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闪购鏖战 高德地图导航商业化出路

蓝海情报网 466

闪购鏖战 高德地图导航商业化出路

作者:刘致呈

来源:互联网江湖

最近,高德地图摊上事儿了。

一则高德地图前员工的辞职信爆料:高德文旅正式解散裁员。

随后高德地图辟谣:爆料内容存在多处不实信息,其所述内容系个人编造。

有趣的是,高德地图刚辟谣完,百度地图也紧跟着辟谣:

最近有用户表示,在使用百度地图APP打车时,广告关闭按钮被设计得较为隐蔽,难以寻找。

百度地图方面回应:与实际情况不符。

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的两则辟谣,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儿,但似乎背后有一个共同深层逻辑——地图APP商业化太难了。

这也是为什么高德正式辟谣之前,所谓高德文旅解散的消息,似乎有那么点合理性。

谣言之外,联想到阿里最近的动作,高德感受到的寒意,大家也都能感受到。

首先,闪购大战愈演愈烈,淘宝闪购的小哥登上福布斯中文杂志封面,淘宝整合饿了么、飞猪之后,高德地图的文旅、本地生活业务存在感就更低了。

其次,在阿里最新的财报中,高德地图已经被划为所有其他业务板块,不再作为独立的集团业务板块。阿里原有1+6+N业务体系简化为四大核心集团。

最后,继去年3月份卸任本地生活集团管理职务后,如今俞永福已经不再是阿里合伙人。俞永福曾经长期执掌高德,以及阿里本地生活集团,直到去年2月份卸任。

这么多年,俞永福打赢了手机地图大战,却没肩负起重塑阿里本地生活的重任。

接下来,高德地图的商业化又将导航到何处?

闪购大战火热,高德商业化遇冷?

今年6月,阿里CEO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宣布饿了么、飞猪正式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饿了么、飞猪各自CEO直接向蒋凡汇报。

于业务端而言,飞猪的酒店景区资源可接入淘宝旅行闪购,阿里本地生活、酒旅的入口以及战略重心都集中转移到了淘宝闪购上。

高德似乎被冷落了。

冷落是有原因的,在旁观者来看,这场以闪购为核心的大战中,高德难堪大任。

一来,高德空有8亿流量,却苦于缺乏商业化变现场景。

高德月活跃用户体量的确很大,平均MAU能达到8.4亿,比抖音还要高,但直到阿里25财年三季度才首次盈利。

由此来看,高德的货币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过去,高德主要有三块收入来源:广告收入、车企合作,本地生活服务抽佣。其中,本地生活一直都是高德很重要的商业化来源,也承载着高德商业化的重要的想象力。

虽然总流量池不小,但从转化率来看,高德提供酒店预订、餐饮推荐,高德地图仍然不比美团、抖音。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3月,抖音用户月均使用时长46.54小时,日均逾1.5小时;高德地图则是在10分钟左右。

这种流量粘性的差异,是本质上的差异。

闪购鏖战:高德地图导航商业化出路

换言之,在用户眼里,高德地图多数时候只是个工具产品,用完即走。

本地生活转化、增长,与用户时长是正相关的。抖音为什么能做团购,美团为什么要做内容?都是为了拉高时长,然后用更高频的本地消费,拉动增长。

与抖音相比,高德地图的工具属性还是太浓,天然不适合做短频块的本地生活交易转化。

二来,当闪购被摆到战略核心的位置,阿里转型大消费平台的战略脉络逐渐清晰。高德本就不强的本地生活业务就更显得食之无味了。

过去,高德不是没有发力本地生活。

2023年,高德地图整合了饿了么的到店业务口碑,试图给本地生活业务导入流量。同年9月份,推出高德请客功能。今年3月,有媒体表示,高德地图招募500名评价视频内测达人,试图通过内容实现用户留存,为本地生活业务导流。

