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直击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看美的定义 AI 时代工业智能体

蓝海情报网 889

直击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看美的定义 AI 时代工业智能体

文:Leon

编辑:cc孙聪颖

在 AIGC 产业高速发展的浪潮下,具身智能、AI 智能体等前沿概念加速兴起,正深刻重塑生产力形态,并对人类社会各领域产生深远变革。

在产业演进过程中,科技企业的发展重心呈现差异化布局:微软、亚马逊、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头部企业聚焦 AI 基础设施搭建,为广大企业提供 AI + 云 一体化服务及便捷化开发环境;在大模型领域,相关企业持续探索具备多任务执行能力、可降低输出幻觉的综合性AIAgent;而在科技制造领域,美的集团迈出关键步伐,率先将 AI 智能体应用于工业生产核心环节,开辟了技术落地的新路径。

近日,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在湖北荆州正式落地,引发全球产业界广泛关注。这座美的洗衣机专属工厂,荣获WRCA世界卓越的首个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权威认证,其核心目标在于探索工业生产新逻辑,开启了制造业智能化的全新范式。

直击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看美的定义 AI 时代工业智能体

美的集团的核心突破在于:打破了AI智能体仅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以实现降本增效的传统认知,证明该技术在工业生产场景中具备广阔应用空间。将智能体从虚拟数字场景引入实体生产车间,使其深度融入生产力核心环节,这一创新方向,正是对中国新质生产力 发展战略的精准呼应与实践落地。

当美的工厂大脑统筹调度14 大类智能体、数千台工业智能终端实现协同作业时,我们所见证的不仅是单一工厂的智能化升级,更是中国智造为全球工业转型提供的标杆范例,为 AI 时代的生产力变革写下了极具分量的实践注脚。

机器人工厂历险记

实地探访美的智能体工厂,可谓别有洞天,最吸引人的无疑是人形机器人美罗(MIRO)。由美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设计并生产的美罗,身高1.9米、体重68公斤,16个自由度的机械臂和融合重型AGV技术的轮足式底盘,既保证了移动时的速度和稳定性,又能够灵活适应工厂复杂的环境,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正式迈入智能制造核心领域。

作为美的智能体工厂注塑车间的车间主任,美罗的一天十分忙碌,早上睁开眼就开始巡检工作。在前往注塑车间的过程中,美罗发现A1区域灯光过于明亮,于是向微电网Agent发送调暗灯光的指令,不禁暗自窃喜:又为工厂节省了电费!同时,它还发现3号机器噪音有些异响,立即向工程师发送消息请求排查,有效降低了潜在的生产风险。

随后,人类工程师佩戴着美的AI眼镜1号来到机器前,开始了高效检修。AI眼镜1号内置高精度相机、动态视频捕捉系统和HUD,工程师在检修机器的过程中,能够以第一视角获得维修智能导航、实时数字化的指示,并在过程中实时采集和分析数据、识别关键动作合规性,如果出现操作错误会及时弹出正确的指引,确保流程的100%标准化。

直击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看美的定义 AI 时代工业智能体

美罗在搬运洗衣机配件

来到注塑车间,强壮的美罗轻松搬起9公斤的洗衣机后桶部件,放置到3D质检工站进行检测。质检工站不仅配备美的自研自制的0.1毫米精度3D相机与AI视觉检测系统,质检数据还会实时同步给品质智能体,生成首检工单闭环。只有当系统确认部件合格后,美罗才会返回取件。

在注塑车间,还可以看到81台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它们主要负责配送,实现注塑物流的全流程无人化场景。每台AMR都通过AI技术实现智能调度,遇到人挡住路会等一等,遇到物体障碍则会绕过去,表现非常智能。

直击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看美的定义 AI 时代工业智能体

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除了注塑车间,在美的智能体工厂的其他区域也能看到机器人忙碌的身影。比如驻守在实验室的玉兔机器人,主要负责洗衣机的一系列功能测试,包括是否发生异常位移、漏水等情况,确保产品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别看玉兔机器人个子不高,工作能力可一点不含糊,是一台会思考、能决策、懂协同的巡检机器人。此前,实验室通常需要人工两班倒进行巡检,基本上一个小时巡检一次,非常耗费体力。而玉兔机器人接手之后,每半小时就能巡检一次,巡检频次提升了100%,且误检、漏检率低。在检测到异常或者需要手动操作的任务时,玉兔机器人也能进行自适应操作任务,或是在必要时刻呼叫工程师来解决问题。

