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视频出品的精品竖屏短剧《重返八零共白首》,刚开播即跻身 DataEye 短剧热力榜 TOP1。
该剧自上线以来,不仅获得观众口碑与市场表现的双丰收,更助推腾讯视频竖屏短剧赛道的关注度持续走高。据统计,腾讯视频自2025年年初布局竖屏短剧赛道以来,已累计上线24部自制剧,社交媒体总声量达近30亿。
DataEye 短剧观察独家对话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啦,围绕制作逻辑、行业趋势及平台规划展开深度交流。
李啦指出,竖屏短剧的制作核心聚焦三大环节:其一为选题和内容,责编和编剧起到了关键作用,来明确内容创意方向、题材类型,精准匹配目标用户的关注诉求,这是吸引观众的基础前提;其二是制作团队的适配性,包括导演对项目的投入度及专业契合度,以及演员与角色的贴合度;其三是生产要素的专业度,服化道、美术、置景等团队的专业水准直接决定画面质感,需在细节处精细打磨以提升整体视觉体验。
针对当下行业热议的 长剧短剧化 与 短剧长剧化 趋势,李啦认为两者本质上是互补关系:长剧可借鉴短剧快节奏、高密度的叙事逻辑,而短剧则需向长剧学习制作精良度 —— 既要遵循故事逻辑、避免强设定的生硬感,也要在人设塑造上深化表达,实现两者的相互赋能。
谈及下半年规划,李啦透露腾讯视频仍将以自制剧为核心发力点,团队目前处于探索打磨阶段,初步计划每月为用户提供 25-30 部自制作品。
以下是采访实录整理:
一、《重返八零共白首》幕后故事DataEye短剧观察:《重返八零共白首》是何时启动的?拍摄周期大概多久?在上线前,团队对这部剧的预期是怎样的?
李啦:这个项目是今年2-3月通过选题,随后由责编带领团队创作剧本,4 月正式开机。
在题材选择上,我们基于对 双重生 + 换嫁 这一内核的底层判断,充分考虑到用户当下情绪以及女性自我价值的呈现来展开剧本。因此,在故事设计中,我们整合了重生、换嫁、认亲以及商战等强冲突元素,同时加入了接地气的甜蜜爱情和亲情友情等情愫,这些内容也确实比较受女性观众喜爱。
在价值观传递上,我们希望通过作品强调:人要保持善良的底色与发心,不要盲目羡慕他人的生活,而是要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从目前剧集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讨论情况来看,用户对此深有共鸣,并且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DataEye短剧观察:较短的拍摄周期如何保证制作质感?
李啦:拍摄周期虽紧凑,但我们在前期筹备上投入了大量时间,从服化道设计到美术置景、场景搭建均经过多轮打磨。加上导演在开机前组织了细致的剧本围读,与演员深度沟通角色逻辑,团队前期磨合充分,拍摄过程反而推进得比较顺利。
DataEye短剧观察:剧中八九十年代场景还原度极高,团队做了哪些努力?
李啦:为了还原八九十年代的摩登感,我们在前期选景、美术布置、服装制作与采购上都下了不少功夫。既要体现年代感,又不能显得土气,所以在细节上格外注重质感与时尚感的平衡。比如剧中的喇叭裤、波点衬衣、牛仔衣等服饰,都是那个年代的潮流代表。
DataEye短剧观察:这部剧还有哪些优化空间?
李啦:这部剧的主线人物情绪逻辑很清晰,但支线人物的情感挖掘仍有潜力。未来在同类题材创作中,我们会更注重从主线人物的人设出发,拓展其情绪层次;同时强化支线角色的情感线设计,通过多线叙事让整体情绪表达更具纵深感。
我们希望后续能在创作上实现更多元化的突破,这就需要在故事架构和视觉呈现上进行更多的升级,同时拉高剧情的浓度,让用户的获得感更足。
二、如何打造精品竖屏短剧?DataEye短剧观察:你们在挑选合作方时主要有哪些考量?
李啦:挑选合作方时,我们首要关注内容创作能力,其次是制作环节对内容审美的把控与质感的追求,以及核心主创的履历与专业能力。以《重返八零共白首》为例,其导演是陈家霖导演的徒弟、80后新锐导演,在拍摄细节、构图创意上经验丰富,同时兼具创新意识与品质追求,十分爱惜自己的口碑。我们尤其看重团队负责人对内容质感的严格把控,这是促成合作的关键因素。
DataEye短剧观察:在竖屏短剧制作过程中,您认为哪些环节最为关键?
