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张语格
编辑 | 趣解商业·AI力场
阿里争夺AI入口!
11月17日,阿里巴巴千问APP公测版正式上架,定位为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并同步提供网页版和PC版。
上线当天,千问就疑似因用户涌入过载部分服务中断而上了热搜;随后,阿里千问迅速在微博回应称,我好着呢,状态良好,欢迎来问。

图源:微博截图
据传千问APP上线之前一直高度保密,被阿里核心管理层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然而,如今AI对话助手赛道竞争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此次阿里转向C端,能从豆包、DeepSeek手中撕下多少份额?千问又是否能承担起阿里全生态入口的野心?
01.对标ChatGPT?但更像豆包
在升级成千问之前,阿里的C端AI对话APP名为通义,定位为大模型能力的移动端载体;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将通义改名为千问时,阿里回答:更名不是简单换名字,而是把‘通义’从一个技术模型推向全民级AI产品的关键一步。
阿里旗下的通义、千问、通义千问、Qwen Chat多个AI产品使用户难以区分清楚,而多次改名、架构调整的背后,或许源于阿里一段时间内对C端AI应用的举棋不定。官方称,千问后期计划与阿里生态内的各类生活场景深度结合;其目标是与ChatGPT展开全面竞争,标志着阿里全力进军Al to C市场。

图源:应用商店截图
千问官宣之初便对标最新的ChatGPT5.1,但从主推功能和界面设计来看,千问都与豆包更加贴近,只是在功能上做了简化,少了解题和音乐生成等选项。有从业者认为,豆包的易用性做得非常好,甚至有大量小孩、老人用户,千问在产品策略上对标豆包是务实且正确的选择。
趣解商业体验发现,千问在文字处理上与豆包、Kimi的水平相当,在写作上与其他AI对话助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幻觉。社媒平台上,有用户直言遇到了答非所问的千问,提问某只股票最近一次涨停是什么时候,说25年8月,10%涨停了,报收10.43元,连原因都写好了。实际情况是这只股票上一次涨停在2022年。还有用户测评之后吐槽最简单的乘法都能算错,有投广告的钱不如好好改进产品。

图源:小红书截图
不同细分需求的用户对不同AI对话助手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有图片创作需求的用户表示,豆包的连续生图的效果会更出色,能保持风格一致;也有陪伴需求的用户表示,千问可以识别视频定制语音音色,语气要比其他助手更具活人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千问许多主推功能都和当下的夸克AI搜索重合。过去一年,阿里一直在夸克搜索上动作频频,今年3月份将夸克搜索框升级为AI超级框后,10月份又在夸克移动端上线Chatbot,与AI搜索组成双入口。基于此,在通义升级为千问升级前,很多从业者认为夸克才是阿里在AI时代重点加码的交互入口。
对此,阿里相关负责人对媒体透露,2025 年上半年,阿里的确希望通过夸克来尝试 AI 时代的入口,但随着 AI 能力的提升,阿里认为对话式 AI 助手是更好的形式,接下来会重点发展千问,并把它放进夸克,而夸克的定位是AI搜索和AI浏览器。
目前千问和QWen大模型的对接是由夸克团队和通义实验室一起,针对拿到的用户数据和反馈、各种应用场景做定制化的模型训练和优化。夸克的学生群体庞大,最常被年轻人用来存影视资源、拍照搜题,想要chatbot与夸克本身的多重工具属性进行融合并不容易。有从业者直言,这种融合背后用户认知、组织协同都是很高的隐性成本。这或许也是阿里将入口从夸克重新调整到千问的原因。
02.争夺超级入口,阿里的机会在哪?
千问官宣后,另一主要质疑的声音是,现在阿里再做Chatbot是不是已经晚了?
ChatGPT走红后,Chatbot曾进入资本蜂拥、大厂扎堆的爆发期,国内大量科技厂商推出了自己的对话应用。但从去年开始,以ChatGPT为代表chatbot用户访问量、MAU整体增速放缓。根据Semrush数据,chatgpt访问量自去年10月到达巅峰的2210万后,到今年1月急剧下滑至1490万。
IT桔子数据显示,2025年8月国内AIGC产品已进入深度调整期,多款图像生成、聊天类工具集体降速。功能趋近同质化的chatbot,想要抢夺市场变得越来越困难。
不过在千问团队看来,现在做AI原生超级入口也并不晚。如今阿里的Qwen开源模型系列在Hugging Face等全球权威的开源榜单上长期霸榜,今年9月Qwen3-Max发布后,Qwen系列模型的全球下载量已突破6亿次。技术上的稳定优势,给了阿里再次探索超级入口的底气。

图源:千问网页版截图
除此之外,千问团队也认为,国内还没有一款AI 应用能够稳定突破亿级 DAU,国内也没有哪款产品真正演进到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的程度。
数据显示,千问App在公测上线次日便迅速冲入苹果App Store免费应用总榜第五位,排名超越DeepSeek。Questmobile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豆包月活已突破1.72亿,成为国内月活规模最高的原生AI应用;腾讯元宝则一度靠着DeepSeek流量急速攀升,据QuestMobile数据,2025年上半年,其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55.2%。
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AI To C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5%。这个数字让任何科技企业都无法忽视,厂商之间的比拼也逐渐白热化。
但当前AI对话助手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确实还相对有限。不过,AI原生应用爆火,做好底层技术只是一方面。豆包能在国内AI原生应用里登顶,离不开字节系的投流转化,另一方面也和豆包里各类智能体玩法戳中用户痛点有关。
例如之前在互联网上走红的用豆包进行压力面试豆包看孩子写作业等短视频,这些爆梗式传播,都帮豆包完成了从功能入口到情感陪伴的渗透。
曾有行业人士指出,AI原生应用的用户忠诚度并不高,使用后往往会因产品不及预期(不聪明、不有趣、也不解决问题等)而迅速放弃。忠诚度后发的千问想要,恐怕也要在垂直场景和交互体验打磨上下功夫。

图源:小红书截图
在采访中,千问团队还提到,目前千问还在联合包括淘宝、高德、闪购、支付宝等产品的团队联合开发,希望更深嵌入相关产品,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千问上线的同期,蚂蚁集团也推出了灵光,其定位为零门槛的全模态AI助手,让每个普通用户都能轻松驾驭。
中小厂商在打造超级入口上几乎没有机会,这似乎已经成为大厂的特权。打破使用壁垒,将阿里的支付交易、消费生态聚拢在千问里,是业内外都普遍看好的路径。未来,在千问中一站式解决购物、导航、订票等消费需求,而非跳转到淘宝、高德等APP,千问才能从一个聊天窗口进化为真正的生活操作系统。隔壁的豆包已经开始联动抖音商城上链接,千问接下来会率先与哪些应用联动,值得进一步关注。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