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松果财经
据央视报道,7月15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近30位中澳商会和企业负责人出席。
人群中,还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
从7月16日播出的《新闻联播》官方画面可以看到,顺丰控股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卫作为中方企业家代表参加活动,同与会领导和中澳双方企业家做了交流。
这是他继去年在珀斯出席第七届活动后,第二次参加这项活动。连续两次在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上露面,这绝非偶然。
两次高规格会议都有王卫的身影
这次活动的背景极不一般。据央视报道,今年是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十周年,在当前国际经贸形势下,更加需要深化中澳合作,高层互动也更加频繁。
松果财经注意到,《新闻联播》画面中出现的圆桌会代表团阵容可谓顶级。
澳方出席的是银行、矿产资源、食品、高等教育等领域的大型企业领导人;中方同样汇集在相关领域地位举足轻重的企业家,包括王卫本人,左边就坐的三一集团董事长向文波、伊利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刘春喜,以及画面上出现的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等。
参会者的背后,是两国经贸往来最密切的领域。双方的目标很明确:拉紧合作纽带,拓展经贸合作。
在此背景下,双方正在转向更具体的、可执行的实体连接。这意味着,商品和服务的双向流动将更加频繁和深入。
连续16年,中国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中国的服装、日用品、小电器,澳大利亚的牛肉、红酒、龙虾,在交易中各自繁荣。而物流供应链,正是支撑这一切的血脉与神经。
显然,王卫作为中国物流领域的唯一代表连续两次出席,其特殊意义不言而喻。
这既折射出物流在中澳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证明了顺丰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也清晰地展示出顺丰自身持续加码国际化布局的雄心。
关键时刻为什么是顺丰?
在两国经贸合作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顺丰为何能担当起物流行业的门面,代表中国物流业的全球服务能力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原因有三。
其一,硬核的基建是顺丰的底气。它不仅仅是一家快递公司,更是中国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能力的综合体现。
当与会者讨论如何加强供应链合作时,顺丰能够提供的,是以亚洲唯一的专业货运枢纽——鄂州花湖机场为核心,由110多架全货机、173条全球航线组成的天空网络,是遍布全球的海外仓和高效的本地配送网络,以及以智能化关务系统为代表,能极大提升通关效率的专业技术。
在这样的高规格交流中,王卫带来的,自然是一张代表中国物流国家能力的名片。
其二,连续亮相并非刻意追求,而是顺丰蓄谋已久的国际化战略的必然结果。
罗马非一日建成,全球网络的搭建更需要长期的战略耐心。早在2016年,顺丰就在悉尼设立了澳新区总部。多年来,其国际快运、国际货运代理及供应链业务已覆盖全球100个国家及地区。
数据显示,顺丰已在全球落地执行了100多个海外供应链项目,《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45%是其国际业务的客户。
国际化竞争尤其看重经验与信任的积累,王卫能稳坐于此,背后是顺丰长达十余年,特别是近两年急剧加速的全球化布局在做支撑。
其三,顺丰的国际化,深度嵌入并服务于中国企业出海与全球优质商品进口交织的国家级浪潮。
它很敏锐,物流企业的国际化不能脱离国家的经贸大局。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要靠物流供应链,海外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同样如此。
就中澳而言,澳大利亚约25%的出口销往中国,超百万华侨华人生活在澳洲,这背后是巨大的商品与个人物品流动需求。
无论是淘宝等电商巨头进入澳洲市场,还是澳洲的农产品、保健品进入中国家庭,都离不开高效、稳定的物流体系。顺丰恰恰在顺应并服务于这一大趋势,其战略与两国经贸合作的脉搏同频共振。
顺丰的目标有迹可循
拥有如此全面的优势,并得到高规格场合的持续认可,在国内物流企业中,顺丰是独一家。王卫的两次参会,也清晰地透露出顺丰未来的发展方向。
顺丰,要从一个龙头企业的商业叙事,逐渐融入更宏大的国家叙事。即在自身国际化目标的基础上,致力于成为跨国供应链的中国方案提供者,为全球经贸合作提供更坚实的物流保障。
必须认识到,顺丰所从事的物流服务,本身就是服务贸易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与商品贸易同等重要,是驱动全球经济运转的隐形齿轮。
王卫的出现,则是在为顺丰在国际化领域的现有实力和未来决心定调,同时也间接宣告:在构建更稳定、更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中国企业已经准备好,并且有能力扮演关键角色。
对顺丰而言,这是责任,也是长期目标。从珀斯到北京,王卫的行程背后,有着顺丰未来发展的草蛇灰线。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