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11月18日,满帮集团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呈现出一幅略显矛盾的图景。
财报显示,公司当季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0.8%,核心履约订单量同比增长22.3%,用户与新业务均呈增长态势——这似乎是一份稳健的成绩单。
资本市场向来擅长穿透表象,审视肌理。本季度满帮经调整后净利润为9.88亿元,同比下滑20.4%。利润增速与营收增速的剪刀差,清晰地指向了成本高企与业务边际效益递减的现实。财报发布后,17日晚满帮股价应声大跌11.9%,报收10.85美元,22.87倍的市盈率低于全球物流科技平台的平均估值水平。
而在数据背后,潜伏着更深的治理问题。这个曾经以消灭货运黄牛为誓言的平台,在走过十余年发展历程后,似乎正陷入自己构建的商业模式的围城。
平台初创时期,运满满团队(满帮前身)曾与传统货运中介展开激烈竞争,甚至经历过App被封、地推人员受伤等行业阵痛。颇具意味的是,从2013年高喊消灭黄牛,到2025年被业内诟病为最大的黄牛,转包问题始终如影随形,成为平台信任体系中一道难以愈合的裂痕。
这种信任损耗与模式缺陷,直接加剧了盈利压力,转包链条不仅分流了本应属于平台的利润,更因中间环节叠加推高了履约成本,让原本依赖撮合与运力优化的增长路径愈发捉襟见肘。
因此,当传统业务的增长潜力触及天花板,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不再是可选策略,满帮给出的答案,是互联网平台成长史上反复出现的 金融化 路径。2024 年,其信贷业务收入已达 17 亿元规模,业务板块涵盖面向司机与货主的 司机贷满运贷 等小额贷款产品,以及针对 ETC、加油等场景的 司机白条 等服务。
不过目前来看,这条 第二曲线 并未解决核心矛盾,主营业务的转包乱象、成本高企等结构性问题未能根本解决,仅靠金融业务带来的短期盈利,很可能让平台失去优化主业的战略耐心,陷入 重金融、轻运营 的短期利益陷阱。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饱受市场质疑、主业增长承压的背景下,创始人张晖的今年个人财富仍稳中有升。
01、从颠覆誓言到转包江湖
平台经济的演进,常常伴随着屠龙者终成恶龙的叙事。
2013年,张晖带着消灭货运黄牛的誓言创办运满满。这位前阿里巴巴B2B事业部广东大区总经理,在听到前同事程维一句市场缺货运信息匹配平台后,毅然投身创业大潮。
在南京新街口的华荣大厦,张晖和王刚复刻阿里地推打法,要求团队住司机宿舍、吃路边摊。地推人员甚至曾在厕所门口拦截司机注册,用极致的执行力打破传统中介垄断。早期的运满满,确实为行业带来一股清流。凭借数字化手段匹配货主与司机,平台有效降低了行业交易成本。
这其中曾不乏技术乐观主义叙事:认为算法匹配可以天然剔除低效中间环节。然而,当平台追求规模至上时,它无意中复制了传统中介的某些路径——只不过将线下的黄牛数字化为了平台上的账号矩阵。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在具体案例中显得尤为刺耳。2025年8月,郑州货主任先生通过运满满APP下单,总价值超200万元的三百余箱五粮液在层层转包后失踪,货物最终被发现囤积于某物流园,后续调查显示,接单司机实为黄牛,货物已被层层转包。
此类案例并非孤例。有报道称,安徽阜阳某诈骗团伙利用双账号冒充手段,自2023年3月至10月持续作案长达七个月。2025年7~8月间,平台宣称封禁1905个违规账号,却仍难阻止黄牛在社交平台公开传授虚假注册接单技巧。
实际运营中,平台对货主与司机的介入有限,注册环节的身份证、驾驶证等材料核验多流于形式,实际承运车辆与注册信息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黄牛通过注册多个账号抢占优质订单,再以低价转包给实际承运司机,从中赚取差价。
这暴露了平台经济的经典困境,满帮享受了轻资产模式带来的高毛利与快速扩张,却试图回避重运营所必须承担的信任责任。其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将本应由平台承担的信用成本,转嫁给了平台上的司机与货主自行承担。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套机制在当下甚至与平台利益形成了某种共生。2024年财报显示,满帮全年完成1.97亿订单,向司机与货主抽佣94亿元。看似单笔不足50元的抽成性价比颇高,实则已经凭借规模效应构筑起行业壁垒。相关数据显示,满帮在数字货运市场已形成一超多强格局,2025年行业数字化渗透率预计达18%。
活跃司机不得不依赖平台获取稳定货源,而当货主难以找到更高效的替代方案,黄牛的存在反而异化为平台变相扩张运力的灰色渠道。
当然,面对黄牛顽疾,满帮也陆续推出多项举措,试图重建信任。公司曾开展春风行动专项整治,加强实名认证;上线纠纷线上协商功能,设立调解委员会,推动纠纷解决流程规范化。
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说明治理黄牛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商业上,平台是否需要在绝对规模与生态健康之间做出某种妥协?或许是满帮更深层的顾虑。
02、割舍高息之利,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货运匹配服务尽管规模庞大,却始终面临模式单一的天花板。一方面,过高的抽佣比例容易招致监管压力;另一方面,收入增长高度依赖订单增量,一旦行业增速放缓,平台便不可避免地面临增长见顶。
