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千里科技,难再造赛力斯

蓝海情报网 918

千里科技,难再造赛力斯

作者|景行

编辑|文昌龙

概念先行。

千里科技正在尝试打造第二个华为车BU。

时间回到 2021 年,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上,赛力斯与华为联合发布了初代合作车型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华为输出品牌、智能技术与渠道能力,赛力斯提供整车制造,问界系列自此杀入汽车市场,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点石成金、相互成就的标杆。

而吉利汽车选中的赛力斯,正是经过重组后的力帆科技,也就是如今的千里科技。

今年以来,千里科技频出重大动作,公司正在寻求A+H布局。9月12日,千里科技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港股上市,目的是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当月月底,梅赛德斯-奔驰以13.39亿元入股千里科技,获得后者3%股份,成为其第五大股东。

从产品看,在发布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后,千里科技尝试将触角进一步延展至Robotaxi。今年10月11日,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披露,千里科技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在全球10座城市规模化提供Robotaxi运营服务。

对于成立不到一年就完成智驾、智能座舱两大领域布局的千里科技,印奇提出了千里计划,即一个AI大脑,一个操作系统,一个智能助手(One Brain,One OS,One Agent)。最终目标是,向出行、零售、工厂等各大场景输出智能化能力,最终成为世界级科技公司。

从表面看,吉利做到了华为对问界注入的资源——资本注入、品牌背书、技术供应等一应俱全,但剥开 AI + 车 的热门概念,在冲击世界级公司之前,想要真正复刻华为与赛力斯的成功,千里科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1 吉利三次点石

为扶持千里科技,李书福的吉利系先后做了三次努力。

第一场点石,是出手重整落寞的力帆。

千里科技的前身力帆科技曾是传奇摩托车企业,民营汽车第一股。其创始人尹明善一生励志,12岁便独立做针线生意,高中时被迫离开学校接受劳改,持续近二十年,此后从摩托车领域创业成功,将力帆科技一路做到民营汽车第一股。

但好景不长,因被查出新能源车骗补,力帆科技于2016年被取消补贴资格,此后新能源汽车业绩一路下挫,2019年营收暴跌32.35%,净利润从上一年的2.53亿转为巨亏46.92亿元。2020年,力帆控股因资不抵债申请破产重整。

这促成吉利系的第一次入场。2020年底,力帆科技公告,重庆满江红基金成为力帆控股实控人,而后者分别由重庆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投资持股51%、49%,重整完成后,吉利实际控股力帆科技股权约三成,李书福替代尹明善成为力帆实控人。

背景是,彼时的力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西南地区资源仍然雄厚。借道力帆有利于吉利打入川渝市场。重整后吉利化身为力帆客户,力帆的业务重心转向为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平台提供换电车型蔚蓝汽车,并提供换电服务。

第二场点石,则是引入印奇代表的旷视系。

在此之前,吉利已经在多款量产车型中使用旷视智驾方案。而在2024年7月,力帆科技发布公告,旷视CEO印奇以超过20亿元资金,拿下吉利手中的力帆科技约两成股权,印奇自此成为力帆的第二大股东。不久,旷视撤回了在科创板的上市申请,力帆科技也改名为千里科技,印奇则被选举为董事长。

千里科技,难再造赛力斯

(印奇在上海车展接受采访)

这场交易本质上是旷视汽车业务的借壳上市,此前旷视的上市等待数年仍无音讯,而借助千里科技,印奇成功将旷视汽车相关业务注入上市主体。到2025年3月,吉利、迈驰智行(旷视智驾业务的独立公司)、路斯特等主体共同投资设立了重庆千里智驾公司,其中千里科技合伙企业共出资15亿元,占据千里智驾30%股权。

自此三方形成了吉利出车、旷视出智驾方案、力帆出壳的合作模式,向华为车BU发起冲击。这场操作的资本成果非凡——千里科技摇身一变成为智驾企业,估值也迎来翻身。

第三场点石,是吉利整合智驾手牌,一口气梭哈给千里。

近期以来,千里科技在智驾业务上一路加码。今年6月底,前华为车BU总裁王军被曝出加盟千里科技。到今年8月,吉利一口气将旗下主要智驾团队打包并入新成立的重庆千里智驾,包括吉利研究院、极氪智驾、旷视旗下迈驰智行的全部团队全部合并,公开宣布吉利的未来只有一个千里智驾。

这场大合并释放了三个关键信号。其一,吉利力挺千里智驾,希望将其打造成吉利系智驾唯一阵地,并通过股权关系支撑千里科技市值;其二,放弃原有分散的智驾研发体系,完全信任印奇的主导能力;其三,通过引入华为系高管,为千里智驾注入 华为基因,复制华为车 BU 的技术与管理模式。

此次整合的红利持续至今,千里科技股价一路冲高,奠定了A+H 上市的市场基础,同时,吉利与旷视的绑定进一步加深。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大规模的团队整合必然面临文化融合、技术路线统一的挑战,这些隐患,有待千里智驾往后一一克服。

02 新故事撑起估值

如果观察千里科技的业绩表现与市值表现,能看到一个奇妙现象——千里科技的市值起飞,基本是AI+车想象力带来的。

市值方面,在完成AI+车的战略定位,整合吉利、旷视、力帆三方资源后,千里科技的市值从不足200亿元一路来到超过500亿元。但这一增长和基本面无关。

根据千里科技财报划分,公司业务划分为科技、终端两个板块,其中科技是撑估值故事的核心,主要聚焦于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提供面向未来的汽车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在2024年年报中,千里科技高调宣布,2025年将成为公司的历史性转折点,未来战略方向将是双轮驱动,双化牵引,双轮即摩托车、汽车的终端业务,以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科技业务;双化即AI化、国际化,千里科技预计以AI技术为核心,将主营业务推向海外,全球布局。

