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手游追求降肝减负?轻量化、休闲化游戏成为趋势!

蓝海情报网 102

手游追求降肝减负?轻量化、休闲化游戏成为趋势!

据Sensor Tower报告显示,2024年休闲品类游戏内购收入涨幅在所有移动游戏中最大,以《MonOPOLY GO!》为代表的休闲游戏去年内购收入324亿美元,《Block Blast!》为代表的超休闲游戏去年内购收入实现了73.6%的同比增长。

除此之外,今年3月份Sensor Tower发布的全球手游收入增长榜单上,除了《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外,其他上榜产品几乎都是休闲、或添加了休闲元素的中重度产品。

手游追求降肝减负?轻量化、休闲化游戏成为趋势!

据行业内调查,当下玩家每天登录次数增多,而每次的时间在减少,许多玩家不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坐在电脑和手机前体验游戏。就连一向以肝和氪著称的SLG游戏,也在朝着轻量化的方向发力。

不难看出,休闲化、轻度化已成为近几年游戏厂商追求的趋势,而消费者似乎也更愿意为轻、爽、快的游戏买单。

那么,为何轻量化为何会成为行业共识呢?

轻量化游戏成为趋势

当谈及游戏轻量化,我们可以主要理解为几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例如减小包体、近几年常见的云游戏,又或是即开即玩的小程序游戏,实现物理意义上的轻,降低游戏启动成本;二是玩法层面,即通过对目标、模式、规则等游戏玩法的简化和轻度化来减轻玩家的游戏负担。而本文将要分析的轻量化游戏侧重于玩法层面。

从用户视角来看,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对于重度和硬核游戏的热情逐渐消减,轻松解压的游戏更符合当下的生活节奏。有不少用户曾表示不想白天上班,晚上还在游戏里上班。

从厂商视角来看,游戏市场产品众多,玩家往往不会只专注于一款游戏,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轻量化游戏易上手、易操作的特性将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

在国内,近几年小程序游戏的爆火,除了研发技术的发展外,更多的正是小游戏的轻量体验符合当代泛用户的需求,未来,做一款成功的轻量化游戏,也许才是真正留在玩家手机上的关键。

轻量化游戏的方向

用户的游戏时间缩短、全球新兴市场低端设备普及,手游市场经历了从重度硬核到轻快易上手的转变,又肝又氪的游戏模式逐渐让位于更灵活、更包容的轻量化玩法。但玩法轻量化也并非单纯的减法,而是通过设计创新,使玩家的体验更爽、乐趣传达更快。

低门槛+简化

在全球泛娱乐快节奏的刺激下,部分用户很难耐心全身心投入游戏。因此需要厂商在快和简上面做文章:通过精简系统、简化操作来降低游戏的上手门槛,在前期更快地将游戏的核心玩法和乐趣传达给用户;通过简化规则、优化玩法,在保留核心乐趣的基础上,确保游戏能适应更多的泛用户。

B战《三国:谋定天下》作为一款率土-like SLG游戏,本应是肝和氪的代名词,却以降肝减负为卖点吸引到了大批用户。看似与品类调性背道而驰的背后,其实是对当代用户心理的洞察和与时俱进。《三谋》的轻量化主要通过一键完成、快速升级、自动铺路等方式来降低用户的时间投入成本和重复性操作,但并未直接影响到其核心玩法。因此,《三谋》的降肝减氪只是降低了上手门槛和下限,在核心策略与博弈上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手游追求降肝减负?轻量化、休闲化游戏成为趋势!

Fansipan Limited的塔防游戏《NightFall》在策略方面同样做了轻量化设计,固定位置的塔防放置和建筑升级(玩家只需考虑升级哪个,不用考虑放在哪里)、简单的局外养成、资源通用等都使得游戏的策略和操作难度有所降低,用户能够快速理解规则并上手游戏。

手游追求降肝减负?轻量化、休闲化游戏成为趋势!

海彼《Survivor!.io》将传统Roguelike的复杂Build(构筑)系统从流派搭建与技能组合策略,简化为"拾取即强化"的直觉化操作,配合单手就能完成的简单走位设计,极大降低了游戏门槛,玩家在开局几分钟内就能获得成长反馈与战斗爽感。

手游追求降肝减负?轻量化、休闲化游戏成为趋势!

