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增长困局之问 不打价格战,如何靠产品赢得战略增长?

蓝海情报网 731

增长困局之问 不打价格战,如何靠产品赢得战略增长?

导言

在创始人面前,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本质上都只有增长两字。企业经营,唯有增长治百病。

但在如今的竞争环境中,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愈打愈烈,你看最近的外卖价格大战,这实际上是一场内卷式生态体系,以低价来竞争,是以绞杀及市场垄断为目的,最终的代价是全行业利润空间降低。

如何做到不打价格战,又让产品成为客户的第一选择,实现战略增长呢?本篇文章将从加法与减法的角度去聊聊,如何通过产品实现企业战略增长。

一、企业增长难在哪里

企业增长难在抓准机会,难在看清行业趋势,难在提升企业经营者的思维认知,也难在找到系统性的战略打法。

而且对于企业家来说,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竞争态势,当整个行业从增量时代进入缩量时代,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时,产品会严重过剩,卖不出去。为此,企业常常选择打价格战,进行低价竞争。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打价格战的确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产品销量,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呢?

零食行业是一个低价竞争的红海市场,我们看看良品铺子的案例,2023年,它开始大幅降价,刚开始获得了效果,降价策略确实显现出市场拉动效应。然而,降价带来的增长动能,在2024年二季度就马上显露疲态,至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跌幅却逼近30%,马毛利率也持续下跌,这场降价尝试,已难掩其整体失效的结局,并且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度不断被拉低。

企业增长越难,我们越要透过现象看到增长的本质。

菲利普·科特勒曾说:现代竞争的关键在于为产品增加独特价值。

增长困局之问:不打价格战,如何靠产品赢得战略增长?

而产品增加独特价值的核心在于产品整体概念。

产品整体概念的本质是以用户价值为中心的系统工程,其战略意义不仅在于指导单一产品开发,更在于重构企业竞争维度、赋予企业的底层竞争力、驱动可持续增长。

在 2025 年经济下行与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增长困局之问:不打价格战,如何靠产品赢得战略增长?

二、回顾产品整体概念的演进

产品整体概念是现代营销理论的核心框架,它将产品视为由多层次价值构成的有机系统,对企业产品开发具有深远的指导价值和战略意义。

产品整体概念经历了从三层论到五层论的迭代,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

1、三层结构

核心产品:满足消费者基本效用(如冰箱的保鲜功能)。

形式产品:实体形态(品质、设计、包装等)。

附加产品:附加服务(安装、保修等)。

2、五层架构的定义、作用及案例

1)核心产品(Core Product)

定义:指向顾客提供的基本效用或利益,是顾客真正购买的底层需求满足。
作用:确立产品存在的根本理由,避免营销近视症(如消费者买钻头是为孔洞,而非钻头本身)。

2)有形产品(Formal Product)

定义:核心产品的实体载体,通过品质、设计、品牌、包装等有形要素实现核心价值。
作用:将抽象利益转化为可感知的差异化形式,支撑定价与品牌识别。
例如:手机的外观、操作系统、屏幕材质等形式要素,决定用户对通讯便利的直观体验。

3)期望产品(Expected Product)

定义:顾客在购买时默认应具备的一组属性和条件(如省电、低噪音)。
作用:满足行业基础标准,若未达成会导致顾客不满(如空调不省电即被淘汰)。

4)附加产品(Extended Product)

定义:超越顾客期望的附加服务或利益(如保修、安装、会员权益)。
作用:在同质化市场中构建竞争壁垒,提升顾客忠诚度(如海底捞美甲服务)。

6)潜在产品(Potential Product)

定义:产品未来可能演变的增值方向,满足顾客潜在需求。
作用:指引创新赛道,抢占未来市场先机(如手机从通讯工具变为健康管理平台)。

五层产品架构,可以帮助企业分层优化资源分配,在对外竞争中可针对性突破,比如初级竞争拼核心产品,高级竞争拼附加/潜在产品。

增长困局之问:不打价格战,如何靠产品赢得战略增长?

这五个层次由内而外逐级扩展,共同构成顾客对产品的完整价值认知,其核心作用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指导产品设计与竞争策略。

三、案例解读与三个法则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运用三个知名产品来做对应说明:

1、特斯拉 Model 3​

核心产品:环保、智能的出行解决方案

有形产品:流线型车身设计、15 英寸中控触摸屏、自动驾驶硬件(摄像头、雷达)、特斯拉品牌标识及专属包装。​

期望产品:用户期望车辆续航里程达标(如官方宣称的 556 公里)、自动驾驶功能稳定、充电便捷、安全性能高。​

附加产品:免费超充网络使用权(部分车型)、OTA 远程系统升级、4 年 / 8 万公里整车保修、24 小时道路救援。​

潜在产品:未来可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L5 级)、电池续航突破 1000 公里、车路协同交互功能等。​

