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萝卜快跑成全新移动生活空间,无人驾驶如何重构未来城市?

蓝海情报网 790

萝卜快跑成全新移动生活空间,无人驾驶如何重构未来城市?

城市的历史,就是一部交通的进化史。

在马车与步行的时代,城市规模往往局限在半径5公里内。19世纪后半叶,有轨电车普及,城市沿着轨道延伸;私人汽车发展,则直接引发了20世纪中叶以来的郊区化浪潮;从地铁到高铁,相距数百公里的城市被连接起来,形成今天的一小时都市圈。 

如今,这场变革的接力棒交到了人工智能手中。无人驾驶,作为AI驱动的交通革命,其意义远超技术迭代本身,它正从根本上重构我们对城市空间、出行效率与生活方式的认知。 

在百度世界大会2025上,基于效果涌现的核心主题,李彦宏在现场视频连线阿布扎比团队,生动展示了萝卜快跑在当地的运营实况。全无人驾驶车辆正在阿布扎比街头有序行驶,这一场景印证了萝卜快跑在全球范围内的落地能力。 

数据显示,萝卜快跑全球覆盖已达22城,周订单超25万单,全无人订单100%,全球累计服务突破1700万次。

 
  

萝卜快跑成全新移动生活空间,无人驾驶如何重构未来城市?

 

其中,1700万累计订单已超越谷歌Waymo的1000万单,标志着萝卜快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平台。 

这组数字背后,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未来:无人驾驶正将前所未有的安全、效率与普惠,带给每一位用户,从而改变所有人的生活。

 从旧金山到洛杉矶,从阿布扎比到迪拜,无人驾驶正在给越来越多的城市生活带来颠覆性改变。它不只是改变交通、出行,甚至会改变整个社会生态。李彦宏表示,无人驾驶不仅带来交通出行效率和方式的变革,也将带来土地价值、居住需求等城市空间的全面重构。

 
  

萝卜快跑成全新移动生活空间,无人驾驶如何重构未来城市?

一、全球无人驾驶赛程中,萝卜快跑正领跑 

已是全球第一的萝卜快跑,其全球化布局,清晰地勾勒出它的未来战略。 

在中东,萝卜快跑获得了阿布扎比全无人运营许可,并与阿联酋自动驾驶公司AutoGo合作共建阿布扎比最大无人车队。早在今年3月底,它便已落地迪拜,计划在市区部署超过1000台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开展规模化测试与服务。 

在欧洲,萝卜快跑的进击同样迅速。10月22日,它宣布与瑞士邮政旗下的邮政巴士(PostBus)达成战略合作,推出自动驾驶服务AmiGo。根据规划,萝卜快跑将于2025年12月在瑞士启动初步车队测试,并最晚于2027年第一季度实现常规化、完全无人驾驶运营。 

同时,通过与Lyft、Uber等全球出行平台的战略合作,萝卜快跑正将服务网络延伸至英国、德国等市场。这些举措共同证明,其技术已具备全球规模化落地的能力。

 
  

萝卜快跑成全新移动生活空间,无人驾驶如何重构未来城市?

这场变革的经济规模是万亿级的。据Cathie Wood研究,在美国,规模化Robotaxi每英里成本可降至0.25美元,从而激发5–7倍的出行需求。木头姐预测,到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美元,全球无人驾驶汽车数量将达约5000万辆。

这给人类城市带来三重改变。 

其一,提升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无人驾驶车队能够实时共享路况、预测拥堵并提前规划最高效的路径。这种由点及面的系统性优化,将有效减少因人类驾驶员个体判断失误、反应延迟或盲目择路造成的交通波动与堵塞。 

其二,让城市从服务于车,回归到服务于人。在人类历史上,汽车取代马车后,大量马厩消失了,街上也不再散落着草料与马粪。而未来,高度共享、持续运行的无人驾驶车队,将极大降低对固定停车位的依赖,让城市中宝贵的土地资源可被重新规划。 

这些曾经被沥青和车位线占据的空间,可以被转化为绿地公园、市民广场、自行车道、商业设施或保障性住房。 

其三,汽车内部的空间属性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将人们从A点运送到B点的交通工具,而是演变为一个介于家与办公室之外的移动第三空间。 

这片独特的空间,可以被改造为美发沙龙、按摩店或任何服务场所,让时间紧张的人们在移动中就能享受服务。

 
  

萝卜快跑成全新移动生活空间,无人驾驶如何重构未来城市?

 

这并非遥远的科幻。在萝卜快跑的现实中,我们已经能看到雏形:有孩子在车内写作业,有大学生在车内练习模拟驾驶,乘客可以听歌、与AI对话。这些真实的片段,拼凑出一个未来生活方式的预览图。

不妨更进一步想象它融入日常后的图景:清晨,一辆配备好新鲜咖啡与早餐的自动驾驶车辆在楼下等候,成为您通勤路上的移动餐厅;午间,它化身为舒适的餐车与休息室,供您在繁忙间隙小憩;下午,它可载您前往静谧的公园;夜晚,它又能接上好友,共同乘着夜风奔赴一场聚会。

萝卜快跑让每个人都能在这片都市丛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移动绿洲。这个目标,正在一点一点地被实现。 

二、「规模」与「技术」发展,正解锁全球市场

萝卜快跑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证明规模化确实是解锁市场潜力的关键。在美国,规模化后的无人驾驶汽车成本可从1.1美元/英里低至0.25美元/英里。当出行成本降至这一水平,许多曾被高昂费用抑制的日常需求将得到释放。 

人们可能会更频繁地前往两公里外的特色咖啡馆,在午后临时决定去公园散步,或是在雨天轻松叫车接送孩子——这些原本需要权衡的"非必要出行"将融入日常生活。 

同时,低廉的费率正在重塑人们的拥车观念。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计算方式从"是否养得起一辆车"转变为"使用无人驾驶服务是否更划算"。当按需出行变得像使用水电一样方便且经济,越来越多的家庭可能选择不购买第二辆车,甚至完全放弃拥有私家车。这种从"拥有"到"使用"的转变,将逐步改变城市的车辆密度与结构,为城市释放出更多的公共空间。 

在技术实现上,大模型赋予了无人驾驶系统重要的学习能力。这套系统不需要对每个城市、每条道路进行重复开发,而是能够将在一个地区学会的驾驶经验,灵活运用到新的环境中。无论是右舵行驶的香港街道,还是欧洲古老的狭窄巷弄,系统都能通过持续的路况学习,逐渐掌握其中的通行规律。 

这种学习能力,正是无人驾驶服务能够突破地域限制,从一个城市快速拓展到另一个城市的关键。

当规模与技术的瓶颈被突破,无人驾驶的服务边界也随之拓宽。它不再只是简单的代步工具,每一次出行,都可能是一种生活方式。

 
  

萝卜快跑成全新移动生活空间,无人驾驶如何重构未来城市?

 

结语:驶向未来的中国答案

萝卜快跑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另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源于国家对科技自强的持续投入,也源于企业对技术研发的长期坚守。

早在2017年,科技部便前瞻布局,支持百度成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工信部则明确单车智能+网联赋能的战略路线,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与传统汽车产业深度融合、双向赋能。 

多年来的坚持,让中国的无人车不仅在国内城市运行,还开到了中东的沙漠、欧洲的古城,证明「科技」本身就是最好的国际语言。当我们的解决方案能够适应不同城市的路况,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用户的需求,这就是最有力的"中国方案"。 

未来,这种以技术为本、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的创新模式,还会在更多领域开花结果。中国科技出海的故事,正在从"制造输出"转向"方案输出",而这,可能才是我们留给世界最宝贵的贡献。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