千里科技,难再造赛力斯

按照战略规划,2025年四季度,千里科技将发布L3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明年下半年发布基于Robotaxi的L4级解决方案。但从具体业绩看,目前的千里科技仍是单轮驱动。

千里科技,难再造赛力斯

2025年千里科技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达到41. 84亿元,增幅超过四成,净利润也超过3000万元,同比上涨19%。从增速看,千里科技的增长效果不错,但仍主要来源于终端业务,即汽车、摩托车业务的销量增长。产销快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千里科技累计销量为38728辆,较上一年同比增长了61.62%。

同期,千里科技的扣非净利润亏了1. 3个亿,同比直接从盈利变成了亏损,跌幅超过了900%。

原因出自新增科技业务后,千里科技的研发猛猛烧钱。财报显示,新增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研发业务导致了公司研发投入增长,以及资产计提减值损失增加、递延所得税费用增加共同导致了上半年千里科技的利润暴跌。根据财报,上半年千里科技的研发费用为2.88亿元,同比增长了59.67%。

目前随着子公司千里智驾的并表,千里科技的最后一块拼图已经完成。

今年9月29日,千里科技发布2025年度员工持股计划,宣布子公司获得重庆迈驰持有的千里智驾的全部股权与日常重大经营事项的相关权利,未来千里科技将控制千里智驾与日常重大经营事项相关的60%的表决权,并将千里智驾及其控股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目前,智驾市场内玩家分层明显,头部玩家已经在技术、市场认知、市场份额、融资进程上形成全面领先优势。有接近行业人士对「市象」表示,目前momenta等明星企业的投资额度已经极其难抢,同时二线企业仍然面临缺钱现状,在估值上涨不多的情况下仍有较大意愿融资找钱。

相较对手,千里智驾同样面临找钱问题。根据公开报道,2025年3月成立时,千里智驾的投前估值约为33亿元。目前,千里科技的估值增长,后续智驾研发费用需要H股上市,以及新股东入场支持。在头部智驾企业纷纷抢跑融资,自身技术能力不占优的背景下,千里科技必须跑得更快。

03 摆脱后发者困境

对于全新整合的智驾体系,吉利将其命名为千里浩瀚,其中,浩瀚代表智驾能力,千里则代表行业领先的通用大模型和算力。这套系统覆盖H1、H3、H5、H7、H9共五大层级,从基础的高速NOA、智能泊车到高端的城市无图NOA均有覆盖,吉利的战略规划是,让五级智驾覆盖吉利未来全系车型,以追赶比亚迪掀起的智驾平权浪潮。

但在不少消费者眼中,吉利系智驾能力一言难尽。

一位吉利车主向「市象」抱怨千里浩瀚H1系统的功能难用——在无任何异常情况,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千里浩瀚H1的自动泊车在倒车时突然加速撞墙,甚至来不及人工介入止损:现在吉利的智驾都不敢用,H7也不敢。

对吉利来说,此次整合智驾团队是赛马结果,但更是对过往错误的纠正。吉利在智驾方案上反复横跳,自己内部山头林立。有接近智驾行业人士对「市象」表示。

长期以来,吉利的智驾能力在行业中并不突出,这与其内部派系混乱有关。此前吉利的智驾方案同时有吉利研究院团队、极氪智驾团队、第三方供应商支撑,形成严峻的资源分散局面。

这种 多头并行 的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重复造轮子式的内耗。例如,极氪智驾团队拥有1300人的庞大规模,覆盖算法、软件、硬件等全链条人员;smart 智驾团队则聚焦于高端车型,在路线上显著区别于极氪。多个团队各自为战,不仅研发效率低下,还导致吉利的智驾产品在功能、体验上缺乏统一性。有车主表示,吉利还不如砍掉所有自研团队,老老实实买第三方方案。

另一边,主导新体系的旷视系同样需要追赶市场。面对momenta、元戎启行、轻舟智航等一众智驾先行者,作为 AI 四小龙 之一,旷视科技在2021年才开始布局智能汽车业务,其智驾品牌迈驰智行的跨品牌大规模量产交付能力,至今也未经市场验证。

《经济观察报》报道显示,迈驰智行为吉利银河E8提供的智驾方案仅为最基础的H1等级,支持高速NOA和自动泊车APA,但缺少城市NOA功能,而支持城市通勤NOA的千里浩瀚H3,则是由轻舟智航提供算法支持。

而在赶晚集的千里科技起步时,智驾行业早已进入一轮极为残酷的淘汰战中。

在近日接受《蓝鲸新闻》采访时,Momenta CEO曹旭东直言,2026年全球城市辅助驾驶市场将基本定型,整个中国将(只留下)两三家,全球可能是三四家。

在比亚迪发动智驾平权,华为智选等对手在市场口碑领先,momenta在量产速度、迭代速度领先的背景下,当前的智驾市场格局中,车企基本有自己的稳定生态伙伴,华为、momenta等玩家基本确定领先地位,后发者突围尤其困难。

尽管奔驰的投资给千里科技带来了智驾方案全球化的曙光,但投资本身或与吉利稳坐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第一大股东有关。刨除自己人后,千里智驾能对外拿下多少定点,仍是一个未知数。

对比赛力斯的成功经验,千里目前急缺的一步便是市场化进展。旷视系的主导虽带来了AI+车的概念,但尚未解决商业化乏力的问题。当前的千里科技坐拥吉利品牌、旷视技术,更多是被资本市场看好的概念集合体,但要落实到业绩上,复刻问界的成功,千里科技还有太多工程硬仗要打。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