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17.1亿热力值,2300+竖屏剧组涌入!浙江是发行大省

蓝海情报网 682

17.1亿热力值,2300+竖屏剧组涌入!浙江是发行大省

2025年9月,浙江省委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周年座谈会在杭州召开,同日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在央视综合频道和浙江卫视播出,片中多次提及浙江影视文化的发展。

而在微短剧领域,浙江成绩单颇为亮眼。

一、成绩单亮眼,浙江成微短剧发行第一省

DataEye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在竖屏微短剧的发行平台方面,浙江关联热力值17.1亿,仅次于北京的56.4亿,成为微短剧第一大省。 

 DataEye数据显示,浙江省也是全国拥有微短剧平台方和承制方最多的省份,头部平台方占19家,承制方88家。 

17.1亿热力值,2300+竖屏剧组涌入!浙江是发行大省

其中,聚集在浙江的微短剧平台类企业表现尤为突出,为浙江微短剧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此外,浙江微短剧今年还有不少亮眼的成绩单:

——截至2025年6月,浙江省共有34部微短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占全国总数的18.7%,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各省(区 、市)首位。 

——今年前7个月,横店已接 待超过2300个竖屏微短剧剧组,数量超过去年全年。 

二、地位史诗级提升!微短剧正成为浙江文化建设重点之一?

通过以上成绩单,不难看出,微短剧在浙江文化建设的地位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提升,其背后,是微短剧的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逐渐被各方认可。

(一)微短剧兼具经济赋能与文化传播作用

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首次超过了电影票房规模,DataEye预计,2025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34亿。微短剧低投入、快产出、高适配的特性,高效的产业价值转化能力,让传统影视从业者得以快速转型。

相比传统影视项目,微短剧无论在制作周期还是投资规模上都能适配市场需求,和快速响应观众的文化需求,同时还能降低文化产业投资风险,成为拉动文化消费、培育新质文化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截至2025年6月,全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96亿,占网民总数比重接近七成。从文化层面来说,微短剧已经逐渐成为大众文化中的重要形式。

具体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浙江,无论是通过《水韵风情梦塘栖》传递乡村振兴理念,还是以《宋朝来的小贵人》普及非遗文化,都能以更贴近生活的场景、更易懂的叙事方式,实现文化浸润的目的,为文化建设提供了轻量化传播、深度化影响的新范式。

(二)精品化趋势,让微短剧逐渐成为文化建设的重点

过去,部分微短剧题材内容因夸张偏离现实等因素而被诟病。而今年,微短剧在剧本打磨、演员选角、服化道、后期制作等环节的投入显著增加。

今年8月在横店连续开机了3部精品微短剧的容量短剧制片人向DataEye短剧观察表示,15万小成本的短剧已经是过去了,不投入很难做出好作品。今年无论是制作费用还是宣传费用都较去年有了很大上涨,市场需要精品,主要是观众不会再为低质量内容买单了!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某影视基地负责人,近期接受DataEye短剧观察采访时,也称:短剧行业的精品化已经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现在长剧和短剧的界限、层次越来越模糊,不管是内容创作者还是演员,都没那么区分长短剧了。

不只是资金投入提升,微短剧创作题材也在拓宽,不再局限于霸总甜宠家庭伦理 等传统赛道,而是向科幻、航天、红色文旅等多元领域延伸——成为文化建设的新抓手。例如高概念科幻悬疑题材《万米之上》、国内首部航天科幻题材微短剧《我在月球当包工头》、红色文旅题材的《甬忆南侨梦归人》等一系列高质量精品微短剧热播,逐渐扭转外界对微短剧低质低俗 的刻板印象。

(三)政策激励背后:微短剧企业被高度重视

近年,在文化建设对微短剧的支持,力度不小。最直接的,是政策激励。

浙江省更是形成了基金+奖励+服务的立体支持体系,以真金白银为微短剧企业提供支持。

从2023年起,浙江省内各地级市(含所属区县)出台微短剧行业相关的激励扶持政策超30项,如2024年余杭区设立全国首个2亿元微短剧发展基金,用于重点支持微短剧+文旅赛道。

