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企业增长,在大多数时间,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蓝海情报网 11

企业增长,在大多数时间,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当你用加法追求增长时,增长正在抛弃你!---- 题记

我是何支涛,欧赛斯的创始人。在商战的三十年历程中,在服务企业的十几年经历里,我见过太多老板陷入 增长焦虑—— 业绩一停滞,就想着 多上几个产品多铺几个渠道多搞几场活动。但真相是:企业增长的核心矛盾,从来不是 拥有太少,而是 聚焦不够;绝大多数时候,决定增长质量的不是做了多少加法,而是敢不敢做减法。

有一个近乎残酷的反常识规律:绝大多数企业在追求增长时,都本能地选择了加法,而恰恰是那些懂得并敢于做减法的企业,最终实现了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增长。

一、 加法是本能:诱惑与陷阱无处不在

企业经营者天生具备扩张的基因。做大做强是刻在骨子里的目标。于是,我们很容易陷入加法的路径依赖:

1、产品线扩张的诱惑: 看到市场机会就想抓住,不断推出新品、增加SKU,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分市场或潜在客户。结果往往是产品线臃肿,研发、生产、营销资源被极大稀释,主力产品反而得不到足够的火力支援。

企业增长,在大多数时间,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企业增长,在大多数时间,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中国企业最容易犯的错,是把 产品数量 当成 增长保障。我们服务过一家食品企业,仓库里堆着 近200 个 SKU,从预制猪肉类、牛肉类、火锅调理类、面点类样样都有,结果每个产品的销售额都在中游徘徊,只有一个过亿的战略大单品,营销费用撒下去连个响都听不见。后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其中一半复购率低于 15% 的低效产品,把所有资源集中在20%高效产品中的20%主力产品之上,并集中力量打造第二大战略单品及第三大战略单品。这就是典型的减法思维 ——不是把蛋糕做大再分,而是先找到最容易切开的那块蛋糕,用尽全力捅下去。

2、业务多元化的冲动: 在主业遇到瓶颈或看到其他行业风口时,总想跨界布局,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初心虽好,但多元化往往意味着核心能力的分散、管理复杂度的飙升以及巨大的资源投入风险。没有战略协同的多元化,本质上是把有限的资源投入了多个无底洞。

3、 组织架构的叠床架屋: 随着规模扩大,部门越设越多,流程越来越长,审批节点层层加码。看似管理更规范,实则效率急剧下降,内耗严重,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变得迟钝。

4、 营销推广的摊大饼投放: 预算有限,却要覆盖所有渠道,做所有活动,追求整合营销的表面风光,导致预算撒胡椒面,无法在关键战场形成压倒性优势,钱花了,效果却平平。

企业增长,在大多数时间,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加法思维的本质,是对机会的贪婪和对资源有限的忽视。 它满足了管理者掌控感和安全感的幻觉,却往往将企业拖入资源分散、精力耗散、主业模糊的危险境地。

二、 减法是智慧:聚焦才能穿透阈值

与加法相反,减法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深刻的洞察。它不是保守退缩,而是战略上的主动聚焦和精准打击。减法的本质,是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力量的极度聚焦,目的是在关键战场上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击穿增长的阈值。

1、战略聚焦:砍掉伪需求,聚焦真价值

客户聚焦: 明确谁是我的核心客户?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服务。

舍弃低价值、高维护成本的客户群体,将资源集中投入在最能认同你价值、最能带来利润和复购的核心客户身上。深度理解他们的核心痛点,提供极致的解决方案。

产品/服务聚焦: 狠心砍掉那些贡献微弱、消耗巨大、或者偏离核心战略的产品线或服务项目。

企业增长,在大多数时间,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每一个存在的产品/服务,都应该是对核心客户核心需求的有力回应,都能清晰地支撑品牌的核心价值主张。 聚焦打造明星产品、拳头产品,让它们成为品牌的代名词和增长的引擎。

欧赛斯服务过的一家母婴品牌,在砍掉70%的无效SKU后,供应链效率提升,营销资源集中,主力产品销量和利润反而实现了153%的增长。

市场区域聚焦: 与其在多个市场蜻蜓点水,不如集中兵力,在选定的核心区域市场做到绝对第一,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形成强大的品牌势能和运营效率优势,再图扩张。