2、星巴克咖啡

核心产品:提供提神醒脑的饮品价值,以及社交、休闲的场景体验。​

有形产品:现磨咖啡豆制作的黑咖啡、纸杯(可选择杯型)、星巴克 LOGO、门店环境(舒适座椅、音乐)。​

期望产品:消费者期望咖啡口感醇厚、温度适宜、门店服务热情、出餐速度快(等待不超过 5 分钟)。

​附加产品:免费续杯(部分门店)、会员积分(星星兑换饮品)、Wi-Fi 服务、定制化饮品调整(如加浓、去冰)。​

潜在产品:可能推出个性化口味定制(如 AI 推荐配方)、咖啡渣再利用周边(如肥料、杯垫)、线下主题品鉴会等。​

3、耐克 Air Max 运动鞋​

核心产品:提供舒适的脚部支撑和减震效果,助力运动表现,满足时尚穿搭需求。​

有形产品:气垫鞋底、透气网面材质、标志性 swoosh logo、多种配色款式、鞋盒包装。​

期望产品:用户期望鞋子合脚、耐磨、透气性好、气垫减震效果明显、款式符合潮流。​

附加产品:30 天无理由退换、产品保养指南、Nike + 会员服务(运动数据追踪)、线下门店试穿指导。​

潜在产品:未来可能加入智能传感器(监测步频、压力分布)、可回收材料制作鞋面、自清洁涂层技术等。​

那么,基于产品整体概念,在实践中,我们如何在实践中去应用呢?以下总结了提高产品价值的三个法则。

第一,基于用户本质需求利益点

用户真正的需求是未被满足的需求,企业要重点研究用户还有哪些隐藏的需求,市面上的产品都还未满足。

比如,海信变频空调早期因强调技术术语(变频)而非用户利益(省电),销量不佳;后以一晚一度电直击痛点,实现市场突破。

增长困局之问:不打价格战,如何靠产品赢得战略增长?

第二,寻找差异化,打造竞争对手的区隔点。

企业要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差异化,把自己和竞争对手区隔开。

近几年,巴奴火锅逆势增长,正是由于提出了差异化策略:海底捞占据了服务第一的特性,巴奴火锅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除非用户主动提出,巴奴火锅的服务员不会有任何多余的服务动作,会留出足够的私人空间给用户。

增长困局之问:不打价格战,如何靠产品赢得战略增长?

第三,系统性提升用户价值感知

2023年,名创优品全面升级品牌战略,在保留既有质价比优势(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与优秀的产品设计和品质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IP联名等合作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情感价值。

名创优品与迪士尼、三丽鸥、Barbie等超过150多个IP达成合作,成功打造出深受年轻人追捧的产品矩阵,通过IP文化认同感将不同消费者紧密联结,并满足了他们对价格、品质和消费体验的追求,这就是系统性地提升了用户价值感知。2023全年,名创优品的营收飙升至1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44%。

增长困局之问:不打价格战,如何靠产品赢得战略增长?

名创优品的案例告诉我们:提供体验与情感价值并非中高端产品的专属特权,如今,任何品牌的产品,都需要在这些新维度上展开竞争,要学会做加法。

要赢得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消费者,需要采取更具战略性的方法,以确保自家产品能提供比竞品更深层,更多维的价值。

四、做减法:采用战略驱动型产品思维

我们在市场上会发现有两类企业,一类企业是产品非常精简,一个大单品就做到了10亿,乃至于100亿以上;还有一类企业产品非常丰富,有几百个SKU,但是真正销售过亿、过10亿、过100亿的则没有。

这背后其实上是两种不同的产品增长思维,第一种是销售驱动型产品增长思维,产品开发摊子铺得大、产品多;第二种是战略驱动型产品增长思维,只做能积累核心竞争力的大单品。

增长困局之问:不打价格战,如何靠产品赢得战略增长?

销售驱动型产品增长思维是创造现金流的增长思维,战略驱动型产品增长思维是创造现金流及积累竞争力的增长思维。

销售驱动型产品开发模式,是红利粗放增长时代的产品开发模式;在普遍供大于求的今天,没有优势产品不能入市,战略驱动型产品才能创造竞争力。

而战略驱动型产品增长模式,是研究清楚企业做什么业务才有未来,做什么样的产品才具有核心竞争,只做能长期积累价值,并远远超越竞争对手的产品,是战略驱动优势定位、驱动优势产品,从而大规模卖货的思维。

战略驱动产品开发是抓一个、一直抓,战略重心聚焦。并且,战略驱动型产品开发是清晰选择的,内在战略系统的,有明确的产品推出次序的。

战略驱动型产品开发本质是做减法、取舍聚焦,将企业本身稀缺的注意力及内部资源聚焦在最有机会的战略方向上。

案例:海天VS厨邦

海天是战略驱动型产品(线)增长模式,海天的产品线扩张始终抓住大单品,打得很有章法,等到某一个产品线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再将精力放到下一个产品线上,目前还有多个过10亿大单品,比如金标生抽、草菇老抽、味极鲜酱油、海天黄豆酱。

反观厨邦,过去6年年复合增长率只有6.67%(同期调味品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厨邦在海天强势的业务地带与海天竞争,缺乏产品品种扩展的底层逻辑,对调味料货架权利的底层逻辑没有看透,没有基于酱品类做高关联扩张,首先进入了市场成熟期的鸡精、鸡粉领域,并且错误地进入了食用油、复合调味料,与基础调味料无法进行高度资源协同,且面临着巨头竞争领域,分散了业务聚焦性,稀释了内部资源,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样样通,不如一样精。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企业应该把80% 的时间和资源用在可以给企业带来 80% 利润的产品、用户和员工身上。史蒂夫·乔布斯就是减法思维的典型代表。1997 年,乔布斯接管了连续亏损的苹果。当时,苹果的产品线极其宽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乔布斯毅然选择砍掉 80% 的产品线,重点开发 4 款产品。产品减少了,企业的资源聚焦了,最后才有了 iPhone 手机的成功。

最后总结一下,企业必须增长,也是每一位企业经营者的使命。如何让产品成为用户的第一选择,需要每个经营者既要做加法,也要会做减法。

增长困局之问:不打价格战,如何靠产品赢得战略增长?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