今年杭州西湖区艺创小镇也发布微短剧十条政策包,涉及房租补助、项目支持、分成奖励、创作奖励等,容量短剧在内的10余家微短剧企业,均是该政策的受益企业。此外浙江文投还打造的M511光影汇地标新空间,通过数字文娱+IP引育+链主运营产业园模式,形成微短剧龙头企业集聚区。

政策激励背后,微短剧企业的地位,也在攀升。根据新华社报道,在浙江省的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中,微短剧、网络文学、动漫等新型文化形态被作为浙江改革文化建设的新动力来大力培育。

今年浙江省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年省委座谈会上,容量短剧创始人兼 CEO 陈云锋作为唯一文化企业代表,汇报了微短剧在文化传播、文旅融合等领域的创新成果。陈云锋表示,浙江深厚的文化土壤,让容量短剧有机会成为国内微短剧行业的开拓者。

2020年,容量短剧首创付费短剧商业模式,开辟了付费微短剧这一新兴内容赛道。至今已打造数百部爆款短剧,其中多部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国际微短剧大赛等。

三、浙企如何助力浙江微短剧走向新局面

浙江省微短剧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浙江微短剧企业的大胆创新和前瞻视野。

(一)政企合作,大胆创新

定制化微短剧,正成为政府、企业、文旅机构传递文化理念的重要模式。以浙企容量短剧为例,在2023年就开始进行微短剧+文旅内容的探索,目前已经出品了超20部文旅微短剧,其中有9部入选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目录作品,精品率超40%

作品模式背后,浙江微短剧企业制度的创新探索,也颇有进步性和前瞻性。之江容量无限的合作实践就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样本典范。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国有一级文化企业)的重要子公司之江电影集团在2024年与微短剧领域的头部内容平台公司容量短剧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之江容量无限,打造浙江首个省级国企与行业头部民企深度合作的微短剧平台,构建国有资本主导、民营资本深度参与的创新合作模式。

政企合作、大胆创新,还体现在政企互动的机制上,企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更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推力。在浙江省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年省委座谈会上,容量短剧创始人兼 CEO 陈云锋作为唯一文化企业代表,分享了微短剧在文化传播、文旅融合等领域的阶段性成果与创新性探索。

在校企合作方面,浙江更是展现出强大的前瞻意识。作为微短剧产学研合作基地的战略共建方,容量短剧与之江电影集团的合资子公司之江容量无限就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了星瀚生态合作计划。通过青年导演计划编剧人才培育等项目三年拟培育万名专业人才,从源头解决行业人才短缺问题。这种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的合作模式,既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也将教学科研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

(二)文化出海,浙企扬帆

凭借精准的本土化策略、多元的商业模式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国产微短剧在海外也掀起了追剧热潮。浙江的微短剧企业更是带着浙江文化走出国门,大批热门精品微短剧在海外社媒平台热播。如容量短剧的多部精品文旅微短剧在YouTube上热播,收获了近40万观众订阅。

17.1亿热力值,2300+竖屏剧组涌入!浙江是发行大省

此外,容量短剧还采取多平台差异化运营策略,构建起覆盖不同付费习惯用户的产品矩阵。公开资料显示,容量短剧目前在海外市场已经布局了两款微短剧APP,一款为内购模式的Starshort,另一款则为混合变现模式为主的RadReel。 

据DataEye-ADX海外短剧版数据显示,容量短剧出品的两款微短剧APP Radreel和StarShort表现较为出色。Radreel2024年上线,投放总计划数超31.16万个,已经持续投放525天,上月双端预估下载量超40万次,双端预估收入达41.05万美元。

今年2月,容量短剧再次上线一款微短剧APP Starshort,上月双端预告收入达185.9万美元,双端预估下载量达39.46万次。 

17.1亿热力值,2300+竖屏剧组涌入!浙江是发行大省

从政策大礼包里的真金白银,到国企民企协同的创新实践,浙江微短剧逐渐走向文化建设重要位置,从来不是偶然的风口,而是文化基因与产业活力碰撞出的必然结果。 

当政策的温度、产业的厚度、人才的力度与文化的深度持续共振,浙江微短剧不仅逐渐成为文化建设的新亮点,更有望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范本。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