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现的上海地铁9号线,穿西装的年轻人在降噪耳机庇护下闭目养神,无线仓里藏着他的职场BGM;
正午时分的北京国贸健身房,荧光色耳挂式耳机随跑步节奏起伏,汗水正测试着IPX7防水承诺;
凌晨三点的深圳科技园,Hi-Res小金标在程序员镜片上反光,0.03毫米振膜震颤着代码闪烁的寂寞......
这些看似寻常的画面,实则是15,595条真实客户之声编织的现代寓言。借助云听AI,我们发现:耳机已进化成人类的第六感官中枢,日均超3.6小时的佩戴时长,让耳道成为比指尖更懂人性的信息接口。
在这个10亿级市场规模的红海战场,韶音用骨传导技术征服运动达人,华为靠空间音频锁定发烧友,小米凭性价比笼络学生党——10+主流品牌的客户反馈背后,是6类用户角色在28个细分场景的隐秘人生。
当降噪深度突破45dB临界值,当空间音频开始模拟剧场混响......参数大战直观地告诉我们,为什么耳机品类是用户洞察的终极考场之一。
我们希望借由解读VOC洞察到的3大耳机用户角色,一窥数字化时代人类感官的迁徙史;也想让你知道,在这数以亿计的耳机所承载的微型剧场里,每个佩戴者都是自带BGM登场的主角。
1.音乐发烧友:声学朝圣者的日常修行
早高峰地铁,鼓手阿杰的华为FreeBuds Pro4正在执行精密任务:既要隔绝婴儿啼哭与报站广播,又要让《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铜管部穿透42分贝环境噪音;然而,肿胀的耳朵已经被压87分钟了
音乐发烧友堪称耳机界的细节控—— 他们对音质的追求近乎偏执,要清晰得听见琴弦震颤,保真到仿佛歌手就在耳边,沉浸感必须让人秒切音乐结界 。
除了硬核音质,他们还讲究耳机像定制西装般贴合:个性化调音要能DIY专属声线,佩戴舒适度得让耳朵享受云端按摩 ,外观设计更要成为行走的音乐态度宣言。
这类用户pick品牌时,自带专业扫描仪,偏爱与音乐文化深度绑定、浑身散发懂行气质的玩家。服务上他们追求私人订制,从调音到售后都要感受到品牌的专属偏爱。
给品牌们的tips:
产品上还得靠技术硬货,高解析音频技术让每个音符纤毫毕现,空间音频撑开声场的立体声穹顶;给用户调音自主权,比如自定义EQ功能,让他们亲手调出本命音效。
硬件设计玩点人体工学美学,轻量化材质搭配曲线贴合的耳罩,让耳机成为耳朵的第二皮肤,颜值也需要在线,从哑光金属到潮流配色,满足听音乐也要凹造型 的小心思。
营销记得钻进发烧友的音乐圈子:和主流音乐平台搞联名音效,比如给会员解锁无损+空间音频 专属套餐;请音乐人当产品体验官,用专业背书刷存在感。搞个发烧友社区当声浪制造机,让老玩家分享煲机秘籍、设备测评,靠真实口碑来滚雪球。
服务多走走宠粉路线:比如一对一调音咨询、保修期拉满、技术支持团队24小时standby,会员福利多搞点线下试听、黑胶沙龙,把品牌变成发烧友的音乐同好会。目标既能接住发烧友的苛刻考验,又能玩出品牌调性,稳稳拿捏音质控 的心。
2. 睡眠搭子:深夜声疗用户的听觉救赎
凌晨2:21,广告策划苏黎的Bose Sleepbuds第七次滑落——这款宣称零压迫感的助眠设备,在她翻身时却像失控的陀螺飞出了耳朵
在耳机市场的细分领域里,活跃着一群睡眠音质的追梦者—— 睡眠辅助用户。他们堪称耳机界的睡眠挑剔鬼,对耳机的要求如同枕边伴侣:必须拥有云朵般的舒适度,轻薄到侧睡无压;降噪功能要像一键开启的静音结界,白噪音则是助眠的温柔摇篮曲;材质贴合度需精准到仿佛为耳朵定制的睡眠枕头,毕竟他们的终极追求是戴着耳机秒入睡,醒来耳朵无负担。
这群把健康生活刻进DNA的用户,手机里常备潮汐、小睡眠APP,运动时要戴,通勤时要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哄自己安稳入眠。
数据揭示了他们的三大执念:4423次提及的舒适度是头等大事,5278次念叨的音质不是追求澎湃低音,而是助眠音频的细腻质感,2583次强调的续航则是要撑过整个漫漫长夜。
看着市面上那些压耳如紧箍咒、降噪像隔靴搔痒 、续航比失眠时间还短的产品,他们的痛点简直能写成一本《睡眠耳机受难记》。
品牌想要征服这群睡眠守护者,得打好一套温柔组合拳:
