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两三天时间,大量老外尤其是美国人涌入小红书,把中国用户的主页变成了国际版。
我除了刷到了很多美女帅哥,还刷到了NBA球星韦德。很多人一开始是懵的,咋的,墙塌了吗?
本来中文社交媒体就有很多老外账号,刷到老外并不稀奇。
但那些老外大部分都是长期工作生活在中国,并且用中国电话号码注册的账号。而外国明星的账号通常是国内经纪公司代运营的。
这次完全不同,是真正生活在海外的老外冲进来了,且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网民,中外人民就这样赤诚相见了。
此番老外涌入小红书,起因是TikTok(抖音海外版)在美国面临被禁,很可能在1月19之前关闭应用。(最新消息,川普考虑暂停执行TikTok禁止法60至90天)
相比抖音与TikTok的国内国际版区隔,小红书没有进行分区,也没有限制注册手机号的所在地。这几天涌入小红书的很多老外,都自称TikTok难民,在寻找诺亚方舟。
满屏的Hello,Chinahi,everybody,眼见老外这么热情,中国网民立马给予真诚回应,有问必答。
我刷到一条美国大妞想看重庆的笔记,重庆人民和全国各地网友联合贡献了8600条评论,上传了上千张重庆城市风景图片。大有一副把人家变成精神重庆妹儿的架势。
有人帮老外起中文名字、看八字,有人找老外学英语,有人直接把英语卷子甩出来,更有甚者让老外帮砍拼多多。一夜之间,小红书变成了英语角汉语桥以及中美作业帮。
中外打工人也开始接头对账,分享彼此牛马生活,最后各自感叹生活不易,全世界都特么一样。
我的基友王宝剑坐在茶摊上,刷了一下午的小姐姐,从美利坚到欧罗巴,再到马达加斯加,无奈仰天长叹,有心无力,悔恨当初没有把英语学好。
整个一出世界人民大联欢啊,全球牛马大座谈啊。前段时间,人民日报不是在征集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吗,小红书上多的是。
TikTok难民可能没想到,他们此番转战小红书,可能造就了中美民间规模最大的一次线上交流。
2025年的开局,真够魔幻。
02作为80后,对这一幕又熟悉又陌生。
初中学微机,老师说今后地球就是一个村,不同国家、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无障碍交流。
你可以给远在美国芝加哥的陌生人发信息问嗨,你是公牛队的球迷吗?;
亚利桑那州的初中生会把邮件发到你所在的班级,Can you teach me a few Chinese sentences?;
李雷会跟回国念书的Jim定期聊聊数学难题……
我特么当时真信了。
念大学时,老师说,世界是平的。
后来,刘欢老师在北京深情演唱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我特么又感动了。
其实,那些年国内是可以看到简中网之外的内容的,只是当时社交媒体还没有这么发达,与老外在线交流没那么方便。
随着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大陆,以及那道墙的出现,海外网站无法访问。从此,我们跟墙外成了两个平行世界。
虽然一些国内用户可以通过搭梯子使用海外社交媒体,但毕竟那是客场,不是主场。
此番老外冲进小红书,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各有各的看法。
积极的方面:外国网友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有助于消弭误解,打破认知偏见和刻意的妖魔化。
老外提出对中国的好奇,我们热情礼貌回复真实情况,使他们认识到中国的发展进步和文化魅力。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打破西方媒体的叙事垄断。
这一点与我们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的效果类似。在逆全球化的当下,我们主动开放,单边开放。
还可以让普通中国人看到世界的多样性,特别是普通老外真实的生活,既能打破外国月亮圆的滤镜,又能打破自身的信息茧房。
就像一位小红书用户说,她关注了一个天体摄影师、一个女帆船手、一个格鲁吉亚民族舞演员、一个蒙大拿的木工……
风险方面,主要是Guo安的风险、法律监管的风险、诈骗灰产的风险。这个不展开讲。
对于小红书平台来说,更是存在海量内容的审核甄别风险。
这泼天的流量,小红书现在是既兴奋又紧张,既小鹿乱撞又如履薄冰。
截至1月15日,小红书在87个国家登上App Store的免费排行榜第一,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等国家。
有消息说,小红书正在研发实时翻译功能,估计很快会上线。还有消息说,小红书连夜招募大量英文审核员。
很多人也开始担心和讨论,这样的无界联欢能持续多久?
有人分析,小红书最终会设置成海外版和国内版,以及算法隔离。用不了多久,国内用户就很难刷到海外用户。毕竟,连游戏也是分了服的。
至于有司是怎么想的,是观望一段时间,还是主动监管,天晓得。
无论怎样,不同国界、族群的普通人之间,朴素真诚的交流是最可贵的。就像纪录片《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一样,人们总是渴望了解生活在地球不同角落的那个自己。
墙打开一丝缝隙露出了微光,即便只是昙花一现,也弥足珍贵。
马上要过春节了,这是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第一个中国春节,全球普天同庆吧。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至于今后还能不能刷到彼此,还能不能聊,等通知吧。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