以打压对手为目的的价格战,已造成商家、骑手、消费者和餐饮行业多输局面。
对于恶性补贴的危害,许冉举例:短期订单量激增甚至增加了商家的成本,让商家陷入两难境地,所以我不支持这种做法。 她强调,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场低质低价的竞争能给行业带来长期价值。 京东选择 没有参与 7 月份以来的‘恶性补贴’,因为 京东虽为外卖行业主要平台之一,但不做没有长期价值的事。我们补贴力度平稳,未参与冲单行为,补贴策略更精准,希望把钱投在用户真正有需求的品类上。
对于恶性与良性补贴的边界,许冉给出清晰界定:‘0 元购’等‘恶性内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价格体系,违背基本市场规律与反内卷要求,也违反了刚刚完成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我们不会参与这种恶性内卷,这点非常明确。
无独有偶,美团核心本地商业 CEO 王莆中 7 月中旬在接受《晚点新闻》专访时,直指当下的外卖大战本质上就是泡沫。面对阿里高调砸下 500 亿补贴入局,王莆中直言这种竞争完全非理性,就是一场虚火:他们觉得打 500 亿会吓到我们,赌我们跟不起,但这种靠烧钱堆起来的虚假繁荣,根本经不起市场检验。他强调美团是 被动卷入 这场泡沫之争,既然被卷了,就要告诉行业冲单的真相 —— 你想做多少单,我告诉你就可以做多少单,而且用更低成本做。
在王莆中看来,对手靠补贴催生出的订单量如同泡沫,看似庞大却缺乏根基,而美团选择用系统能力优势对冲,以更低成本维持市场地位,正是戳破这场泡沫的关键。这种不盲从补贴战的态度,也与王莆中对非理性竞争的批判一脉相承。
入局外卖的初心:不是反制谁,是要解决行业痛点
当被问及京东下场做外卖是否是忌惮其他平台的边界扩张时,许冉予以否认。她表示:3C 家电不仅要看单量,更要看 GMV。媒体已有报道,目前闪购平台带电品类主要集中在数据线等临时需求和低值产品,相比京东,闪购在 3C 家电领域的 GMV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今年以来,京东在带电品类上的优势还在进一步扩大,我们并不关心美团闪购扩张会对京东有多少影响。
许冉强调京东做业务时,更多关注业务本身发展的规划,如果说‘你出这招,我就出这招’,就会陷入战略上的被动。 而京东做即时零售已经多年,且连续多年将其列为 必赢之战,我们需要一个重大突破口,让这个业务真正脱颖而出。
京东选择入局外卖的核心出发点,在于解决行业痛点。许冉坦言:随着我们调研的深入,我们发现,外卖行业的痛点非常明显。对京东而言,这是一个机会。因为如果说这个行业本来已经充分竞争,没有垄断,形成一个骑手、商家、用户、行业共赢的生态,这时候我们再杀进来就没什么机会了。而真实情况是,我们看到外卖行业的痛点不仅多年来没有解决,还在被放大,京东选择入局外卖,出发点在于解决行业痛点,而不是为了去‘反制’谁。
在这一点上,美团与京东的观点存在一定差异。此前在 4 月 12 日,王莆中也曾在个人社交平台针对京东做外卖一事发声,言辞犀利。
他表示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阿里、滴滴、字节都曾涉足外卖领域,滴滴如今在海外仍在开展外卖业务。他还提到,若将外卖视为即时零售(30 分钟送万物)的一部分,达达和京东到家早在 2014 年就已着手布局,然而成效不佳。王莆中讽刺京东的仓配体系 大而无当,并指出美团非餐饮品类订单已突破 1800 万单,这一成绩或许让某些公司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在他看来,京东此时大力进军外卖,是由于其零售业务受到威胁,试图通过涉足外卖领域,以即时零售来实现 围魏救赵 。
而在七月中旬接受晚点新闻专访时,王莆中在谈及京东调整超时 20 分钟免单策略时表示:如果当你承诺超过 XX 分钟免单,你会发现所有的羊毛党都会挑你高峰期下单,赌你超时,然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越超时越多单,越多单你赔越多,我觉得这是不可维系的。后来他们调整了。最后都要回归商业现实 。 从这番话可以看出,王莆中认为京东这类免单策略从运营角度存在漏洞,难以长期稳定施行,会因用户的投机行为陷入赔本的恶性循环,而京东后续的策略调整也侧面印证了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
即时零售是补充:京东优势在 体验、成本、效率
