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B端企业私域岗位绩效指标怎么定?(附多岗位参考)

蓝海情报网 790

B端企业私域岗位绩效指标怎么定?(附多岗位参考)

现在B端企业开始做私域的越来越多,但对于私域怎么做,人员怎么招,招到人怎么考核,很多企业还是比较困惑,甚至踩了不少坑。比如招了私域运营,却发现原有考核指标用不上—— 要么体现不出 TA 的工作产出,要么和团队业绩脱节,最后指标成了 摆设。

最近团队正好在招聘私域运营,对这个岗位的工作产出和绩效考核也有了一些新思考。从踩坑旧指标 到 落地新方案,再到梳理出通用的指标制定原则,整个过程踩过的坑、总结的经验,今天想完整分享给大家,无论是私域还是其他线上营销岗,这个指标制定逻辑,或许都能帮你和团队少走弯路。

一、先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推翻旧指标?

最开始,我们的私域考核指标很简单:以注册后用户关键行为 为核心。

当时的逻辑是:这个行为能直接反映用户的层级和转化意愿,和最终业绩强相关,理论上没问题。

但落地后发现,该指标不适配私域的核心场景——私域运营以存量客户激活 为主:

大部分存量客户早就完成了注册后关键行为,已经有了指标状态;哪怕有一小部分新客户能激活,也撑不起 核心指标 的定位。

最后就是:私域运营做了很多工作,却看不到直接结果,指标等于没考。

为了找到更合适的指标,我们先试了两个方向,结果都踩了坑:

坑 1:客户咨询量—— 看着好,却无法监测

B端私域运营最直接的价值,其实是让客户主动咨询。但问题出在统计 上:

存量客户大多在销售 / 客户成功手里,客户是否发起咨询、咨询了什么,私域团队根本拿不到数据;而且销售 / 客户成功也没有动力额外统计 —— 对他们来说这是 额外工作,最后指标成了 空中楼阁,落不了地。

坑 2:客户意向标签量—— 能统计,却干扰太多

后来我们想:把销售判断的意向客户 作为指标(毕竟后台能看到销售打的标签,有明确筛选标准),但实操中发现 3 个问题:

1. 判断随意性:人工打标签难免有主观偏差,有的销售觉得客户有点兴趣 就打标,有的却要 客户明确问价格 才打,标准不统一;

2. 标签易变动:客户意向是动态的—— 今天兴趣高,过几天可能变低,销售会更新标签,导致数据不稳定;

3. 渠道分不清:私域重点运营特定渠道,但意向标签没法区分是私域带来的,还是销售自己跟进的,业绩混在一起,没法判断私域的真实价值。

二、落地的新指标:2 个维度,兼顾 过程 和 结果

踩了两次坑后,我们最终确定了两个核心指标,既解决难量化 的问题,又能关联私域的真实价值:

指标 1:私域触达客户数量 —— 看 过程价值

定义:私域运营通过直播、干货物料等内容,与客户产生交互(比如客户看了内容、参与互动),并打上专属标签的客户总数。

为什么选它?

• 可量化:交互行为能后台统计,标签清晰,数据不会模糊;

• 反映真实工作:能直接看出一段时间内,私域的营销活动有没有触达客户、产生互动,避免 做了活动却没效果 的情况;

• 积累长期价值:客户只要互动,不管是当下转化还是后续认可,都是对品牌专业性的积累—— 比如客户看了干货内容,后续销售跟进时,信任度会更高。

简单说,这个指标像私域专属的曝光量,但比曝光更有意义 —— 统计的是 有效互动,不是 被动看到。

指标 2:新客户关键行为量 —— 看 结果关联

保留了原有指标中新客户关键行为 的部分,但只聚焦 新客户。

原因很简单:私域不能只做存量激活,也要承担新客户转化 的责任;而 关键行为 本身就和业绩强相关(比如客户完成 添加企微 - 查看产品手册,转化概率会更高),既能延续团队原有的考核逻辑,也能让私域的 结果价值 更明确。

三、通用原则:不管什么岗位,指标制定都要避开这 4 个坑

从私域指标的优化过程中,我总结出 4 个 指标制定通用原则—— 不管是私域、内容,还是投放岗,按这 4 个原则来,基本不会出错:

原则 1:必须 可量化,拒绝 模糊描述

指标如果拉不出数据,再好 也没用。

比如提升客户活跃度 就不如 私域触达客户数量≥500 人 / 月;做好内容 就不如 内容带来的线索量≥30 条 / 月。数据越具体,考核越公平,运营也知道 该往哪个方向使劲。

原则 2:和 岗位工作直接相关,别搞 跨环节考核

比如营销岗(尤其是 B 端),别考核 最终成交数—— 成交要看销售跟进、客户决策周期,营销能影响的是 线索量、线索质量,强行考核 成交,只会让运营觉得 努力和结果没关系,失去动力。

核心逻辑:岗位能掌控的环节,才适合做考核指标。

原则 3:干扰因素小,尽量不受 其他岗位影响

比如私域的客户咨询量 之所以被放弃,就是因为受销售 / 客户成功的影响太大;而 私域触达客户数量 只和私域运营的 内容产出、活动推送 相关,别人没法干扰,数据更真实。

原则 4:要 关联业绩,但别只看 短期

现在很多团队用 OKR 模式,其实就是为了平衡 短期动作 和 长期价值。

比如只看短期指标,可能会出现 私域为了凑触达量,频繁发广告,导致客户删除率飙升;只看 长期指标,又会让运营觉得 当下工作没意义(比如 客户 2 个月后才成交,现在拉新有什么用?)。

最好的方式是:短期指标看过程(比如触达客户数),长期指标看 结果(比如触达客户的 30 天转化率),两者结合。

四、其他常见线上营销岗位的考核指标参考

最后,给大家整理了常见线上营销岗位的指标方向,可以直接参考调整(根据自己团队的业务场景优化):

B端企业私域岗位绩效指标怎么定?(附多岗位参考)

最后想说

绩效指标不是定完就不变 的,需要根据业务场景、团队阶段调整。但核心逻辑永远不变:指标是指挥棒,要让运营知道 做什么有用,也要让团队看到 岗位的真实价值。

你们团队在制定私域或其他岗位的绩效指标时,遇到过哪些坑?或者有什么好用的指标方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一起避坑~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

关于本站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内容或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修改删除,敬请谅解!
本站仅提供各类项目和活动信息,不参与任何平台相关运营事宜,请自行判断各平台和项目的信誉度,如觉有风险,请勿参与。
用户在操作中产生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9-2020 蓝海情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京ICP备20010231号-6

联系我们

合作或咨询可通过如下方式:

关于我们

QQ:1632016418

蓝海情报网不限制发帖

本站严禁发布法律不允许类贴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