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农提出信息论时,或许没有预料到数字时代的核心矛盾,会从信息匮乏变成信息过载。
生成式 AI 以近乎零边际成本量产文本、图表和演示文稿,办公领域陷入了一场内容熵增 的危机。格式割裂、样式冲突、模板失效形成的噪音,持续消耗着技术承诺的效率红利。
行业一度沉迷于一句话生成 PPT的炫技式演示,但这种技术与场景的错位,恰恰反映了 AI 办公从概念验证到实际落地间的断层。
而站在 AI 办公赛道穿越炒作周期的时间点,7月27日,金山办公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发布WPS AI 3.0——WPS 灵犀,并获评大会镇馆之宝。
WPS灵犀的特别之处不在于堆砌新功能,它是基于 37 年办公软件积淀生长出的 原生Office智能体。其核心是尝试让 AI 从底层理解办公文档的规则和逻辑,而非简单将 AI 能力嫁接在软件之上。
就像金山办公助理总裁田然提到的一个关键概念,当前 AI 办公的核心矛盾并非技术能力不足,而是交互逻辑的错配,AI能力藏在软件后面或沦为生成炫酷却不可用内容的聊天机器人。
而金山办公做的是 软件为 AI 设计专有能力,同时教会 AI 跟软件深度交流。这种双向融合,让WPS灵犀得以跳出 生成即结束 的怪圈,转而去攻克全流程协同。用户可以用自然语言实时修改内容、调整格式,AI 则像熟悉办公规则的伙伴一样响应。
基于这套逻辑,WPS灵犀的发布,为 AI 办公从内容生成的熵增转向全流程协同的熵减提供了一个参考路径。
从炫技到落地的本质跨越
喧嚣的概念炒作退潮,市场当前审视的核心问题,是工具能否嵌入用户每日繁琐的工作流,解决那些阻碍效率的顽疾?
现实情况是,许多标榜智能的工具陷入了自我满足的陷阱。它们热衷于展示生成长文档或复杂图表的能力,有意或无意地略过用户在真实场景中面临的困境:需求难以精准表达、生成内容需要反复修正、格式兼容性等带来的二次灾难。这些痛点,源于工具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认知错位。
需求被模糊是首要问题。大部分用户并非专业的产品经理,很难在初始阶段就用精炼的语言精确表达需求,更多时候是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清晰思路。但传统 AI 工具要求用户给出精确指令,否则便产出偏离预期的结果,这就违背了人类思维和工作协同的自然规律。
而老生常谈的生成内容幻觉问题,在专业领域尤为致命。金山办公助理总裁田然在采访中提到一个观察:当前许多 AI 生成的 PPT 产品用户续费率非常非常低,其核心原因在于生成结果往往炫酷却不可用。
这背后除了可能的幻觉风险,格式的假性兼容也是普遍痛点。许多工具生成的所谓 PPT,实则是 HTML 页面或图片拼接的产物,一旦用户需要在真实办公环境中二次编辑或跨设备共享,格式错乱、排版崩溃便接踵而至, 一键生成 变成 一键生成麻烦,用户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在二次编辑上,反而降低了效率。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办公从来不是 生成即结束 的单向过程,而是 提出需求 — 初步产出 — 持续调整 — 最终完善 的循环。在 WPS 灵犀的设计中,边聊边改 已不再局限于 PPT 创作,而是延伸到了知识管理、语音交互等更广泛的场景。
以知识库功能为例,传统的知识管理工具往往要求用户先进行复杂的文档结构整理和格式规范,才能实现高效检索。但实际情况是,多数人只有在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才会想到调用分散的资料。
WPS灵犀的知识库打破了这种预设,它支持用户将零散的笔记、表格、PDF 等多种格式文件直接导入,无需提前整理就能实现精准检索。
