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群二代接班:徐瑞泽出任利群股份董事长
当盒马、山姆等新零售势力加速跑马圈地时,青岛零售传奇利群也迎来标志性时刻 ——43 岁的徐瑞泽正式接过父亲徐恭藻手中的接力棒,出任利群股份董事长。
这场酝酿八年之久的权力过渡,不仅关乎利群这个青岛零售龙头企业的未来,更折射出传统零售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的突围困境与转型决心。
新任管理团队名单透露出强烈的革新信号:从董事层面来看,徐恭藻、戴国强、王文、姜省路、孙建强、丁琳退出董事会,而姜晖、李勇、高伟、李卫红、王竹泉进入董事会 。
徐恭藻等元老的退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徐瑞泽治下的 新利群 管理团队正式宣告成型。
值得注意的是,新任总裁王本朋的加入,标志着利群首次引入职业经理人参与核心管理,这种 "家族传承 + 专业治理" 的新模式,在零售行业代际更迭案例中极具研究价值。
这绝非一次仓促的交接,早在 2017 年利群股份上市之时,徐瑞泽便以副董事长的身份参与到公司的核心决策之中。
此后,她更是主导了供应链与物流体系的数字化改革,因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专业素养,被内部尊称为 物流女王。
此次人事变动,不仅是对徐瑞泽过往成绩的高度认可,更是利群股份对未来战略方向的一次重新审视与锚定。
徐恭藻的创业史:从百货营业员到商业帝国的缔造者徐恭藻的商业传奇始于 1975 年,彼时,年仅 19 岁的他只是青岛四流中路百货店的一名普通营业员。在那个计划经济占据主导的时代,商业环境犹如一潭死水,体制僵化,缺乏活力。
然而,徐恭藻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和勇气,他大胆地打破了这种僵化的体制束缚,通过自主采购当时市场上的 潮品,成功地提升了门店的业绩。
他的这一创新举措,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为沉闷的商业世界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1984 年,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在员工中的极高威望,徐恭藻以 82.9% 的职工支持率,成功当选为人民路百货店经理。
这一关键的转折点,不仅奠定了他在商业领域的地位,更让他 敢为天下先 的精神特质得以彰显。
此后,他始终秉持着这种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在商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1992 年,是中国商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利群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节点。
徐恭藻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赋予的机遇,主导利群成为青岛市首家向社会发行股票的企业。这一开创性的举措,成功募集到了 3600 万元资金,为利群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随后,他又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推动了台东利群商厦的建成。这座现代化商业综合体的诞生,不仅开创了青岛商业的全新模式,更是引领了当地商业发展的新潮流,成为了城市商业的新地标。
在台东利群商厦取得巨大成功后,徐恭藻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他通过一系列果敢而精准的收购行动,如收购胶南百货,以及积极布局威海等地区,开启了利群的跨区域扩张征程。
在这一过程中,利群逐渐从单一百货业务,发展成为涵盖零售、物流、酒店、医药、地产等多元业务的综合性商业集团。
到了 2023 年,利群集团的总营收更是达到了令人瞩目的 291亿元,成为了中国商业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徐恭藻深知,在零售业的激烈竞争中,供应链的高效运作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早在 2003 年,他便极具前瞻性地建成了利群首个冷链物流中心。这一举措,不仅为利群的生鲜产品配送提供了有力保障,更在当时的零售行业中树立了标杆。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2018 年,利群凭借其卓越的物流配送能力和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成功成为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食品供应商,这无疑是对其物流实力的高度认可。
2021 年,总投资达 20 亿元的胶州智慧物流基地投入使用,标志着利群的物流体系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该基地占地面积广阔,功能齐全,涵盖了常温、冷链、中央厨房等多品类配送服务。其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利群向全国市场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如今,利群的物流网络犹如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张王牌。
利群的现实困境:业绩承压与新零售挑战尽管徐恭藻为利群打下了如此坚实的基础,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传统零售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利群也难以独善其身。
从业绩数据来看,利群近年来的表现并不乐观。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42亿元,同比下降3.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23.82万元,同比下降8.52%。
今年一季度,利群股份营收21.44亿元同比降5.14%,净利润510.43万元,更是同比降58.24%。这也让利群的现金流压力也日益凸显。
这些冰冷的数据,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利群管理层的心,也给徐瑞泽的接班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电商浪潮的冲击下,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购物,这使得传统零售业的线下业务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利群虽然也积极布局线上业务,推出了 利群网商 与 B2B 平台,但目前线上业务占比仍然较低,难以有效对冲线下业务的萎缩。线上线下融合的转型之路,对于利群来说,依然任重而道远。
此外,利群引以为傲的自建物流体系,虽然在供应链保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带来了巨额的投入成本。这导致公司的资产周转率偏低。
如何在维持物流优势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成为了摆在利群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利群 "二代" 徐瑞泽:从 物流女王 到二代掌舵者的蜕变与许多 空降式 接班的家族企业二代不同,徐瑞泽的接班之路充满了草根色彩。
高中时期,每到寒暑假,她便隐姓埋名在利群门店打工。尽管身为董事长之女,她却专挑最基层、最劳累的一线岗位,像普通营业员、生鲜果蔬理货员这类工作,她都一一尝试。
初到商场打工时,没人知晓她的真实身份,都以为她只是个普通的学生兼职,只见她工作起来格外卖力,十分能吃苦。后来,她的身份被大家知晓,众人这才发现,原来董事长的千金并非那种 十指不沾阳春水 的娇贵大小姐。
这段宝贵的经历,让她深入了解了零售行业的一线运作情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让她深刻体会到了一线员工的辛苦与不易,为她日后的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以往春节配送货物时,柜组员工都得帮忙装卸。卸货过程中,经常会被擦伤,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母亲看了十分心疼。但我觉得,别人能做的事,我也一定能做好。
