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圣节不仅是一个狂欢的节日,更是品牌营销的黄金节点。每年10月,海外市场的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各种主题短视频、创意妆容挑战和节日联名产品,品牌纷纷借助海外红人营销掀起声量高潮。然而,热度稍纵即逝,如果营销活动仅停留在短期曝光阶段,品牌投入的巨大资源将难以转化为可持续的资产。真正具备战略眼光的品牌,懂得在策划阶段就将长尾效应纳入设计思维,使营销活动在节日过后仍能通过UGC传播、品牌话题沉淀和社区互动,延续品牌影响力与用户黏性。本文Nox聚星将和大家探讨如何在万圣节营销策划中,通过海外红人营销实现从短期热度到长期品牌资产的有效转化。

一、以长线思维规划节日营销:让活动具备延展性
在策划阶段,品牌应避免将万圣节营销仅定位为一次性事件,而是将其视作年度品牌叙事中的一环。
主题延展与品牌理念结合:以恐怖变装等节日元素为起点,将其与品牌价值观或产品特性相结合。例如,护肤品牌可借揭下面具的真实自我这一意象传达品牌自然与真诚的理念,从而在节日之后依然保持传播关联度。
活动周期的分层设计:不仅在节前预热与节日当天集中爆发,还应设置节后延续阶段,如鼓励用户继续分享最佳装扮、创意挑战回顾等UGC内容,让品牌话题在平台算法中持续被推送。
多阶段红人策略:在节前启用头部红人制造话题,节中让中腰部红人扩散热度,节后则通过KOC与普通用户维持内容互动,形成传播闭环。
二、打造具备UGC潜力的创意机制:从一次参与到持续创造
让用户主动参与并产出内容,是延续品牌热度的关键。海外红人营销应在内容结构上为UGC传播埋钩子。
品牌挑战赛:设计简单易复制的参与机制,如#HalloweenGlowUp变装挑战,让粉丝跟拍红人视频,形成海量UGC内容。挑战形式应兼具娱乐性与创作自由度,使其在节后仍能被用户改编、再创作。
定制滤镜与虚拟资产:利用TikTok、Instagram等平台的AR滤镜或虚拟贴纸功能,打造品牌专属视觉符号。例如具有品牌LOGO元素的鬼魅特效或互动滤镜,能在节后成为用户日常内容的趣味素材,形成持续曝光。
激励机制与社交奖励:节后延续活动热度可通过二次激励,如评选最具创意视频、随机抽取用户奖励品牌周边等方式,推动用户持续参与,让品牌留在社交循环中。
三、通过联名与内容共创积累品牌资产
红人合作不应止步于短期曝光,而应成为长期内容生态的一部分。
跨界联名的内容延展:在万圣节节点推出限定联名款,如与红人或艺术家合作的节日限定产品,在节后通过幕后创作故事或日常使用场景内容延展其传播周期。
内容共创体系:与红人共同开发系列内容,如节后造型反差、红人化妆教程等,使品牌内容不局限于节日语境,而成为持续被消费的创意内容。
红人社群共建:通过节日营销建立的红人合作关系,可以进一步发展为品牌创作者计划,定期共创主题内容,使节日流量转化为稳定的创作网络。

四、沉淀品牌话题与用户情感:从曝光到认同
短期的视觉冲击可以带来关注,但真正的品牌价值来自于长期的用户认同与情感共鸣。
建立长期话题池:将节日活动生成的热门话题(如#BrandHalloweenLooks)纳入品牌的长期内容矩阵,在未来的季节性活动中反复引用、唤起记忆。
用户故事与社群运营:收集用户参与活动的真实故事与反馈,节后通过最佳粉丝故事或用户创作精选形式展示,持续激发社区互动。
算法沉淀与品牌记忆:平台算法倾向于推广持续互动的话题与标签,品牌通过持续更新与互动,可让节日内容在算法中长期保鲜,形成品牌记忆资产。
结语
万圣节的海外红人营销,不应止步于短期的节日热度,而应成为品牌构建长期传播力与情感资产的契机。通过前期规划中的延展思维、UGC友好的机制设计、持续的内容共创与社区沉淀,品牌不仅能在节日高峰期收获流量,更能在节日过后持续占据用户心智,构建稳定的品牌影响力与忠诚度。这正是海外红人营销的长尾效应所带来的真正价值。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