比如,当用户需要撰写一份行业分析报告时,可以提问 去年行业营收数据有哪些,WPS灵犀就能从导入的多份文档中提取相关信息,并识别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若用户发现某份数据存在遗漏,可以直接补充 补充 XX 公司的 XX 季度报告数据,系统会更新结果并调整关联分析。
这种交互方式,贴合了人们 遇到问题 — 解决问题 — 完善答案 的自然思维流程,把整理的工作融入使用过程,而非前置为额外负担。
语音助手的设计则进一步延伸了这种协同逻辑,WPS灵犀的语音交互可以理解上下文并处理复杂指令。
比如,用户在通勤时可以说 帮我梳理下昨天那份项目方案的重点,尤其是风险评估部分,WPS灵犀会先定位到指定文档,提取相关内容,并整理成结构化要点;若觉得某部分不够详细,补充一句 把市场风险的具体案例展开说说,系统会即时调取文档中对应的案例描述,甚至关联同类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补充。
这种 聊天式 的交互,把 AI 从一个被动执行指令的工具,变成了能实时响应需求变化的协同伙伴。支撑这些功能流畅落地的,是金山办公 37 年积淀的深厚办公基因,这也是WPS灵犀作为原生智能体的基础。
我们还能看到,WPS灵犀正试图成为串联办公全流程的智能中枢。许多 AI 工具止步于内容生成环节,与后续的编辑、协作、知识沉淀脱节,形成新的信息孤岛。WPS灵犀则深度融入 WPS Office 生态,实现了生成、编辑、存储、复用的无缝结合。
用户可以用WPS灵犀生成初稿,直接在 WPS 客户端进行精细化编辑;编辑过程中,WPS灵犀的知识库能实时调取云端存储的历史资料、模板素材;最终成果可以一键存入个人或企业知识库,方便后续复用或协同。
从技术角度看,这种生态协同的实现并不容易。田然说,我们不是把软件的 10000 个 API 教给 AI,而是针对场景做 AI 和软件的双向改造。
这意味着工具开始适应人的协作本能。因此,相较于一些新功能,WPS 灵犀更大的意义,在于行业开始正视并努力弥合那条横亘在炫目技术与真实生产力之间的鸿沟。
WPS灵犀之后,AI 办公锚定新坐标
AI 办公工具的进化,从来不是孤立的技术迭代,而是与整个办公生态的演进同频。
过去几年,AI 办公的竞争焦点很大程度上围绕着生成能力展开,模型的文本长度、PPT 的生成速度、图表的复杂程度成为显性的比拼指标,但对于生成结果的可用性、可编辑性以及对专业格式的契合度关注甚少。
当市场从炫技转向务实,一个问题便浮出水面——技术该如何成为支撑效率,而非隐性的麻烦制造器?
WPS 灵犀所提供的观察样本是,原生 Office 智能体,不是让 AI 去模仿人类写出 看起来对 的内容,而是去理解办公软件的底层语法,就像编辑懂标点符号、程序员懂代码逻辑一样。每一次生成、修改都应该符合办公场景的 语言规范。
对此,陆炜俊有一个比喻:行业如同在挖掘两条未贯通的隧道,一端是炫目的 AI 交互能力,一端是对办公规则理解,唯有两者真正打通,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而这种技术的转向,也在催化行业生态关系的微妙变化。
五年前,在线协作需求爆发时,飞书、钉钉等新兴平台以及众多创业公司,并未选择自建文档处理核心,而是普遍选择与金山办公合作,接入其成熟的在线文档能力。这本身就印证了办公底层能力,尤其是格式兼容、协同编辑等核心技术的高壁垒和不可替代性。
如今,相似的剧本在 AI 办公领域重现。会后群访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多家专注于 AI PPT 生成的创业公司,正主动寻求与金山办公合作,核心诉求是解决其生成内容与真实 Office 环境深度兼容的问题。这些创业公司发现,生成一个看起来像的 PPT(实为 HTML 或图片)相对容易,但要确保其在用户熟悉的编辑环境中无缝二次编辑、跨设备完美呈现,则异常艰难。
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产业分工的一种可能方向。WPS灵犀及其背后的能力,正逐渐从单纯的产品提供者,向行业基础设施提供者的角色演进。陆炜俊的比喻是,创业公司如同手机厂商,专注于打造面向用户的整机体验和应用创新;而金山办公则更像是提供关键芯片的供应商,解决最底层的文档兼容性、排版和 API 接入问题。
