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茶咖观察
作者/蒙嘉怡
2025年,咖啡赛道的风越吹越猛。
在门店规模上血拼万店,联名、低价、不断上新,大批中小咖啡店被挤压出局。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咖啡行业近一年新开门店6.69万家,净增长1.20万家,超5万家门店消失。在这个过程中,咖啡市场的连锁化率正在快速上升。据《中国咖啡产业报告2024》,当前我国前十咖啡品牌门店占比27%。
在供应链上游,咖啡原料价格开年以来出现持续上涨。 按照国际咖啡组织的预计,2025年至2026年,全球咖啡豆供应缺口将达到850万袋。原料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上升,让不少咖啡品牌压力倍增。有的企业用涨价来转移成本,还有的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通过减少咖啡豆的使用来减轻原料成本上涨的压力。例如部分日本、意大利的咖啡企业纷纷宣布产品涨价15%至30%,韩国有咖啡店推出了无豆咖啡。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爽爷鲜肉饼咖啡铺(以下简称爽爷)靠着一张饼、一杯咖啡突出重围,在全国开出14家门店,与优衣库实现联名,单店日均实收突破6000元,周末稳定在9000元以上,计划今年再开50家,还准备出海。不说做百年品牌,但5年、10年的发展规划还是有的。爽爷创始人王轶昕对品牌的未来充满信心。
万物皆可配,不要设限当星巴克还在用第三空间构建都市想象时,咖啡+鲜肉饼这个组合,乍听之下似乎有些不搭调。
实际上,白领们早上上班时,一边喝咖啡一边吃油条、包子是再常见不过的事。一方面,咖啡具有刮油的功效;另一方面,它还能提神醒脑。既然如此,咖啡与鲜肉饼的搭配又为何不可行呢?王轶昕对咖啡+鲜肉饼这个组合非常坚持,而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想。
茶咖观察了解到,爽爷的门店每天有两个销售高峰,一个是8:00~12:00的早午餐场景,另一个便是下午3:00以后,不仅有白领购买咖啡套餐用于下午茶,也有不少附近老一辈的居民结伴买饼,甚至出现小区团购现象。
可见,咖啡+鲜肉饼的组合,对于中国胃来说,与早中晚餐甚至下午茶场景都适配。
王轶昕进一步表示,在门店运营模式完全成熟后,爽爷将丰富咖啡与肉饼的口味,推动品牌向更中式的方向发展。例如,咖啡豆将全部选用云南豆,并探索与中草药进行拼配,赋予咖啡独特的文化内涵;肉饼馅料将更加注重地方特色,或与各地名菜进行融合创新;同时,还将推出区域性菜单,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我们希望让咖啡真正融入中国文化,而不是让中国文化去迎合咖啡。
事实上,自咖啡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咖啡从业者就从未停止中国化的脚步。
一方面,积极推动咖啡口味的本土化创新,茶+咖啡、豆浆+咖啡应运而生,咖啡奶茶化也越来越普遍,都是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另一方面,对咖啡+模式的探索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从最初的三明治、贝果,到如今的烧麦、油条、螺蛳粉、牛杂、鲜肉饼……这些看似新奇甚至有些奇葩的组合,不乏消费者买单。
然而,目前多数门店将小吃+咖啡视为一种营销噱头,难以沉淀出经典产品,无法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相比之下,爽爷的复购率超过50%,甚至有不少消费者一个月内到店消费20次以上,并自发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传播。
那么,爽爷又有何独家秘籍?让消费者吃饱喝好,让90%的加盟商活下来
王轶昕其实是一位餐饮老兵,在创立爽爷之前,他曾打造动力鸡车、甜问等多个餐饮项目,管理门店数量超过4000家,并具备从0到1搭建供应链体系的经验。
在他看来,爽爷能够活下来的核心逻辑其实十分简单,即确保食品安全卫生,让消费者吃得饱、喝得好,还要让加盟商赚到钱。我们的目标是确保90%以上的加盟商能够活下来、实现盈利。
别的先不提,让加盟商赚钱这一点,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格外不易。
正如上文所言,咖啡赛道的火热带动了规模竞赛,而庞大的门店覆盖,不仅吞噬了友商的市场份额,也稀释了原有的门店业绩。2024财年,瑞幸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下降16.7%,而2023财年为增长21%;星巴克中国2024财年第四季度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14%。