许冉认为:即时零售是各类消费场景的一种补充,完全不是对整个零售行业的颠覆。在整个社零盘子中,即时零售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市场。
从成本、商品供给和服务等方面,许冉分析了即时零售领域的情况:从成本上看,即时零售 30 分钟送达,意味着这个商品一定要离用户非常近。你想象一下,在核心城市地区,无论是仓还是店,其仓储成本、运营成本都要远远高于京东。此外,还要增加‘最后三公里’的配送成本;如果一个平台只是在传统线下门店之上嫁接一个运力平台,其房租、水电、人力等成本必然会体现在价格上,在商品成本上并无优势,传导到消费端,价格也必然高于京东。
在商品供给上,集中在中心城区的闪购本身 SKU 就有限,而且商品来源高度依赖第三方商家,在开放的商品生态下,商品标准难以统一,平台对于商品品控更是难以把控。在服务上,闪购平台参与方更为复杂,缺少最终兜底责任人,出现问题后如何厘清各方责任,避免陷入商家、骑手、平台互相踢皮球的情况,对消费者非常重要。
而京东在零售领域有着深厚的优势,许冉指出:做零售的核心本质是体验、成本和效率。这不是什么秘密,从京东创立第一天,我们就是这样做的,‘体验成本效率’是永恒的追求。 并且,京东发展这么多年,我们在全国不仅仅有仓,还有全国的配送、售后服务等履约网络,还有负责安装的服务网络,这些都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建起来的。效率也是一样,京东整个仓网布局可以做到 30 天的库存周转,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领先的。
对于不同商品和消费需求,许冉认为:对于大额、长周期决策、需要考虑商品价格、品质和售后的商品,消费者对京东的信任是难以撼动的。美团做不做即时零售,我们没有那么关心;当然,对于应急性、短周期决策、对商品品质及售后不敏感的商品,即时零售能够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与许冉观点相较,王莆中的观点与其有着明显的异同。在即时零售市场地位认知上,二者有一定相似性。王莆中虽未直接提及即时零售在社零中占比小,但从其话语中能看出,他同样不认为即时零售已颠覆传统零售体系,如他强调美团闪购是逐步从餐饮外卖向其他品类拓展,到如今形成 Everything Now(万物到家) 的即时零售模式,这暗示了即时零售是在既有零售格局中发展起来的新兴模式,并非颠覆者 。
在成本方面,王莆中认可外卖模式精细且利薄,像单均配送成本接近 7 元,利润仅 1 元左右,这与许冉提到的即时零售成本压力大的观点相符。不过,王莆中更侧重于通过自身系统能力来优化成本,例如他提到美团能精准发放特定券并引导自提,还通过 到店自取 等模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本压力,而许冉主要强调即时零售本身因仓储、配送等因素导致成本天然高于京东传统模式 。
商品供给与品控上,许冉指出即时零售中心城区闪购 SKU 有限、依赖第三方商家且品控难。王莆中承认当前即时零售存在大量低价低质订单的泡沫情况,可他更强调美团闪购在供应链改造方面的潜力,认为美团闪购是供应链改造项目,通过优化快消品流通效率,未来能提升商品供给效率和品控能力,与许冉着重于当前问题的视角不同 。
服务责任机制上,许冉认为闪购平台参与方复杂易推诿责任。王莆中也承认外卖系统涉及多方利益且常冲突,不过他强调美团通过迭代系统,如设置骑手 8 分钟免责时间、建立骑手之家、与物业打通门禁等手段来协调各方利益,展现出一种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许冉更倾向于指出问题的角度有别 。
对于不同商品需求和平台优势,许冉认为京东在大额、长周期决策、重品质售后商品上优势明显,即时零售仅满足应急等低敏感需求。王莆中则通过数据表明美团非餐饮品类日订单突破 1800 万单,30 元以上高价值订单份额超 70%,强调即时零售并非仅局限于低敏感需求,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通过高频外卖业务培育的 30 分钟万物到家 心智,以及闪电仓网络和大量骑手运力构建起的 分布式响应 供应链体系,使其具备独特优势,与许冉对京东和即时零售满足不同商品需求的判断存在差异 。
京东外卖的发展策略:不追短期单量,先把系统和体验做好
许冉表示,京东做外卖追求的是长期价值,从长期看,外卖就像我们零售业务的一条腿,我们会持续做下去,我们不争朝夕。从做外卖第一天,京东就很清楚为什么要进入这个行业。京东做品质外卖是认真的,一两个月的得失并没那么重要,我们也不会关注竞争对手的细微动作。