这种角色定位的转变,意味着行业可能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基于能力互补的共建模式。金山办公提供稳定可靠的地基(格式兼容、API 平台),创业公司和生态伙伴则在其上构建多样化的上层建筑(垂直场景应用、创新交互),共同做大 AI 办公的蛋糕。
当然,这并非慈善,而是产业规律使然,毕竟底层能力的稀缺性往往决定了其枢纽价值。
以及,WPS灵犀还不完美,正如 WPS 团队所言,AI 产品不是发布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任何 AI 产品的发布都只是起点,之后的迭代和成长才更重要。今天的WPS灵犀,用户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实时调整 PPT 大纲结构、修改配色方案。沿着这条技术路径,未来实现对单页版式的精调、复杂排版的优化,已经指明了技术迭代的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能力的进化方向是无感化,AI 在后台默默处理琐碎的基础工程,用户只需关注核心内容的输入与反馈。而无感化智能一旦成熟,它会将人类从大量重复、低价值的机械操作中解放出来,使其精力聚焦于更具创造性和战略性的思考,理解复杂问题、建立深层联系、并做出关键判断。
这或许才是 AI 技术融入办公乃至更广泛知识工作领域的终极目的:拓展而非替代人类的能力边界。写在最后
会后在探讨 AI 办公的宏大叙事时,金山办公助理总裁田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 WPS 真的成为超级入口,这个世界多么可悲,人们没有生活,没有娱乐。
做必要的能力,而非吞噬一切的生态。这种对工具定位的清醒认知,在追逐流量与入口的浮躁环境中,倒是显得有些难得。
实际上,无论是从单点工具到全流程协同,还是从早期解决格式兼容,到如今让 AI 理解办公的底层规则,金山办公的每一步迭代都围绕着 用户需要什么 而非 技术能做什么。多年的实践,其实一直在印证一个简单的逻辑:真正有生命力的技术,永远是贴着地面生长的。
前几天,汽车行业一场备受关注的测评(懂车帝智驾夏测)结果有些出人意料,却揭示了一个普适性结论:技术能否在复杂多变的真实场景中稳定可靠地解决问题,远比炫酷的演示更能赢得用户信任。
这种逻辑放到 AI 办公领域来看,其实是相通的。37年深扎办公场景的实践,让 WPS 对格式、规则和用户痛点的理解近乎本能;而服务全球数亿用户积累的海量真实反馈,则构成了其打磨 AI 能力最宝贵的土壤。
这种双重积淀,让其在 AI 办公赛道上形成了扎实的领先优势。毕竟,无论是智驾还是办公 AI,只有能经得住日常高频检验的,才是真正能沉淀为价值的东西。
截至 2025 年 3 月,WPS Office 全球月活设备已达 6.47 亿,这种庞大的 C 端基础,让WPS灵犀的落地不是孤立的功能试验,而是能快速接受真实用户检验、持续迭代的生态进化。
聚焦用户真实需求并有效落地的能力,自然也能在资本市场引发关注。在《新立场》看来,WPS 灵犀对 C 端 AI 办公的探索,其潜在价值或可体现在两个维度:首先,是其作为 格式芯片的生态位稀缺性;其次,用户为 边聊边改、格式无损 等真实痛点的解决付费,而非为概念买单。
价值驱动 的付费模式远比流量变现更可持续。
资本市场对 AI 办公的期待,实质上是寻找 技术落地 与 商业可持续 的平衡点。WPS 灵犀展现了一种平衡的可能,即以用户需求锚定技术方向,再以原生能力构建竞争壁垒,最后通过大规模场景验证商业化路径。
比起概念炒作,这显然是更为务实的增长逻辑,说到底,能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从来都不缺成长的土壤。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