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下一个十年,不卖产品,卖情绪

蓝海情报网 23

下一个十年,不卖产品,卖情绪

我接触过很多企业,有做餐饮的、卖饮料的、做日化的。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特别认真,天天研究产品。

配方、包装、供应链,一点不糊弄。

但问题是——销量上不去,利润薄得可怜。

做了几年,还不如隔壁卖麻辣烫的。

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消费逻辑,早就变了。

过去消费者买功能,现在买感觉。

你看,手机都有拍照、快充、芯片,都挺好。

奶茶都有香精、果糖、芝士盖,也差不多。

但为什么有人愿意去喜茶排队一小时?

因为那一杯,不只是饮料,是一种状态。

很多人以为品牌竞争靠产品力,

其实拼的是感觉力。

谁能让人心里舒服、被理解、被认同,谁就赢。

以前做营销,大家爱讲抓痛点;

现在要讲触心点。

消费者没那么痛了,但他们更想被懂。

他们愿意花钱买一种被理解的情绪,被尊重、被连接、被认可。

我记得第一次喝Seesaw咖啡,不是因为它多好喝。

那天路过,看见很多人坐在落地窗前晒太阳、聊天,整家店洋溢着一种轻松的气氛。

于是我也走进去,点了一杯。

那杯咖啡像个符号,提醒我:我也配拥有这种生活。

这不是功能,而是情绪价值。

有这么一个观点我认为说得很好:

人不是为生存消费,而是为存在感消费。

在物质过剩的今天,我们买的不再是功能,而是意义。

买一种身份认同,一份生活想象,一段情绪连接。

比如:

华为折叠屏卖的不是技术,而是掌控未来的感觉;

泡泡玛特卖的不是玩偶,而是孤独里的陪伴;

霸王茶姬卖的是东方人的文化浪漫;

蜜雪冰城更绝,它卖的是平价里的温度

那句你不嫌我穷,我不嫌你土,比任何广告都真。

情绪价值,是当代商业最贵的资源。

它让品牌有灵魂,让消费者有理由复购。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靠情绪,

人与品牌的连接,也一样。

做品牌,其实就是在给冰冷的商业装上温度。

逻辑重要,数据重要,但最后打动人的,

永远是那句——感觉对了。

我认识一个餐饮老板,生意一般。

后来他把请扫码点餐那块硬板换成了一句手写字:

忙了一天,辛苦了,来碗热饭。

没花钱,也没打广告。

但顾客进店那一瞬间就觉得:这家店有人味。

现在的生意就是这样,产品做到极致,是标配;情绪做到极致,才是差异化。

情绪价值,才是品牌溢价的底层逻辑

品牌溢价,很多人以为是价格问题,其实是情绪共鸣的稀缺性问题。

你能让人起鸡皮疙瘩的那一刻,就是品牌的价值时刻。

有一次出差,我特意去了一趟胖东来。

那天人特别多,我以为只是网红打卡。

但逛了一个小时后,我明白了。

他们不是在卖商品,而是在卖一种被温柔对待的体验。

员工发自内心的笑容、顾客间的信任感、

空气里都透着一种善意。

我买的东西不便宜,但结账时一点没犹豫。

那一刻我明白,

价格可以被替代,情绪无法被复制。

同样是卖水,为什么有人愿意花10块买依云?

难道真的是矿物质配比不同?

其实并不是。

是它那种高贵感和纯净感让人心甘情愿。

再比如,年轻人为什么花上千块买一张露营桌?

不是桌子,是那份自由感。

那一刻,他们买的是理想生活的一角。

所以别说情绪价值虚。

品牌所有溢价,哪一样不虚?

logo、故事、调性、审美...

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才是品牌的灵魂。

功能吸引人一次,情绪留住人一辈子。

人是情绪动物。

消费决策永远是情绪在先,逻辑在后。

买完之后,我们才用理性替情绪找理由。

你花两万元买个包,嘴上说皮质好,其实心里在说:我配得上。

我有个客户卖高端茶,一开始天天讲山头、讲工艺,卖不动。

后来我让他换句话说,这不是茶,是一份你想表达的敬意。

广告一改,销量翻了几倍。

消费者买的,从来不是茶,而是那份情感的投递。

品牌溢价的本质,就是情绪的稀缺。

产品能抄,情绪抄不来。

很多企业输的不是营销,而是没温度。

如何才能拥有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不是玄学。

要做出来,就四件事:

1、产品要有温度

消费者买的不只是功能,而是你的态度。

当产品能让人感受到真诚、感受到用心,

它就不再是商品,而是情绪载体。

2、传播要有情绪

现在的营销都太会讲理了。

但人不是逻辑动物,人是故事动物。

我帮一家宠物品牌拍过广告。

他们之前广告全是配方更好营养更高。

我说,这不打动人。

后来拍了一个片子:

一只老狗搬家,主人轻轻摸了摸它的头。

一句话都没说。

最后打出一句文案:

它的一生,只有你。

上线三天,评论区全是哭的人。

那就是情绪传播。

不说理,但能让人心里一动。

3、体验要有人味儿

我去喜茶门店,店员看我犹豫,笑着说:

要不要我帮您推荐一杯不会踩雷的?

那一瞬间,我觉得这品牌有人味。

哪怕贵点,我也愿意再来。

而有的店,员工面无表情、照本宣科。

你明知道东西好,但下次不想去了。

这就是体验的差距。

产品解决问题,体验解决感受。

感受,是留人的关键。

4、别造人设,要做人格

很多企业搞情绪价值,装得太明显。

用户不是傻子,他们能感觉到假。

品牌可以有性格、有温度,但不能虚。

李宁、江小白、元气森林,

虽然都被质疑过,但他们都在做自己。

情绪价值,是品牌的第二增长曲线

过去十年,中国消费的变化比任何时候都快。

以前人买饮料是解渴,现在买的是心情。

品牌的第一增长曲线靠产品,靠效率;

第二增长曲线,靠情绪,靠连接。

当一个品牌能从理性竞争走向情感共鸣,

它就真正进入了长期主义。

未来五年,AI让同质化更严重,

供应链让价格战更激烈。

唯一不可复制的,是情绪连接。

所以你要明白,情绪价值不是装饰,而是护城河。

它决定了,你的品牌能不能被喜欢、被记住、被原谅、被传播。

下一个十年,商业竞争会越来越卷。

卷技术、卷供应链、卷效率,最后都卷不出情绪。

真正的壁垒,不是你能把产品做多好,而是当别人降价、打折、送券的时候,顾客依然选择你。

那个时候,他们不是在选品牌,而是在选心里的归属。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