1. 舒适度卷到极致
把耳机做成比羽毛还轻的耳朵棉花糖,人体工学设计精确到0.1毫米的弧度调整,侧睡时耳机与枕头的摩擦声?不存在!让用户戴着耳机翻身,就像在云端打滚般自由。
2. 降噪与白噪音玩出新花样
推出睡眠专属降噪模式,不管是枕边人的呼噜声还是窗外的雨滴声,通通化作背景音里的白噪音。再内置专业冥想导师的引导音频,让耳机秒变随身携带的助眠小宇宙。
3. 续航与音质双在线
8小时续航只是及格线,12小时才是真诚意!音质不必追求炸街效果,但助眠音效必须细腻——雨声的层次感、海浪的远近声,都得精准还原,让用户闭着眼就能走进声音造的梦。
4. 绑定健康生活圈
和睡眠监测APP搞联名,耳机不仅能播放助眠音乐,还能记录睡眠数据生成梦境报告;找瑜伽博主、冥想导师当体验官,把耳机变成健康生活的硬件入口。
5. 高端市场玩定制
给高端用户来点儿专属感:定制刻字的轻量化机身、私人睡眠音效调节服务,让耳机从助眠工具升级成睡眠仪式感神器。
当其他品牌还在纠结降噪分贝时,聪明的玩家早已看透:睡眠辅助用户要的不是参数打架,而是戴上耳机,世界与我无关 的安全感;从材质到服务,把每个细节都做成助眠刚需,成为用户床头那个最爱的睡眠搭子。
3. 运动信徒:多巴胺装备学家的技术信仰
半马第18公里,健身教练陆燃的南卡Runner Pro突然叛变——剧烈摆臂引发的误触,《Thunderstruck》切到了《冥想梵音》
运动健身用户,这是一群戴着耳机征服卡路里的硬核玩家。甘愿为运动功能多掏21.3%的溢价,堪称氪金自律侠,而他们对耳机的要求,也是运动场景下的清北特训:
抠刚需:能扛汗与摔的「焊耳级」装备
戴稳不掉是第一生死线:耳挂/耳翼设计必须像运动Bra般稳固,毕竟15.7%的运动中脱落投诉,足以让用户转身离开。
防水抗汗卷到IP68:纳米疏水涂层+透气导汗通道是标配,当前6.8/10的防水满意度,还藏着巨大的升级空间。
操作要能「反人类」:支持湿手/手套操作的实体按键,比触控更得人心 ——谁也不想冲刺的时候误触切歌。
要进阶:秒懂运动节奏的「智能战友」
场景音效秒切换:跑步时增强低频踩节奏,骑行时放大环境音防危险,健身时随动作切换BGM,耳机升级「自动DJ」。
数据监测刚需化:7.9/10的用户渴望心率、体温传感器,且能同步Keep/Strava,耳机秒变「随身教练」。
抗摔设计军工级:钛合金记忆金属框架能扛住跑步机跌落事故(需求强度8.7/10),耳机要比毅力更抗造。
面对这样一群狠人,品牌还能做些什么?
产品端:把稳「焊耳 + 耐造」双核心
耳挂弧度精确到0.1毫米,IP68防水直接拉满,再送运动专属EQ调节——让耳机在深蹲甩头时稳如定海神针,汗雨里泡上3小时仍能满血复活。
技术端:打通运动生态任督二脉
内置生物传感器实时输出健康数据,运动节拍同步功能锁死步频与鼓点,开放API接口对接Keep等平台,让耳机成为运动数据的「硬件入口」。
营销服务:用场景实测说话
KOL 戴着耳机在暴雨中跑步、健身房甩铁的实测视频,比参数表更有说服力;提供运动场景专属质保(如1年汗损换新),比售后客服更懂用户痛点。
这群愿为运动功能多花20%+预算的用户,要的不是耳机,而是能扛住高强度考验的无声战友。在这片汗水与多巴胺齐飞的市场里,品牌需要系统性地解决运动用户的需求,方能成为用户装备清单的必选项。
后记耳机的发展经历了多次重要跨越:从早期单纯比拼降噪深度、续航时长等技术参数,到针对通勤、运动、睡眠等不同场景开发专属功能,再到如今融合 AI 脑波识别、个性化调音等智能技术,每一步都源于用户需求与技术进步的结合。
用户洞察是连接技术与需求的关键,只有精准把握不同场景下的痛点,才能让技术落地更实用——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平衡功能创新与用户体验,才能打造出既有技术含量又能打动人心的耳机产品。
最后附上本期报告中对用户共创的建议,也希望更多的品牌把用户反馈当成锻造锤,通过 VOC搭建「真需求雷达」,让耳机从冰冷的技术堆砌,变成真正懂用户的贴心搭子。
毕竟在这个耳朵都要社交的时代,能打通「技术硬核」与「情感柔软」的品牌,才能让用户心甘情愿为听得懂自己的耳机买单。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