在发展过程中,京东注重系统能力的打造,正好借这个机会,我们把系统能力打造一下,本来我们这个季度就要上线很多新功能,我们的精力现在全都投入在研发和能力建设上了。
对于外卖业务的目标,许冉认为 谈目标可能还太早,我们现在正处在打仗的阶段,等业务发展相对成熟时,再跟大家分享。 而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好用户体验,首先问我们自己,用户体验是不是足够好,当用户体验能提升到我们觉得合理的水平时,可能我们会继续往前推一波,但目前阶段最重要的,还是先把用户体验做好。
回顾入局外卖的几个月,许冉谈到了付出与收获:付出肯定挺多的。业务团队就不用说了,研发团队这几个月也基本没有休息过,而且我们一直在从其他团队抽调人手来支持外卖研发团队。的确,系统上面还有一些课要补。
在‘得’上,我们的用户、流量确实有非常好的增长。京东入局外卖行业以来,日活等数据增长很快,根据行业数据,5 月份,京东月均 DAU 已经超越了某些平台,牢牢站稳第一阵营,外卖业务不仅促进了平台流量和新用户的获取,还提升了整体流量转化率。目前,外卖用户的复购率非常健康。此外,由于外卖业务是在京东 APP 的场域内,我们也初步看到了一些用户的跨品类购买行为,主要体现在商超和生活服务类商品上。外卖业务和电商业务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
在业务布局与目标上,美团的思路与京东存在差异。王莆中强调美团是 被动卷入 外卖大战,并非主动追求短期单量增长,而是为了 自保,如果我们不打,他们会认为我们是失败者。对于订单量,他认为 订单只是个数字,更看重有价值的 GTV,指出行业中 绝大部分是泡沫,如 有些平台即时零售单的客单价低到惊人,12 张订单里 10 张是买 12 瓶一扎的矿泉水,可见美团不认同仅靠补贴冲单的模式,更注重以 更低成本 维持业务,我们不仅跟得起,而且用了比他们少得多的资源在跟。
在系统能力与用户体验上,美团依托长期积累的系统能力应对竞争。王莆中提到,美团的 打补贴的能力是近十年时间锻炼出来的,能通过精准发放券、引导到店自取等方式提升效率,给指定用户发一张奶茶券,同时指定至某一款产品,然后引导用户去哪个店自提,这后面需要很强的系统能力。对于用户体验,他强调在订单量增长的同时保障核心体验,虽然订单量增加,但配送时长还降低了,认为系统需平衡多方利益,商家和用户希望配送费低、速度快,骑手却希望报酬高、送得稳,通过 8 分钟的免责时间 等细节优化实现平衡,而非单纯为打磨体验暂停业务推进。
对待骑手和商家:骑手要保障,商家要共赢
在骑手权益保障方面,许冉强调这是京东的传统和底线,从我们自建物流起,就是行业内唯一一家不采用劳务派遣、全部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并为包括快递小哥等一线员工在内的所有员工全额缴纳‘五险一金’的公司,那时候我们甚至没想过要做外卖,直到今天,我们都在坚持,我们一直都背负着比行业里其他快递公司更高的成本。
对于外卖行业,我们同样认为,全职骑手或者类似全职的骑手,和平台是实质性的劳动关系,通过各种手段,钻政策漏洞、逃避劳动关系责任,并非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法律问题、底线问题。 目前,京东外卖是业内唯一一家与骑手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且交齐五险一金的平台。京东外卖全职骑手数量超 15 万人。
许冉希望能让每一位骑手都能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赔、住有所居,而不是将骑手简单看作是 成本 或是运力数字。她认为这种保障能形成正向循环,有了更稳定的收入和权益保障,骑手们的工作积极性更强了,服务品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随着订单的饱和度提升,我们全职外卖骑手的收入水平也在提升,我们也看到,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我们的全职外卖骑手人均收入已经接近 13000 元。
