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去标签化共识,与生活缝隙里的微光
你认为的教师,是怎样的?
看到这个问题,你脑海里是否会闪过几帧画面,有关那些激励过你,认同过你,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
回忆就像滤镜,总自带修饰。就像提及教师节时,营销的主基调便不乏歌颂、赞美,老师形象不自觉地变得伟岸;但在另一面,随着个体意识不断觉醒,人群沿着职业身份、不同代际、兴趣圈层等不断分化。教师群体被标签化的同时,标签高光也会掩盖他们声心需要。
惯用的营销套路,提高了大众的心理阈值,品牌该如何摆脱过往路径依赖?在创意上又该如何呈现?
百年专业护嗓品牌龙角散联动《人物》,给出了有关教师侧面的解题新思路。
教师节期间,龙角散品牌与《人物》用长镜头,拍摄主题短片《听见走下讲台的TA》,细致刻画老师走下讲台转换身份后的人生侧面,并策划「我看见了老师的另一面」UGC 征集活动,并从中遴选6个代表性老师的侧面故事——老师是神,也是常人,将新一代老师多面性的【鲜活】人格,呈现给普罗大众。
原来,在讲台上保持高能量的TA们,走下讲台后,也给生活留了一道缝隙,让鲜活的阳光能照进来,找回生活的掌控感。
02、场景品牌新叙事:关注人群议题,延伸品牌价值
过去聊到创意,大家习惯在思维定势中,推导出策略。
传统媒介环境的高触达效率,为四平八稳的创意,提供了充足的安全边际。但在用户时间被碎片化媒介不断切割的当下,平庸的价值主张不再聚焦注意力。
正如在教师节营销语境中,相较于拥有丰富侧面的老师群体,标签化策略显得愈发单调。创意也不单是一条TVC和系列物料出街,而是通过媒介+创意+内容的组合,让创意从纯粹的投放,变成传播的发起点。
洞察到教师也是一份消耗型职业的龙角散,让护嗓关怀落地为日常陪伴的同时,也联动《人物》的媒体势能,强调去标签化的策略,不去塑造对立关系,而是包容更多柔软的内涵,并基于视角、叙事和利TA逻辑的组合策略,让品牌创意延伸为社会议题,引发更广泛的讨论。
视角转换:从品牌需求,到人群需要品牌叙事的第一步,关于视角。视角在哪儿,创意焦点就定在哪儿。
从画面开始,老师感慨于新生的枝叶,到片尾新老教师与学生们在绿荫下合影,互相表达对彼此的认同、敬意,最后画面回归年轮生长的树木,带出品牌核心价值主张:
一棵树的成长,要等春风,历秋雨;
一个孩子的成长,要靠叮咛,伴鼓励;
一颗护嗓的初心,要经百年时光,更显坚定。
树成为一种教书育人传承的隐喻,营造出传承氛围与陪伴价值。但不同于过往保守的策略惯性,龙角散并未站在品牌本位,沉浸于感恩式内卷,传达自身卖点,而是转换视角,聚焦老师真实的声心健康困扰——高强度45分钟课堂上,被读书声抹去的细微不适;应付家务的慌乱、疲惫;KTV里突然的失声,是不要消耗身体的提醒;辅导孩子的急切……走下讲台的TA既有多重身份,也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千头万绪。
通过偏生活流的场景化内容,让护嗓关怀落地为日常陪伴的龙角散,兼顾温情与差异化的同时,也放大教师群像之下,不同个体高频痛点和需要,让TA们的心声被看见。
这其中,既有场景价值——教师生活日常中快速救急、护嗓的实用选择,也有情感价值——含天然草本植物成分的龙角散草本润喉糖,成为学生、家人和朋友们表达敬意、爱意和感谢的媒介。他们声与心的辛劳,需要被身边的亲密关系敏锐捕捉。
反差叙事:品牌搭台,让教师成为主角高共情基数,来自于真实鲜活的洞察。真实的人物故事,远比口号鲜活。
品牌敏锐抓住新生代教师群体多元身份认同,与《人物》的联动,便是从合作短片的洞察支撑,到策划、共创「我看见了老师的另一面」系列内容,形成BGC(品牌创意)+PGC(媒体内容)+UGC(用户共创)的内容体系,细致刻画教师讲台下的生活侧面。