融合玩法平衡强度

除了直接精简游戏门槛与内容外,近年来逐渐崛起的融合玩法也是游戏轻量化的一种体现。其底层逻辑就是重度玩法通过引入轻度的休闲玩法来降低认知成本,减少玩家学习复杂规则的时间,使更多玩家能够轻松上手。

如,模拟经营+SLG融合玩法,实际上就是将SLG资源系统中内城+外城资源获取分摊了一部分到模拟经营的玩法上,使得游戏的SLG强度减弱,休闲性增加,这一点在《指尖无双》《无尽冬日》等融合游戏都能清楚的看到。

手游追求降肝减负?轻量化、休闲化游戏成为趋势!

除了休闲+策略这类融合玩法外,还有像《菇勇者传说》这样的轻度RPG+放置游戏,通过挂机、放置、养成等轻量化玩法增加游戏的休闲体验。以及《Heroll》这样的大富翁 +肉鸽+RPG,同样是通过轻包装的玩法组合强化了游戏休闲性。

手游追求降肝减负?轻量化、休闲化游戏成为趋势!

轻量化游戏实现市场与用户双赢

轻量化游戏本质上是在用户需求和市场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催生出的一种体验优化,而非某一具体的游戏品类。对玩家而言,它意味着更低的体验门槛和更高的娱乐效率;对厂商来说,则代表着更广的用户覆盖和更稳健的商业回报。

满足多样玩家群体的需求

随着社会结构变迁与用户需求迭代,女性玩家及银发族这两类天然偏好轻量化体验的群体占比持续攀升,正崛起为不可忽视的核心用户群体。因此,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出了轻策略、低门槛游戏来满足差异化需求。与此同时,面对占手游消费大盘的上班族用户,众多厂商着力简化任务系统,通过"一键清日常"等极简设计,将常规任务耗时压缩至5分钟内完成,有效减少任务负担感。

降低用户流失,拓宽市场覆盖

从玩家体验维度看,复杂玩法形成的认知负荷和操作壁垒极易导致新手在初期流失,尤其当学习成本超出用户心中对游戏价值的衡量时,弃游率将显著上升;而重复性操作将侵蚀用户的行为动机,剥夺玩家的决策自主性,削弱长期留存意愿。轻量化设计通过玩法架构优化与自动化任务流,在保留核心玩法的同时,降低游戏内无效操作,实现疲劳感与成就感的平衡,实现用户长期留存。

就市场适配性而言,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地区呈现低端设备主导、首次触游用户较多的双重特征。此类市场对中重度手游偏好程度较低,轻量化的游戏不仅契合此类新兴市场的硬件条件,更通过低学习成本降低新用户认知摩擦,形成对增量市场的精准覆盖。

面对手游减负,厂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今的玩家可以体验的产品日益增多,但每个人的时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轻量化游戏是大势所趋。然而,简单的删减内容并不可取,厂商在进行轻量化游戏设计时,需聚焦以下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避免过度简化,失去可玩性

轻量化应该是建立在精品的基础上,在短时间轻内容与高乐趣之间找到平衡,才是成功的轻量化游戏。过度简化易导致玩法空洞、机制单薄,对用户来说可玩性大大降低,从而造成用户快速流失,难以形成长期粘性。

针对这点,厂商需要聚焦核心玩法,通过轻度成长线(如资源积累、阶段性目标)维持用户动力,在游戏进程中不断培养玩家的游戏习惯。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玩家群体设计难度梯度,兼顾新手友好与硬核挑战需求,形成肝也能玩,不肝也能玩的良性循环。

内容量与轻量化的平衡

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长线运营已是众多游戏的选择。持续的版本迭代就一定会导致游戏内容量的增加,这表面上看似是与轻量化游戏追求的轻简相悖,实则不然,对于长线运营的轻量化游戏来说,其内核在于优化和重构玩法与内容的更迭节奏,而非压缩总量。成熟的运营通过拉长赛季时间、大版本穿插轻量小活动等模式,在保障内容持续供给的同时,为玩家预留足够的长草期,建立起低负担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最终达成内容消耗速率与用户兴趣曲线的同步适配。

游戏产业的变迁正沿着用户需求变化的轨迹展开——轻量化、低门槛的游戏已成为必然趋势。究其本质,这种改变并非对游戏深度的妥协,而是通过包容性设计重构用户体验,让游戏更包容、更高效。在行业传统认知中,"轻简"等同于品质折损的误区正被不断进步的研发技术打破,轻量化与游戏品质的平衡将更容易被实现。未来,在泛用户群体中取得成功的产品,也必然是低门槛+高乐趣的平衡者。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