李啦:核心环节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是选题和内容。需明确内容创意方向、题材类型,看其是否精准匹配目标用户的关注诉求,优秀的编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决定了在已有故事框架下,是否有新的创意呈现,这是吸引观众的底层基础。
第二是制作团队的适配性。包括导演对项目的投入度与专业契合度,以及演员与角色的 贴脸度—— 演员演绎的代入感直接影响角色生命力。
第三是生产要素的专业度。服化道、美术、置景等团队的专业水准直接影响画面质感,需在细节处打磨以提升整体视觉效果。
DataEye短剧观察:您认为精品短剧的核心标准是什么?
李啦:精品短剧首先要在内容层面坚持故事为本,毕竟好内容不分长短,只有用好故事才能抓住并打动观众,同时在人设上要突破传统刻板印象,塑造出鲜活饱满、富有生命力的角色。
画面层面需注重视听语言的精巧设计,在构图和人物关系呈现上避免千篇一律走套路化,而内容节奏则要兼顾视觉密度与情绪浓度。视觉密度就是指画面信息的丰富程度,既要做到高能场面不断,也要避免一味追求画面而弱化叙事,回归故事性本身;在情绪浓度上,要在关键情节中注入足够情感力量,在单一画面上拉高情绪浓度,让观众产生共鸣。
此外,剧本创作是基础,但导演的创作能力和演员的表演力作为二次创作的核心要素同样重要,他们是将作品直观呈现给观众的关键,需要通过细腻的执导和生动的演绎让角色和故事落地。
DataEye短剧观察:在这些维度中,您觉得最该卷的是哪一点?
李啦:内容和画面。优质内容是内核,而精良画面是吸引用户的第一触点,两者缺一不可。
三、未来规划:横竖互促,长短共进,每月上线25-30 部精品自制剧DataEye短剧观察:如何看待 长剧短剧化 与 短剧长剧化 的趋势?
李啦:长剧与短剧本质是互补关系,我们一直倡导 横竖互促、长短共进。 长剧可借鉴短剧的快节奏、高密度叙事逻辑,而短剧需向长剧学习制作精良度 —— 包括遵循故事逻辑、避免强设定的生硬感,以及深化人设塑造的细腻表达。两者实则是相互学习、彼此赋能的关系。
从用户视角看,观众对内容节奏的要求是统一的,并不会因为是长剧就更有耐心,长剧也需要快节奏。像最近的《折腰》《九重紫》等长剧,节奏就特别快,信息浓度也很高,观众看的时候仿佛忘了一集有 40 分钟,很快就看完了,完全不觉得拖沓。这印证了长短剧并非替代关系,而是通过相互学习实现彼此赋能,共同推动内容行业升级。
DataEye 短剧观察:腾讯视频在竖屏短剧上如何打造差异化的优势?
李啦:腾讯视频在竖屏短剧的布局中,始终围绕用户需求展开——我们希望满足腾讯视频用户更多元的观剧体验。当下,竖屏短剧已经成为新的、不可逆的行业风向标,腾讯视频坚持做精品内容的长期主义,在竖屏格式下,我们思考的是如何为用户提供不同题材的精品竖屏内容,这是我们做竖屏短剧的发心和目标。
对平台用户而言,长剧、横屏短剧与竖屏短剧都是他们在平台进行内容消费的产品之一。用户可根据不同的时间场景与内容偏好,自由切换、选择适合的内容形态。相较于长剧,竖屏短剧生产周期短,能够更及时地捕捉当下社会情绪、输出新鲜内容,是长剧内容生态的重要补充。
DataEye短剧观察:下半年,腾讯视频在竖屏短剧业务上有哪些规划?
李啦:下半年我们还是以自制剧为主,目前团队仍处于探索打磨阶段,致力于打造更精品化的竖屏内容。初步规划每月上线25-30 部自制作品,考虑到业务正处于爬坡期,后续将根据市场反馈逐步提升产能。
总结:当下,竖屏观剧已成不可逆的行业趋势,腾讯视频入局竖屏赛道,凭借其强大的内容生态和用户基础,未来发展充满想象空间,其核心优势在于:1、腾讯视频在内容审美、制作质量和选角匹配三大环节严格把控品质,始终坚持精品内容长期主义;2、平台坐拥海量长剧和网文 IP 资源,为短剧创作提供了天然的受众基础,降低冷启动流量成本;3、腾讯视频有海量观剧用户,可通过丰富的排播策略,将精品短剧与长剧形成内容互补,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腾讯视频进入竖屏短剧赛道,本质是将长视频领域的资源优势向短剧领域延伸。相信若能维持制作质感与 IP 优势,有望重塑竖屏短剧的竞争格局。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