在徐瑞泽眼中,自己不能因为是董事长的女儿就逃避这类工作,反而要把它做得更加出色。
留学归国后,徐瑞泽执掌福兴祥物流,开启了她在物流领域的创新之旅。
她主导了供应链的数字化改造,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将品牌代理数量提升至 4000 余个,自营占比更是高达 95%。
在她的带领下,福兴祥物流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利群股份的重要支柱之一。
2017 年,徐瑞泽出任利群股份总裁,肩负起了推动公司线上线下融合的重任。
她积极推动开发 B2B 采购平台,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了物流与门店的无缝对接,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
她的一系列举措,不仅展现了她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让公司内部对她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认可。
皇冠虽璀璨,却承载着与之匹配的重量,对 企二代 而言,高起点不仅是幸运的馈赠,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社会期待着他们能在父辈的基础上续写辉煌。
在徐瑞泽眼中,当下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员工队伍日益年轻化,这些变化使得企业决策从制定到执行的周期大幅缩短,容错空间也愈发逼仄,这无疑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站在父亲打造的事业基石上,徐瑞泽展望企业未来时,巧妙融合两代人的长处,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她敏锐洞察到,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已悄然更迭,从 70 后逐渐过渡到 80 后、90 后,甚至 00 后也崭露头角。
年轻人的喜好是什么?他们走进商场的动机是什么?又该如何吸引他们光临利群? 徐瑞泽深知,年轻人之间更易相互理解,因此她常向员工抛出此类课题,鼓励大家换位思考,也致力于为年轻员工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
相较于父辈,80 后、90 后员工成长于优渥环境,有着较高学历、广阔视野与鲜明个性,对人生也有着更积极的追求。
徐瑞泽强调,在企业管理中,领导层需主动倾听多元声音,搭建能让员工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严格把控流程,精准规避决策失误带来的潜在风险。
凭借开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学识储备、灵活的应变思维以及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徐瑞泽在企业管理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她既深刻理解企业传承的意义,又深入考量企业现状,还周全谋划团队发展,这些都彰显出她卓越的管理格局与长远的战略眼光。
面对电商的巨大冲击,徐瑞泽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定力和创新思维。
她提出 零售是基础,供应链整合是方向 的战略理念,坚定地将供应链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
通过胶州智慧物流基地与淮安南北双枢纽的建设,构建了 300 公里辐射圈,进一步强化了生鲜与自有品牌优势。
在探索新业态方面,徐瑞泽也积极布局,大胆尝试。她敏锐地捕捉到了预制菜、社区店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机遇,积极推动相关业务的开展。
她深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才能在新零售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二代接班之困:利群的启示与行业镜鉴
如今很多二代已经开启接班模式,有许多案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以娃哈哈为例,2018 年宗馥莉接棒宗庆后,试图通过品牌年轻化与跨界联名等一系列激进的改革举措,实现企业的突围。然而,由于改革过于激进,忽视了原有渠道的稳定性,导致渠道震荡,业绩一度出现滑坡。
这一案例警示我们,在进行企业变革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历史和现状,不能盲目求新求变。
再看酷特智能的张蕴蓝,她从服装代工成功转型 C2M 定制,以数字化重塑红领集团,并成功登陆创业板。然而,在取得一定成绩后,企业也面临着行业天花板与盈利模式单一等挑战。
这表明,即使成功实现转型,企业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二代接班人往往受到现代管理理念和市场趋势的影响,倾向于进行激进的改革。然而,这种改革可能会忽视企业原有的优势和文化传承。
徐瑞泽在接班后,选择 供应链深耕 而非盲目扩张,充分体现了她对利群基因的尊重和对企业传统优势的坚守。
团队认同与文化传承也是接班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空降高管容易引发老臣的抵触情绪,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利群通过 徐瑞泽提名 + 王本朋辅佐 的模式,巧妙地平衡了家族权威与职业经理人专业化。
徐瑞泽凭借其在公司内部多年积累的威望和能力,赢得了员工的信任;而王本朋作为专业的职业经理人,为公司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这种模式为利群的平稳过渡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业绩压力与长期战略的平衡也是接班人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短期业绩下滑的压力下,如何在供应链增效与新业态投入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徐瑞泽面临的一大考验。她需要在保证公司短期盈利的同时,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
徐瑞泽的接棒,标志着利群从 徐恭藻时代 的规模扩张,转向 精细化运营 + 创新驱动 的发展新阶段。
如今的利群,有三大破局方向值得关注。
首先,供应链社会化将成为利群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群计划开放其强大的物流体系,向第三方提供配送服务。通过这一举措,将原本的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不仅可以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还能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
其次,自有品牌突围是利群应对电商冲击的重要策略。依托中央厨房与豆制品产业园,利群将加大对高毛利预制菜与鲜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通过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自有品牌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个性化的需求,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区域深耕与跨业态联动也是利群未来发展的重点。以胶州、淮安为据点,利群将密集布局社区生鲜店,进一步贴近消费者,满足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同时,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与外贸出口业务,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实现多元化发展。
而在传统零售业的凛冬中,这位 80 后女掌门人又能否以坚定的信念、卓越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带领利群穿越周期呢?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