直击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看美的定义 AI 时代工业智能体

玉兔机器人在车间巡检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备受瞩目的库卡iico易可协作机器人,正在总装岗位上打螺丝。它拥有多关节6个自由度,可实现±0.03mm定位精度,搭配AI视觉算法,甚至能够精准识别和定位干衣机后盖的螺丝孔位,并进行锁付。不仅如此,分拣、组装、搬运、2DAI检测、码垛等样样全能;如果是不同洗衣机型号混流生产,它们还能即时识别,自动更新打螺丝的程序。

直击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看美的定义 AI 时代工业智能体

库卡iico易可协作机器人在打螺丝

当一日的工作落下帷幕,忙碌许久的机器人们不禁心生疑问:究竟是谁在幕后运筹帷幄,统御着车间里的每一次协同与调度?带着这份好奇,它们循着指令来到荆州工厂的智能品质集控中心,终于见到了掌控全局的神秘客—— 核心大脑 M 博。

至此,美的智能体工厂的完整架构清晰呈现:以 AI工厂大脑(融合多智能体协同能力)为中枢,以智能体构建面向任务的神经网络,以具身终端(各类执行机器人)为触手,三者联动构成了这座标杆工厂的核心运转模式,也为 AI 赋能工业生产的落地形态提供了明确参照。对于AI大脑和迭代和进化,美的集团 AI 研究院院长徐翼介绍,场景的丰富度与 AI 大脑的迭代速度深度关联:场景越多元,AI大脑的进化就越快,其决策精度与判断能力也会随之持续增强,最终形成高效的正向循环。

AIGC时代下,打造中国智造新方案

AIGC 时代下,打造中国智造新方案如果说德国定义了工业 4.0 时代的智能工厂,那么美的集团则再进一步,用 AI Agent Inside 的理念,打造 AIGC 时代下的中国智造的新方案。

在此过程中,工厂AI大脑替代了不会思考的传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AI 智能体则替代了单一编程的自动化机器人,使其具备实时感知、动态优化、高效执行和持续进化的能力,从而覆盖能源、生产到物流的一切环节。

直击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看美的定义 AI 时代工业智能体

具体来说,AI 大模型是基底,那么 AI 智能体就是聪明的执行者,它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自主性的操作,密切结合业务场景去解决痛点。

在大模型领域,美的采取开放合作 + 产业定制的双轮策略:一方面与互联网大厂展开广泛联动,将 DeepSeek、Qwen等高性能大模型深度融入工业场景;另一方面依托集团沉淀的庞大工业数据资产,对模型进行针对性优化,形成适配制造业需求的定制化能力。目前,每日30亿工业数据为 AI大脑M bot及各类工业智能体的高效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与算法支撑。

与此同时,美的在自主技术层面实现关键突破——将 Agent-to-Agent(A2A)通信架构深度植入工厂大脑,构建起融合分布式计算、多智能体协同与大模型增强决策的一体化技术体系。依托这一架构,智能体工厂具备多重核心能力:既能通过工业微调模型精准完成故障根因分析与工艺参数优化,又可支持边缘轻量模型与云端大模型的高效协同推理。这些能力支持其如同人类般灵活高效的柔性化作业,让混线生产的精准度与效率得到双重提升。

不仅如此,生产环节的品质管控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最终传导至消费端,让消费者得以选购到性能更卓越、品控更严苛的美的家电产品。

有了掌控全局的工厂大脑,更需具备实操能力的智能体协同发力。目前,美的智能体工厂解决方案已实现 14 类智能体、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的全面覆盖,具体包括:具身智能体、DMS智能体、品质智能体、工艺智能体等,这些智能体各司其职又协同联动,在工厂生产全流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以品质智能体为例,其底层依托美的自研的 VOP 七步分析法,基于 AutoGen 框架搭建技术架构——依托 DeepSeek 大模型完成自动任务推理与流程编排,联动 Qwen 大模型实现工具调用,再结合自研的 0.1 毫米高精度 3D 相机与 AI 视觉检测系统,构建起感知 - 分析 - 决策 - 执行 - 验证的完整品质管理闭环,大幅提升品控精准度与效率。

而工艺智能体则应用 Qwen2-72B 大模型,可自动解读新机型的物料清单与历史工序数据,生成对应的 ESOP(作业指导书);相较于传统人工编制方式,经实践验证,单本作业指导书平均提效 1 小时,提效超 90%,为美的工艺优化与工艺预算编制提供有力支撑。