在商家合作方面,许冉遵循刘强东的 三毛五理论,追求的是跟合作伙伴共赢,外卖行业的痛点之一,就是商家付出了高佣金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报,所以我们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商家佣金,同时,平台不能赚超高的利润率。因为我们认为,超高利润率是不持久、不健康的,要么意味着你压榨了合作伙伴,要么就可能是一个非常短期的行为,我们希望做一个长期的商业模式。
在骑手权益保障上,王莆中认为骑手工作对蓝领有重要价值,是灵活用工的重要机会;美团通过开恳谈会、高管跑单了解需求,在骑手考核中增加 8 分钟免责时间,将站点改造成 骑手之家,2024 年夏天投入 16 亿元现金补贴,推动骑手 App 与物业门禁系统打通,还与人社部合作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险。
在商家合作上,王莆中提到美团对商家的收费含平均不到 8% 的技术服务费和每单近 7 元的配送服务费(代收转骑手),因未讲清导致商家误解;美团反对营销内卷,通过系统限制商户活动等,使商家满减补贴投入降 15%、效率升 20%,理解商家在补贴大战中的困境,呼吁回归理性,平衡四方利益。
布局 七鲜小厨:想改写外卖供应链的游戏规则
许冉介绍,京东推出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 七鲜小厨,这可能是餐饮外卖行业 15 年来,在供应链模式上最重大的一次创新。也可能会成为中国外卖行业发展的分水岭,标志着外卖行业从过去 15 年围绕流量与速度的发展,转向未来 15 年围绕品质供应链的深耕。
七鲜小厨 的推出是因为看到了行业痛点,在餐饮外卖行业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外卖平台主要解决了‘连接’和‘送达’的问题,把餐厅和消费者连起来了,把饭送快了。但消费者最关心的‘安全’和‘品质’,以及餐厅持续做好菜、坚守品质的‘动力’,这些更深层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愈发突出。
在七鲜小厨中,供应链都是由京东整体负责的。核心原材料由京东统一供应,包括米面粮油调料生鲜,其实这块业务跟我们的核心零售业务关系密切,就有非常强的协同效应。 许冉认为,京东擅长做这些看起来不 快,但却很 实 的事,在生鲜供应链的布局上,会一步一步扎实推进。
对于 七鲜小厨,尽管在王莆中接受晚点新闻专访时,其并未正式推出,王莆中也未就此直接表达观点,但美团迅速做出一系列应对举措,积极捍卫自身在外卖市场的领先地位。美团 浣熊食堂 于 2024 年底试运营,2025 年 7 月 1 日正式推出后表现亮眼。其计划未来 3 年在全国建设 1200 家,采用平台生态模式,提供场地与基础设施供商家 拎包入驻,并通过 食安日记、明厨亮灶直播等提升食品安全透明度,与京东七鲜小厨深度参与供应链和门店运营的自营模式形成差异,在食品安全管控与商业模式上展开竞争。
在 拼好饭万店计划 方面,美团拼好饭日订单峰值已破 3500 万单,还启动 万家品牌 计划,拟在现有超 5000 个品牌基础上,引入 1 万家知名餐饮品牌。该模式以 拼单 + 低 SKU + 规模效应 实现低价,正常运营的商家平均上线菜品仅 4.8 个,远少于传统外卖。与定位品质外卖的七鲜小厨形成错位竞争,扩大了市场覆盖。
美团近期推出的 堂食提振计划 也是应对竞争的重要举措。8 月 12 日,美团外卖启动该计划,首批向全量会员发放进店消费券,已覆盖 10 万家实体门店,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范围。此举旨在支持线下门店订单增长,鼓励到店消费。该计划强化了美团线下堂食与外卖协同能力,与七鲜小厨专注外卖的模式形成差异,巩固了其在相关市场的综合优势,全方位与京东角逐。
喧嚣的补贴战火终会冷却,膨胀的订单泡沫终将破灭。当资本狂欢的鼓点渐歇,市场终将回归其冷酷的筛选器本质:衡量价值的,从来不是喧嚣一时的单量数字,而是能否在商家、骑手、消费者与行业的长久福祉之间,搭建起稳固的桥梁。
许冉与王莆中的隔空论辩,其内核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市场份额之争,它揭示了一场更为深刻的路径分野:是沉溺于击垮对手的内卷漩涡,还是执着于破解行业痼疾的价值深耕?这场围绕烟火人间的战役,最终考验的,是企业能否真正读懂巷陌深处的民生脉动,并以对长期价值的敬畏,在喧嚣中铺就一条通向未来的、更坚实的道路。此刻,胜负之判,不在朝夕,而在人心与时间的天平之上。
此刻,胜负之判,不在朝夕,而在人心与时间的天平之上。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