从热爱声优的博主、登台捧哏的相声演员、海洋生物饲养员,到爱好登山的斜杠青年、沉浸瑜伽的班主任,以及攀岩、逛公园和跳舞K歌爱好者……在众多用户共创故事中,龙角散联动《人物》摘出六个教师个体故事,透过教师职业的群像标签,看到鲜活兴趣圈层和成长故事。
讲台不是束缚他们的边界,课堂外,生活其实还有更广阔的一番天地。
没有设定的剧情,龙角散以从人群中来,到人群中去的反差叙事,去还原TA们多元的斜杠生活,以及讲台下的脆弱。TA们的小痛点、小情绪,需要被看见,被回应。
在体面和稳定的光环背后,老师是一份消耗型的职业,需要大量体力和情绪的付出。基于这种反差感叙事,龙角散回应老师群体小而具体的情感需求,也将龙角散产品卖点、品牌主张潜移默化地植入老师们日常护嗓场景中,构建TA们对品牌的情感价值偏好。
高价值立意(育人与传承)+高势能媒介(《人物》)+高情绪价值(共情、陪伴)配合反差叙事,让龙角散草本润喉糖的差异化卖点,去占领受众的心智货架,而共情、陪伴价值提升品牌在TA们心中的情感储备,并推动传播动能突破圈层壁垒。
利他逻辑:成为社会议题发起者+情感连接媒介以「议题思维」做品牌,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品牌从公共议题中看到传播价值,公众也会回馈品牌以认同,形成更广泛的自传播力。
一项好的议题,代表的是社会高关注度的某类群体,表达TA们的某种共性。
教师节期间,教师群体以及师生情谊的社交话题,无疑备受关注。但龙角散将社交话题延伸到更强调价值感、意义感的社会议题——听见TA们的高光与脆弱、喧嚣与沉默。品牌联合《人物》便以一起听见老师的真实声音为共创锚点,发起 #我看见了老师的另一面 的主题问卷征集,用户分享他们记忆中那位有点不一样的老师故事。
打破教师群体刻板印象的同时,龙角散也以利TA之心,让更多大众关注到生活枯燥、教学任务沉重、能量透支后的疲惫,以及高频用嗓让咽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让品牌的善意,转化为社会的注意。
#我看见了老师的另一面
龙角散也同步推出教师节礼盒,让礼盒成为连接老师的情感纽带,呼吁老师身边人关注老师咽喉健康问题,用一份送给老师的好声音的心意,表达给予他们温暖关怀。
当一盒盒来自家人、朋友和学生的龙角散教师节礼盒,递到老师手上,品牌也完成了一次情感价值的可视化传递。这既是对陪伴价值的用户心智占位的巩固,也是一次品牌语境的延伸,让教师节成为品牌与消费者共同的情感纪念日。
03、好的品牌,不断延伸「意义感」
看完这波教师节系列营销,你有哪些深刻的体会?
对于我们而言,既有对教师印象的改变,TA们既是斜杠青年,也是疲惫、脆弱的普通人,TA们时常隐忍,却又需要身边人的情感回应。就像莫泊桑所描绘的那样: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抛去感性因素,深入到策略层面,我们愈发感知到,创意已然是内容的新意+反差的创意+媒介组合拳的综合。撬动传播效率、效果的,既有创意技巧面的呈现,也有结合社会共识的反向沟通(从感恩的共识,到看到TA们的不安),通过对社会议题的积极参与,打通品牌、用户与媒体之间的联动机制。
媒介资源之外,我们依旧认为,情绪+意义依旧是传播的第一杠杆,它们让创意背后的品牌主张,被注意、理解和同频。
因此,从场景价值(对老师的咽喉进行长效呵护)、心智价值(让护嗓关怀落地为日常陪伴场景心智)到延伸价值(延伸教师群体社会议题,形成忠诚和归属感),龙角散基于过往塑造的陪伴情感价值,再到今年推动关怀教师社会议题的能见度,实现从品牌自我定义转向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多维的价值)。这些价值卖点,是温度,场景,也可以是记忆,关系与关怀(功能性、情感性、社会性)。
最终,让用户形成产品偏好以及品牌偏爱。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