这么多尝试之后,高德似乎依然没能成为阿里本地生活业务的支柱。

这就好比是学生时代班里那个刻苦用功但成绩总不理想的同学,不是自身不努力,确实是臣妾做不到。

这也就导致,今天阿里大消费平台战略越重要,高德地图在阿里内部位置似乎就越尴尬。

谁也想不到,过去高德地图挑不起来的大梁,闪购却挑起来了。

于淘宝而言,闪购带来的流量,饿了么也有了新的机会,此外不仅可以增加电商用户活跃度,促进即时零售、本地生活与电商融合,还能进一步增加淘宝在C端的大消费品牌心智。

本地生活GMV=单价x频次,当市场竞争充分,客单价难以继续提升,那么闪购带来的流量就可能进一步提升交易频次。

未来一旦用户形成强交易习惯,飞猪旅行为代表的酒旅板块也能有新的增长空间,闪购、外卖、酒旅……整个本地生活的协同效应会更强。

总之,闪购一役,阿里必须要赢,而且开门红,开的很漂亮,后续想象力很足。

而对于高德而言,最尴尬的莫过于在这场必须要赢的战役中,没有太多戏份。

对于高德地图来说,阿里的调整以及对闪购的大手笔投入,可能意味着本地生活、酒旅业务进一步向闪购靠拢,高德的商业化前景,似乎又要蒙上一层阴影。

过去,高德在本地生活领域投注了不少心血。彼时高德和口碑融合时,俞永福曾在誓师大会上喊话:以后别再提‘你’或者‘你们’,只有‘我们高德’。

从高德的角度看,地图是需求入口,不只是出行需求,也可以是服务需求。

比如,在地图上搜索餐厅洗车,那么顺手推店、做团购再合适不过,但实际的情况是,在用户心智中,去哪这件事儿,只是个执行过程而非决策过程。

在毛利率更高的服务中,用户需要依靠内容做决策,而不是只依靠平台推荐。毕竟内容能够降低决策成本。也因此,在高德活跃的商家,大多数是供给差别不那么大的刚需品类。

反倒是重决策的服务需求,多数用户还是会到美团、抖音消费。

一来美团、抖音的B端基建做得更好,供给端有壁垒,二来用户心智已经建立起来,反倒对于高德而言,用户心智始终是一座大山。

这可能是为什么最终还是淘宝闪购扛下了所有,而高德却开始拥抱抖音。

去年12月开始,抖音开始测试介入高德地图,在高德地图中搜索部分餐饮和生活服务的商家店铺,会在地址下方显示抖音团购链接,点击购买会跳转到抖音 App。

今天来看,自家集团闪购大战火热,投入资源众多,当初高德与抖音的融合协同似乎开始变得不合时宜了。

战略上离心离德之后,接下来,高德地图在阿里集团内部是不是会继续被边缘化?这个问题值得观察。

全面AI化,高德的面子和里子

巨头旗下的业务,会不会继续被边缘化,可能大概率取决于能不能找到新的商业化成长空间。

在挖掘成长性这件事儿上,高德的选择是:全面AI化。

一个月前,高德地图宣布全面AI化,并发布了首个基于地图的AI原生智能体。高德 CEO 郭宁对《晚点 LatePost》说:高德正在打造一个为物理世界而生的行动引擎。

从战略上看,转型AI最大的好处,是让原本相对独立的高德,与AI阿里现有的支柱业务有了协同的可能性。

比如,与云计算业务、与AI大模型业务的协同。

但在外界看来,相比这种业务协同的可能性,阿里可能更需要面对高德AI化所带来的潜在亏损。

从成长性的角度看,高德地图全面转型AI的战略看起来没问题。但从财务的视角来看,维持地图数据实时更新、维护庞大的路网信息以及持续优化导航算法本身就需要成本投入,再加上聚合打车业务所需的必要营销费用,全面AI化的投入,会不会带来新的亏损?

