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为什么互联网大佬都爱去南极旅游?

蓝海情报网 992

为什么互联网大佬都爱去南极旅游?

员工在加班,老板在南极。一次旅游如何让俞敏洪惨被全网讨伐?

俞敏洪内部信引发争议

2025年11月16日,新东方成立32周年。

这天可能俞敏洪本人也没想到,原本他用来鼓舞士气的全员信,竟会因一句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让自己反陷到舆论风暴中。

具体而言,俞敏洪曾在信里用南极、企鹅来借指新东方人在困难面前相互支持,希望大家能保持团结继续服务好学生、客户,让企业走得更为久远。但这封从南极寄来的全员信,却在员工、网友眼里变成了无法共情的鸡汤。

为什么互联网大佬都爱去南极旅游?

人们发现,在这封信里俞敏洪共提到了17次我、5次南极,但却对员工们的工作压力鲜有提及。

在这样的背景下,11月17日,一篇名为《给俞敏洪的一封回信》的帖子开始在网上流传。作者以一位北京出租屋里的普通员工的视角,用您那里有冰川闪光,我这里闪光的东西,叫作:企业微信红点等句子回复了俞敏洪的公开信,让整场舆论风暴的风力等级达到了顶峰。

此后当俞敏洪在社交主页上分享南极风光时,网友们便会用今夜,所有xdfer(新东方人)都是南极人一类的句子暗指老板的远方和员工的现状对比鲜明。

时间来到11月18日。

这天俞敏洪除了就社媒分享南极风光一事回应称前几天一直没有什么信号,这个视频是四天前做的外,还表示自己之所以来到南极,便是应奚志农(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邀请,在感受自然风光的同时探讨青少年自然教育前景。并表示新东方的青少年南极考察之旅也有望在明年开启。

我在南极很想你

就市场而言,俞敏洪推进青少年考察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南极游正在成为中国消费者高端旅游路线的主流选择。

胡润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奢华旅游报告2018》显示,极地旅游对国人的诱惑力仅次于环游世界,在所有的旅游主题中位居第二名。IAATO(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的数据也指出,2024-2025年南极旅游季的全球游客数量为118162人次,其中中国游客数量为11705人次。占据全球游客10%的人次比例,也让我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南极游第二大客源国。

为什么互联网大佬都爱去南极旅游?

就体验而言,已知国内大部分南极游路线需从国内出发,随后在迪拜、欧美转机前往阿根廷首都。抵达目的地后再次乘机前往乌斯怀亚(南美洲最南端港口城市)并转乘邮轮穿越德雷克海峡(人送外号咆哮海峡、魔鬼西风带),直到抵达南极半岛、其他岛屿休整后才能开启南极之旅。

无论是逼仄的飞机空间,还是长时间航行带来的晕船感。它们给人感觉总是好似钝刀割肉那般折磨。

从内容安排上看,游客们大部分自由活动时间都会在邮轮上参加舞会、探险家讲座,享受各类自助餐或借助卫星上网娱乐。只有在登陆点,他们菜可以近距离观看极地动物、欣赏冰川或潜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邮轮不同房型的价格不同、不同路线的价位不同,所以整趟南极游的开销也大多丰俭由人(平均价位在5-50万+不等,倘若选择包机直飞价格也会更贵)。像是俞敏洪本人选择的夏古号邮轮+29天28晚霍巴特—南极洲—凯尔盖朗群岛—开普敦路线报价就约为30万/人,其中的豪爵套房报价更是约为148万/人。

企业家为啥独爱南极

胡润、傅盛、王石......

除俞敏洪外,众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家早已踏上了南极的冰面。举个近一些的例子,武汉新创元的副总裁杨念群在2025年1月便将企业旗帜插上了南极洲极点,以此来鼓励员工不断超越自己。

为什么互联网大佬都爱去南极旅游?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些企业家总是喜欢去南极团建?

通过关键词搜索,我们发现某南极游宣传语曾这样描述:百位卓尔不群的企业家,带着永不磨灭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共同形成‘极友圈’。 智囊大咖领衔百位商界领袖,十几天朝夕相处,彼此照见和共修。

自2008年国内第一条南极游路线开发以来,一些高端旅游俱乐部便将人脉 共同进步 商业精英等概念同其绑定,进而在风景、品味等消费属性的基础上,为南极游添加了社交货币这一全新的价值锚点。

就像西藏游和净化心灵、318和诗与远方绑定一样,经过长期的商业运作,南极游也渐渐被企业家们赋予了证明自己、开拓人脉的消费标签。

到这里,一些好奇心重的朋友可能还会有疑问。

因为消费高,所以来参加高端南极游的都是成功人士。另在动辄20天以上的相处中,大家还可以获得诸多社交、共赢的机会,这便是社交价值的来源。但地球的极地有两个,为什么这些大佬总是喜欢去南极,而不是去北极呢?

作为人类世界最后的净土,南极和北极最大的区别便是《南极条约》的存在。就归属权而言,俄罗斯、北欧等地均在北极拥有领土,且北极的气温也远比南极温和。故在没有常住人口前提下,世界各国也决定签署条约严令禁止私人进入南极,以此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而这份更无人、(生存环境)更残酷、(气温)更极限的旅游关键词,也恰恰放大了企业家们想要证明自己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情绪价值反馈。

参考:

红星新闻:内部信风波后,俞敏洪回应南极游:应奚老师邀请来南极,为青少年考察自然教育

半岛都市报:追热点|俞敏洪内部信引发热议!企业家贩卖鸡汤咋老翻车?

新浪蜂鸟:企业家为什么爱去南极?

新周刊:3万5一张船票,这届中产抢着去南极「上岸」

物质生活参考:文艺青年去西藏,中产精英去南极?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