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制品消费需求疲软、行业深陷存量博弈之际,飞鹤展现出了稳健的经营基本盘与财务韧性。8月28日,中国飞鹤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5亿元,净利润10.3亿元,现金流充沛达64.8亿元。
令人侧目的是,2025年上半年,飞鹤婴配粉全渠道市场份额及销量继续稳居市场第一。此外,飞鹤宣布拟投入10亿元进行股份回购,并派发约10亿元的中期股息,预期2025年分派股息总额不少于20亿元。
行业寒冬下,10亿回购+20亿分红的组合拳,以及婴配粉全渠道销量份额双第一的成绩,无疑是飞鹤现金流优势和财务健康度的最有力证明。其直接回馈股东,亦表明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创造现金流的能力充满信心,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
正视寒冬:业绩承压是行业共性众所周知,中国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是整个婴配粉行业面临的最大、最根本的挑战,所有玩家均无法独善其身。
据网络公开数据显示,近些年来,全国新生人口持续走低,从2016年的1883万,暴降至2023年的902万,7年时间数量直接腰斩。2024年因为龙宝宝效应,新生儿数量回升至950万以上,但2024年结婚对数创历史新低,2025年出生人口数量大概率会继续下跌。
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结构性变化意味着,乳企过去依靠人口红利实现增长的模式已经彻底结束。行业面临着从增量竞争到存量博弈的根本性转变,飞鹤、伊利、蒙牛等企业只能在不断缩小的蛋糕中争夺份额,竞争强度呈几何级数增加。
一方面,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存量市场竞争白热化,价格战与库存压力成为行业常态,侵蚀行业整体利润空间。
面对需求疲软,以价换量成为企业的本能选择,但这种饮鸩止渴的竞争方式,正在加速行业利润的流失。而如果说价格战是行业主动放血的自救,那么库存积压则是被动失血的隐患,库存周转天数普遍增加成为行业共同难题。
例如:阳光乳业2025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增至40.50天,较去年同期增长7.21%。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现金流,还增加了货品老化滞销风险。
另一方面,伊利上市后首次营收利润双下滑、蒙牛净利润收缩并传出裁员消息,两者财务数据的恶化表明,即使是头部企业在行业寒冬中也感到极度缺氧。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伊利实现营收1153.93亿,同比下降8.24%;归母净利润84.53亿,同比下降18.94%,这是伊利自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和净利润同时下降,直至2025上半年,伊利依旧没有彻底恢复元气。
蒙牛的业绩同样不容乐观。2025年上半年,蒙牛营收同比下滑6.9%至 415.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6.4%至20.5亿元。蒙牛还被传出大规模裁员约5000名,虽然蒙牛对此说法进行了否认,但无论是否为裁员,人员规模的大幅缩减都表明公司正在采取紧缩策略应对寒冬,这从侧面反映了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业绩承压是当前乳业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其背后是人口结构变化、产能过剩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面对如此严峻的行业形势,乳业企业唯有积极求变,才能在困境中寻得一线生机。
技术护城河显实力,战略谋局拓增长空间
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飞鹤乳业展示出了不一样的战略定力,而其背后是领先的行业地位、深厚的科研壁垒和清晰的长远业务布局。
在研发方面,飞鹤在脑发育、母乳研究等领域持续投入,还积极探索AI等技术应用,拥有扎实的科研基础和产品实证,这是对手难以短期模仿的研发护城河。
在基础科学层面,飞鹤以脑发育战略为核心,联动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清华、北大等全球7国20余所顶尖机构,打通产学研创新链;在母乳研究领域,飞鹤发布国内首个HMOs全谱系结构数据库,突破技术瓶颈并达国际领先,为中国宝宝精准营养提供科学支撑。
在AI领域,飞鹤全产业链应用成果十分亮眼。上游AI饲喂系统提升原奶品质,中游AI智瞳毫秒级全链路检测+智能物流,实现2小时鲜奶入厂、28天直达消费者,下游AI营养师+鹤小小AIGC玩偶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数字化创新重构效率与体验。
关键是,飞鹤的科技投入已切实转化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比如:飞鹤星飞帆卓睿奶粉获得多项科学实证支持,数据显示其活性营养成分(N糖)达到普通奶粉的2倍,DHA吸收率提升至普通奶粉的6.4倍,直观印证了科技赋能下的产品力突破。
在业务方面,飞鹤布局孕期到中老年全生命周期产品,抢占银发经济赛道对冲出生率风险,还积极拓展北美与东南亚市场,寻求国际化增量空间。
在成人营养领域,飞鹤旗下爱本品牌依托AI技术解析1600多种功能肽,精准锁定肌肉骨骼养护核心需求,成功突破传统中老年奶粉营养泛化的痛点。要知道,出生率下滑是长期趋势,老龄化以及政策红利带来的银发经济红利也同样确定,飞鹤依托技术壁垒建立了成人营养市场的先发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飞鹤基于北美与东南亚市场不同需求,制定差异化布局,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约1.1亿元。
在北美市场,飞鹤凭借加拿大工厂获得本土首张婴配粉生产执照的契机,产品已进入超1500家大型商超,门店数上半年环比大增270%,并通过美国FDA初审,有望下半年进入美国市场;在东南亚市场,飞鹤以菲律宾为首站,推出符合欧盟标准的中高端产品AceKid纯鲜奶配方奶粉,并计划将成功经验快速复制至越南、印尼等新市场。
在品牌方面,飞鹤多年来建立的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品牌认知和深入人心的线下服务能力,是其最稳固的资产之一。
飞鹤并非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通过开展教育、公益等活动,建立与用户深度互动的服务体系,进而强化品牌的技术内涵和用户价值。比如:如鹤心助学助教计划覆盖80余校,以营养支持与设施升级将品牌关怀量化为具体社会贡献。
显然,当行业还在为新生儿减少焦虑时,飞鹤已跳出存量争夺的思维局限,用技术深度对冲市场波动,用需求广度对抗周期长度,凸显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格局与远见:短期利润换社会价值与长期战略
乳业寒冬下,不同企业做出了不同选择。有的选择收缩战线,有的选择降价求生,而飞鹤却选择逆势投入率先推出12亿元生育补贴计划,这种选择反映了飞鹤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格局和远见。
一方面,飞鹤主动响应国家生育鼓励政策,投入12亿生育补贴,目的不是继续内卷,而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从社会价值角度看,飞鹤响应国家生育鼓励政策,将企业资源投入到减轻生育成本负担的社会痛点的解决中;从行业价值角度看,飞鹤以龙头企业身份引领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从市场争夺转向共同把蛋糕做大;从用户价值角度看,12亿生育补贴将直接惠及超过80万新生儿家庭,减轻家庭负担,扩大母婴消费市场。
另一方面,飞鹤的格局不仅体现在生育补贴上,更贯穿于其与环境、社会、消费者、合作伙伴乃至国家民族深度共生的战略布局。
在产业链方面,飞鹤以共富链为核心联动上下游协同发展,累计创造17万个就业岗位,拉动16万农民增收致富,并推动黑龙江省100多万亩耕地增值。
在环境治理方面,飞鹤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规模化、智能化的养殖方式,降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
在技术创新方面,飞鹤坚持以开放生态整合技术资源,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从竞争到竞合的转变。
综上所述,当同行仍在为短期业绩焦虑时,飞鹤已经布局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轨道。从技术创新到品牌出海,从婴配粉到全生命周期营养,从商业价值到社会价值,飞鹤正在构建一个基于共生逻辑的新增长范式。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