这是个需要认真掂量的问题。

也许对于今天的高德来说,全面AI化的战略,可能还是有些太宏大,太理想主义了。

回到现实,目前的高德地图更需要稳定的盈利,阿里战略转向,高德本地生活业务商业化被削弱正是体虚之时。

也因此,这个时候大举AI化,反倒可能是留了面子,失了里子。

所谓里子,就是自身的货币化的稳定性。

当阿里不再以高德为本地生活服务中心之后,AI能不能为高德带来稳定的商业化?

这其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高德地图2025中,还加入了专精出行生活的智能体小高老师。在用户看来,最直观的变化可能就是增加了一个AI语音交互助手。

在具体的使用场景中,用户只需要说出需求,这个AI助手就可以设计自驾路线、查询机场贵宾厅权益、预订一间合适的宴请包房、行程中临时改道或改签。相当于给高德地图加了一个DeepSeek。

除此之外,高德地图2025还整合了基于时空信息推荐目的地的生活服务智能体功能,能够推荐到店服务。

说白了,没有新的变现空间,到头来还是需要再造一个本地生活。

参考百度地图,类似的AI能力,隔壁百度地图在2023年的发布版本中就已经加入,而今天,百度地图主要营收来源之一,依然是广告+本地服务。

百度走过的路,高德没有必要再走一遍。

于高德而言,全面AI化战略,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儿。

所谓面子,就是一、二级市场的估值。

闪购鏖战:高德地图导航商业化出路

天眼查APP显示,当年高德被阿里并购时融资10.45亿美元。相比当年,今天的高德地图的估值可能会更高。

如果按照2024年在线广告收入78亿元人民币计算,按照8亿MAU、按照10-20美元/用户的ARPU计算,今天高德的估值在80亿-160亿美元之间。

当然这个估值,只是个人的预估判断,如果再加上AI溢价,那么高的地图的估值可能会更高。

从这个思路来看,高德的全面AI化,就有了另一个解释。

毕竟,只要有了AI估值作为成长性支撑,后续无论是拆分上市,还是寻找买家,都是不错的选项。

从现实来看,曾经菜鸟一度宣布分拆上市,后来被终止,未来高德会不会被分拆?

是一个很值得外界关注的点。

从寻找买家的角度看,今天的高德其实并不缺买家。比如车企。

在出行领域,高德最有价值的其实是技术,其此前推出的红绿灯倒计时、车道级安全预警等诸多备受用户好评,再加上8亿用户的体量,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来说,都是优质的资源。

车企之外,AI与机器人企业,可能是潜在的买家。

高德地图CEO郭宁认为:高德超二十年的物理世界数据生产和技术积累,为三维虚拟世界一体化的理解和生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落地,离不开这些高价值的数据,这也是高德的核心资产之一。

在互联网江湖看来,如果不是谋求一个更好的估值,那么对于今天的高德地图而言,不折腾也许是个更好战略选择。

于阿里而言,AI领域,不缺高德APP这一个入口。

因此,与其投入大量的资源把高德AI化,倒不如像当年的饿了么一样,继续熬下去,把核心业务的基本盘做扎实,然后等未来看看有没有机会。

你看饿了么,曾经一度传言要卖给抖音,可今天却成了即时零售战场的第一线。

过去的一段时间,饿了么虽然体量不如美团,但运营、配送、履约的基本功并不差。这也是今天能够挑起闪购业务大梁的重要原因之一。

把目光放长远,高德未必没有这样的机会。

从自身的禀赋来看,高德最硬的还是网约车业务。

据《晚点 LatePost》文章显示,早在2022年9月,高德聚合打车业务在日均单量达到550万至600万单后已实现盈利。

长远来看,Robotaxi商业化还有一段时间,出行行业最大的成本结构变革还没有到来。

到那一天,出行赛道会不会像今天的外卖赛道一样,再次成为巨头们兵家必争之地?届时,高德在阿里生态内部的战略层级会不会有新的跃升?

值得持续关注。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