也许意识到门店密度加大对原有门店的业绩冲击,头部品牌逐渐开始有放缓拓店的苗头,今年2月,壹览商业长期跟踪的30家连锁咖啡品牌新开门店749家,同比减少30.26%。
那么,爽爷又该如何让90%的加盟商活下来?首先,爽爷通过咖啡与小吃双品类的协同引流,并采用亲民的定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在爽爷门店,消费者仅需12元即可购买到一杯冰美式与一个肉饼,此外,门店还针对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群体提供8折优惠。
王轶昕告诉茶咖观察,受到咖啡豆涨价的影响,咖啡的毛利率目前不到40%,而鲜肉饼的毛利率能做到75%,综合计算下来,门店仍具备盈利空间。而且,咖啡对鲜肉饼的引流效果显著,引流比例大概在30%至50%之间,一旦引流成功,有70%的概率沉淀为稳定客流,带来可观复购。
其次,产品是一个品牌的生命线,爽爷坚持手作饼、保证肉的质量。大部分做餐的咖啡品牌,为了实现标准化、降低用人成本,会采用中央厨房进行制作,门店只需简单的加工。如Tims天好咖啡、瑞幸。
但爽爷选择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坚持不使用冷冻面团,一定是员工手作。王轶昕指出,冷冻面团会把面发过,整个面饼变得很大,且口感会非常噎挺。同时,一旦开了冷冻面团的口子,部分加盟商可能会囤货,一旦过保,就会带来食安问题。
当然,为了减轻加盟商的人工成本、保证肉饼的品质,爽爷目前与双汇等猪肉厂商正在进行洽谈,为门店日配绞肉,这既能保障肉品质量,又能节省一名专门负责绞肉的员工成本,还能省去一台绞肉设备的购置费用,从而为加盟商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
目前,一家爽爷门店仅需2名员工即可实现正常运营。门店使用兰奇里奥半自动咖啡机,从点单到出餐仅需30秒,一名员工即可应对。此外,葱、肉等食材的加工均采用机器操作,做饼这件事同样可由一名员工独立完成。王轶昕称,爽爷门店主要依赖于薄利多销,如何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是品牌方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最后,要及时修正路线。在前期扩张过程中,爽爷采用联营模式,加盟商出资,品牌方负责门店管理,利润二八分成。这降低了加盟商的入门门槛,但也增加了品牌方的管理难度。王轶昕坦言,有4至5家门店因此倒闭。为了善后,爽爷主动承担了门店拖欠的房租、装修费用、设备费用以及剩余物料费用,总计损失超200万元。
目前,爽爷已叫停这一模式。王轶昕透露,爽爷将对门店呈现方式、产品组合等方面进行大规模调整,加盟方式也将再次升级,以进一步提升门店的存活率和盈利水平。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对于加盟商而言,托管模式会将回报期成倍拉长,因为门店的流水本身就不高,利润也有限,托管还会来分走一部分,资金的回报率自然下降。在咖啡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这一模式很难持续。
正是这些坚持,让爽爷积累了大量回头客,在市场中成功立足,也在加盟商中积累了一定的好名声。很多人抄袭我们,门头设计、产品组合、定价,甚至菜单样式都完全一致,还会私信给有加盟爽爷意向的人。现在呢?只有我们还在,只有我们还过得好。王轶昕淡淡一笑,他们抄都没抄到精髓。
最后除了发展模式和行业弊病,在咖啡行业更多方向的探索上,王轶昕表述了他的观点。
对于出海,首先,这是一个需要消耗资源的事,人、财、供应链都要准备好,拍脑袋的决策很难成功;其次,在海外市场,仅以咖啡这个单品出击,生存能力有限,毕竟咖啡严格意义上属于舶来品,回到海外去,就面临着大量的本土品牌的竞争。
而且,海外的营商环境不可与国内相提并论,当地员工对于工作与生活划分得极为清晰,且政治、宗教等因素错综复杂,品牌需提前深入调研并做好心理建设。最后,出海过程中不仅需警惕外部竞争,内部风险亦不容忽视。王轶昕在甜问项目海外供应链搭建过程中,就曾遭遇中国翻译虚增报价、从中获利的情况。
对于竞争,他认为,当前茶咖行业对品牌内核的挖掘尚显不足,IP化运营成功的案例仅蜜雪冰城,其余品牌尚未形成有效突破,这或许是机会点之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171亿元,但随之而来的是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爽爷用市井巷陌的商业逻辑给出了中小品牌的另一种解法:以文化重构产品价值,用社区黏性对抗规模效应,在加盟共生中寻找生存空间。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