企业增长,在大多数时间,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很多老板害怕减法,觉得 砍掉产品就是丢掉市场。但事实是,模糊的定位才会真正失去市场。

减法不是收缩市场,而是通过精准定位扩大有效市场。

2、运营提效:精简流程,拒绝内耗

组织简化: 审视组织架构,合并重叠职能,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级。打造精干、敏捷、能快速响应前线的战斗单元。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并拥有足够的决策权。复杂的组织结构是效率的天敌。

流程优化: 砍掉那些繁文缛节、不增值的审批环节和流程步骤。建立以客户价值和效率为核心的流程体系。减法思维要求我们不断问:这个流程/环节/会议是否绝对必要?去掉它行不行?能不能更简单?

3、营销穿透:集中火力,饱和攻击

渠道聚焦: 识别并All in最核心的、最高效的、最能触达核心客户的12个核心渠道。将有限的预算和团队精力集中于此,打透打穿,形成规模效应和心智占领。而不是每个平台都开个账号,浅尝辄止。

信息聚焦: 摒弃面面俱到的产品说明书式传播。提炼出最核心的品牌价值和产品卖点,用最简洁、最有力、最打动核心客户的语言和视觉,在核心渠道进行饱和攻击,反复传递,直至占领心智。少即是多,穿透力来自于聚焦的信息和重复的力量。

三、 为什么减法如此艰难?如何做到有效减法?

企业增长,在大多数时间,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知道减法重要,但执行起来阻力重重。阻力来自人性(贪多求全的本能)、来自组织惯性(既有利益格局)、来自外部压力(股东、投资人期待多元化增长的故事)。如何破局?

1、领导者必须拥有战略定力和舍的智慧: 这是减法成功的前提。

领导者要深刻理解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真正的竞争壁垒,敢于拒绝诱惑,敢于向短期业绩压力说不,顶住压力做出取舍的决策。

2、基于数据和洞察的冷酷决策: 减法不是凭感觉的盲目砍削。需要建立清晰的评估标准(如:客户价值贡献度、利润贡献度、战略协同度、资源消耗度等),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识别出哪些是鸡肋,哪些是毒瘤,哪些是未来的种子但当前需要战略性放弃。让数据说话,让事实支撑决策。

3、上下共识与坚定执行: 减法是痛苦的,尤其是涉及到人员和业务的裁撤。需要充分的内部沟通,明确做减法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争取核心团队的理解和支持。执行过程既要果断,也要尽可能人性化。共识是执行力的保障。

4、建立动态聚焦的机制: 减法不是一劳永逸。市场在变,客户在变,自身能力也在变。企业需要建立定期审视的战略复盘机制,不断评估聚焦的有效性,动态调整聚焦的方向和范围。今天的聚焦点,明天可能需要重新定义。

真正的减法,是建立 战略护城河 的过程。企业增长就像挖井,在一个地方深挖 100 米能挖到泉水,在 100 个地方各挖 1 米只会一无所获。

企业做战略大单品,本质就是 挖深井—— 通过砍掉非核心业务,把研发、营销、渠道的资源集中起来,在一个点上形成压倒性优势。这种优势一旦建立,竞争对手再想追赶就要付出数倍代价。就像全棉时代的棉柔巾,通过聚焦 全棉材质 这一个核心卖点,不仅做成了百亿单品,更筑起了 健康护理 的品牌护城河,这才是减法带来的长期价值。

最后,请记住: 企业的谬误是错误认为营收=用户量×品类数 ,事情的真相是营收=心智份额×定价权,如戴森靠3大品类创造百亿利润。

企业增长的逻辑永远是:先通过减法找到精准支点,再用聚焦产生的势能带动整体增长。就像我们常说的,不是所有加法都能带来增长,只有建立在精准减法基础上的加法,才能让企业在超竞争时代走得更稳、更远。

在大多数时候,企业增长的答案不在 做什么 里,而在 不做什么 里。

敢于做减法,才能让增长从偶然变成必然。

企业增长,在大多数时间,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