工厂内机器人的实操细节,已然展现出具身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核心价值;其他无实体形态的智能体,在工厂大脑的统筹调度下同样发挥关键作用,全面承接品控管理、作业指导、采购协同、个性化维保策略自动生成等重要任务。这些智能体具备极强的场景适配性:在 C 端,能高效支撑家电产品生产;在B端,更深度赋能美的集团 To B 业务,成为践行绿色工业理念的重要载体。

AI 技术外溢:从工业场景延伸至医疗与能源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美的集团的 AI 技术创新还延伸至医疗领域,其技术内核与工业场景中的 AI 智能体逻辑一脉相承。美的医疗将 AI 广泛应用于 CT 成像、核磁共振等核心场景,凭借优异的临床实践效果,打造出创新的 AIIO 解决方案 —— 整合智能成像、智能辅助诊疗、智能存储、智能物流、智能院感防控及智能导航等多维度应用,实现医疗全场景的智能化赋能。

直击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看美的定义 AI 时代工业智能体

美的能源作为 To B 业务的新品牌,则充分利用 AI 技术,开发出下一代能源管理系统,可应用于大规模虚拟电厂平台和家庭能源电站。基于先进算法,美的能源的预测模型在虚拟电厂平台应用中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家庭能源领域,AI 结合算法和动态价格变化,有效提升了能源的最高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这正是美的工业制造能力与 AI 技术一脉相承的体现——工业场景中沉淀的技术能力向医疗、能源等新业务外溢,让新业务无需从零构建技术体系,直接享受到技术进步的连带红利。从经济学视角看,这符合技术溢出效应理论,即某一领域的技术创新不仅提升本领域效率,还能为其他领域带来额外收益,而美的通过打通工业与新业务的技术链路,最大化释放了技术溢出带来的生态价值。美的集团首席数字官张小懿透露,智能体工厂解决方案将快速复制到美的集团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工厂,助力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

坐拥 37 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3 家绿色供应链工厂、9 家 5G 工厂、3 家卓越级智能工厂、3 家零碳工厂以及 6 家世界级灯塔工厂(截至 2024 年底),美的集团展现出领先的智能制造能力和数字化水平,并凭借在全场景 AI 实践树立行业标杆,荣膺 2025 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 TOP 50。同时,美的集团秉承其 ESG 愿景,将绿色制造的心得经验整理成行业首个《绿色工业案例集》,助力更多工业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双引擎高质量增长,用AI智造建起护城河

在美的智能体工厂正式亮相的同期,美的集团同步发布 2025 年中期业绩报告。这份亮眼中报用扎实数据印证了美的持续深耕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价值——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核心动能。未来,美的将进一步聚焦以AI赋能智造、构筑核心竞争壁垒,持续巩固在全球科技制造领域的领先优势。

2025 年上半年,美的集团营收 2523亿元,同比增长 15.7%;净利润 267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6%,整体业绩呈稳健向上态势,且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

从业务端看,C+B 双引擎实现高质量增长。

To C 业务中,智能家居作为优势板块,实现收入1672亿元,同比增长 13.3%;空调品类以美的品牌为核心,辅以 COLMO、东芝等高端品牌矩阵,国内与海外市场销售额均创新高,毛利率同步显著提升,高端化战略成效凸显。

To B 业务中,新能源与工业技术业务收入 220亿元,同比增长 28.6%。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6 月,美的能源(集团旗下能源业务整体品牌)首次亮相,依托 储能 + 热泵 + AI 三维驱动战略夯实价值——其技术底座正是智能体工厂沉淀的AI协同能力,未来将被打造为集团又一支柱产业;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则得益于AI赋能(核心技术源自智能体工厂的多智能体协同架构),旗下子公司库卡订单量激增,拉动板块收入达151 亿元,重回增长轨道。

此外,美的还在医疗、新材料等高新领域加速突破,持续深耕第二增长曲线,为战略转型按下快进键。谈及未来增长动能的核心方向,美的集团投资者关系总监兼董事会秘书高书表示:从 To C 端看,海外市场已成为关键增长新引擎,其中OBM业务的潜力尤为突出;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前集团重点布局的 To B 业务,正成为驱动整体增长的核心动力。

美的智能体工厂的落地,标志着智能体已从抽象的计算机概念,蜕变为驱动制造业深度变革的核心动能,在车间生产场景中持续释放重构工业逻辑的能量。这一从概念突破到产业实践的跨越,不仅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创新范式,更让美的AI 智造的护城河从技术层面延伸至业绩增长层面,形成 技术沉淀 - 业务落地 - 业绩反哺的正向循环。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