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饮市场整体遇冷,代餐粉却杀出重围!
一边是「62元均价」的平民战场:若小姐、王饱饱靠9倍增速血洗低价区;
一边是「千元客单价」的黄金赛道:小众品牌收割高端用户闷声发财。
更残酷的是:中端品牌集体消失,谷本日记、五谷磨房凭1个爆品狂卖8900万…
这份报告揭开代餐粉市场的4大真相,看清价格博弈、品牌厮杀与消费偏好变迁的底层逻辑,把握这个快速崛起市场的真实脉络。
01 市场整体表现
代餐粉市场在冲饮食品大类中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增长:虽然整体有机冲饮粉市场销售额同比略降2.16%,但代餐粉市场逆势增长,销售额同比+12.84%,增速远超保健食品/膳食营养补充食品,市场份额提升至46.33%。
这反映出消费者偏好逐渐从传统保健食品转向更贴近日常需求的代餐粉类产品。销量方面,代餐粉市场同比+4.48%,但受均价下降影响(62.79元 vs 86.36元),低价策略驱动了销量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代餐粉市场呈现短期波动加剧:2024-08销量环比+92.92%、销售额环比+26.47%,但随后快速下滑。这种波动可能与促销活动或季节性需求相关,例如年末春节前的短期复苏(2025-03销售额环比+6.61%)。
02 价格段分布与消费者行为
代餐粉市场呈现哑铃型价格结构:
低价主导销量(0~69元):
该价格段销量占比63.78%,尤其是新兴品牌若小姐(0~69元销售额占比92.81%)、纽利安(94.16%)通过超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
中高端支撑利润:
69~138元:销售额占比31.11%,头部品牌allmus/谷本日记(78.28%销售额来自该价格段)和五谷磨房(43.67%)在此区间建立核心优势。
≥345元:尽管销量仅占1.92%,但贡献16.15%的销售额,Herbalife(59.24%销售额来自超高端)、positivehotel(61.51%)等高客单价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吸引高端消费者。
核心矛盾点在于,低价驱动市场渗透,但价格敏感度高导致销售额增长乏力(均价62.79元,低于保健食品的86.36元)。头部品牌需通过产品升级或捆绑销售提升客单价,例如谷本日记在69~138元价格段的热销商品(如top1单品销售额8904万元)。
03 品牌竞争格局
1. 头部品牌垄断与新兴品牌崛起:
allmus/谷本日记和五谷磨房占据绝对头部地位,CR5品牌中两者合计贡献58.5%销售额。谷本日记凭借膳食纤维/果蔬纤维类商品(如top1单品98.08元,销量87.9万件)占据功能性健康赛道。
高增长品牌如若小姐(销售额同比+992.59%)、王饱饱(+659.99%)通过低价+流量营销迅速扩张;positivehotel(销售额同比+6248.21%)则定位超高端市场。
2.市场两极分化:
传统中腰部品牌销售额大幅下滑,显示消费者偏好向头部或极致性价比/高端品牌集中。
品牌集中度波动剧烈,近一年内CR5下降,表明促销期大品牌虹吸效应显著,但日常市场长尾品牌仍有机会。
04 店铺运营策略
1.商品效率差异:
头部店铺通过大单品策略实现高转化率。例如谷本日记官方旗舰店仅179个商品贡献3.66亿元销售额,而天猫超市1074个商品仅1.31亿元。
2.价格定位决定模式:
高端店铺如雅培(客单价603.17元)和positivehotel(1096.51元)通过高附加值产品(如特殊营养需求)支撑高客单价;
大众店铺如天猫超市(客单价53.73元)依赖流量和低价走量。
05 未来趋势与建议
1.功能性健康化:膳食纤维类商品(如谷本日记top1单品)的持续热销显示消费者对健康功效的关注,可结合天然粉粉与代餐、肠道健康等概念开发新品。
2.价格段优化:中端市场(69~138元)仍有增长空间,需强化产品差异化(如有机认证、便携包装);超高端市场需通过精准营销锁定高净值人群。
3.渠道精细化:头部品牌可布局自营旗舰店提升利润,新兴品牌可通过直播电商+低价爆品突围。
本篇数据来源魔镜CMI产品,解读及分析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自行甄别。希望能给您带来启发。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