在此背景下,信贷业务以其高利润率、可复制性及广阔的想象空间,逐渐成为拉动企业营收与利润增长的新路径。这几乎是大型流量平台的标准宿命,在主营业务增长见顶后,不约而同地走向流量金融化。从电商到本地生活,再到货运平台,金融业务因其高利润和强变现能力,成为支撑估值最快捷的麻醉剂。
2024年,满帮以信贷为核心的增值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达17.84亿元,占总营收的15.9%;而在今年第三季度,该业务营收达5.61亿元,较上年同比再增16.88%。
增长背后,存在一定的用户黏性逻辑,司机若切换平台申请贷款,往往面临数据清零、额度重审等流程麻烦;而满帮通过定向信贷产品如司机白条,进一步绑定消费场景,将司机的资金流、业务流与消费流牢牢沉淀于平台闭环之中。
更深层次看,平台正试图通过信贷业务串联接单匹配、场景消费与资金周转,打造覆盖货车司机全生命周期的运营闭环。
不过,满帮寄予厚望的金融服务似乎也深陷合规泥潭。其金融业务核心运营主体贵州货车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通过司机贷货主贷等产品创收,但却因多项合规问题与高息模式引发广泛质疑。
据投资者网报道,2024年有司机案例显示,借款8000元分12期偿还,表面年化利率约30.5%,叠加服务费后综合成本突破36%,远超14.4%的民间借贷司法保护上限。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多份判例显示,部分逾期罚息折合年化利率已逼近36%红线;更有司机反映,曾被免费办理ETC诱导贷款,关键利率条款未被充分告知。
增长的代价正通过平台规则持续转嫁。 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高频催收、逾期封号的投诉持续涌现,部分司机因逾期每日接到数十个催收电话,甚至被冻结搜货功能,彻底丧失生计来源。这种将信贷逾期与接单功能捆绑的模式,虽在短期内强化了用户黏性,却埋下了系统性风险的隐患,一旦行业运价波动或货源减少,大量司机的还款能力将迅速崩塌,进而触发连锁式违约。
《新立场》认为,金融路径无疑是满帮突破增长的发动机,但在监管持续收紧、用户权益意识觉醒的环境下,依赖高息信贷与强制绑定的增长模式始终是难以为继。平台若不能从根本上重构合规框架与产品逻辑,当前支撑营收增长的麻醉剂,终将反噬其长期发展的根基。
而这一构想的实现,则需要高度集中的权限与强悍的执行力作为支撑。创始人张晖的个人意志,正是穿透业务复杂性与监管不确定性的关键所在;纵观满帮的组织变迁与业务攻坚,张晖以其铁腕,在每一个系统性难题的决策关口,都展现了不容置疑的权威与执行力。
2017年运满满与货车帮的合并谈判中,由谁出任新公司CEO是核心问题。据当时新闻报道,张晖的态度非常明确且强硬:如果我不是CEO,根本就没必要谈下去。 这一度让谈判陷入僵局。虽然最终由投资人王刚出任CEO作为过渡方案,但张晖的坚决为他日后重掌大权埋下了伏笔。随着罗鹏2018年底离职、王刚2019年交棒,张晖最终成为唯一掌舵者。
掌权后,张晖通过独特的股权设计和治理手段,确保其意志能够高效贯彻执行。他果断砍掉了自营物流、物流地产等非核心业务,因为他认为这些业务与平台生态用户抢生意,如同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肯定干不好 。他将资源集中在最基础的平台与交易业务上,这种做减法的战略定力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
尽管张晖个人持股约10.2%,但特殊的同股不同权架构,张晖掌控着公司77.3%的投票权,确保了对战略方向的绝对主导。今年11月10日,张晖再度巩固了自身权限,满帮旗下货车帮注册资本从1.1亿元大幅增至61.1亿元,满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新进股东,持股98.22%。
伴随这一系列资本运作,张晖的个人财富也同步攀升。据《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其身份首次突破百亿,达108.1亿元,排名第311位,较上年增长25.2亿元。
创始人的百亿财富与平台难解的治理沉疴,恰在此刻构成了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03、写在最后
货运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商业活动,又承载着实体经济的血脉流通。
满帮黄牛问题长期难解,本质上反映的是平台在短期收益与长期价值之间难以取舍。而金融业务的快速成长,某种程度上正在加剧这种失衡——当平台能从信贷业务中获得更丰厚的回报,它是否还有足够动力去啃信任建设这块硬骨头?
这种现象不止于满帮。中国互联网企业似乎总在重复相似的轨迹:从解决行业痛点的初心出发,在资本加持下快速扩张,最终陷入流量变现的路径依赖。货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本应带来更透明的交易环境、更可靠的信用体系,但如果最终只是将线下的不透明搬到了线上,那数字化的意义何在?
对张晖而言,当下的选择或许比创业时更为艰难。资本市场期待增长,司机货主渴望公平,监管关注信贷风险,这三重期待需要一个新的平衡点。
作为掌握77.3%投票权的绝对控制人,张晖有能力调动技术、数据与组织资源推进风控体系重构,也拥有打破平台既有利益结构的权力。
现在来看,这些路径能否落地,最终仍系于其个人的意志。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