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小时充值50万!近期爆款新剧数据观察
DataEye研究院观察,短剧《娶妻就变强:且看我横扫北蛮》(以下简称《娶妻》)登顶8月26日红果日榜。根据数据显示,该剧人均观看时长超过50分钟,并且在IAA和IAP两方面都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
《娶妻》25日登顶红果新剧榜,并且连续多次上榜DataEye短剧热力榜及红果榜。而IAP方面,《娶妻》上线首个小时充值实付达50万,目前累计充值已经超千万,在目前女频当道的市场上是非常难得的男频向付免双渠道爆款作品,该剧出自杭州的刚刚好影视公司。
无独有偶,同样出自该公司的《十年劫》、《出笼》等作品近期也频繁上榜,有着不俗的表现。《十年劫》在DataEye剧查查累计超710万热力值,红果热度值最高超7109万,登顶红果新剧榜和红果热搜榜,并有累计287万的点赞及超过150万的追剧人次。
据DataEye-ADX短剧版后台数据显示,刚刚好影视的版权热力值超2.2亿、承制热力值超2.8亿。其7月份上线的22部短剧中,包括《十年劫》、《阶前误海棠》、《盲女听见动物心声》等在内的17部短剧多次登上红果各类榜单和剧查查的热力榜。
根据DataEye研究院统计,该企业相关微短剧,约有近80%的爆款率。
二、拆解杭州刚刚好影视打法:全新链路?
刚刚好影视成立于2023年,最早是剧本工作室出身,致力于产出原创的小说和剧本。随着内容逐渐被市场所认可,他们发现在内容从小说转变为剧本再变成短剧的过程中,由于大家的理解不同,很容易在各个层面上产生偏差和变化,导致最终还原不了原本想要呈现的内容。
当制作成为了还原内容的瓶颈,刚刚好影视决定尝试改变这种情况,从2024年起开始尝试搭建自有的内容制作团队,并配合自身在内容创作上的优势,希望尽可能将原汁原味的内容呈现到观众的面前。到了2025年,随着一套完整的内容创作体系的建立,刚刚好影视也摸索出一套和传统链路完全不一样的路径:完成了以内容IP为核心的小说+剧本+制作+宣发+艺人的全链路内容生产闭环。
同时,刚刚好影视是国内最早开始尝试超短小说改编短剧的公司之一。所谓超短小说是将小说内容体量在1万字左右的小说改编成为短剧剧本,同时需要不破坏原有小说框架结构的情况,还要按照短剧的逻辑和情绪点对小说的内容进行扩写,这对于编剧对小说的理解以及IP改编的能力都都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要求。
三、微短剧竞争正演变成链路之争,宣发+艺人联动组合成为新竞争点
过去,传统短剧生产链路的分工较为明确,大部分短剧在剧本、承制、投流等各个部分都有不同公司负责。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各个公司专注于自身负责的环节,专业性和专注性更高,由于是跨公司合作,难免存在效率低下、沟通成本高、合作流程复杂、数据不透明等诸多问题。
DataEye研究院通过分析该模式发现了持续产出爆款短剧的支撑和解决传统链路存在问题的办法:全链路自闭环的内容工厂新雏形。
如今,我们发现该模式已经沿着链路继续向上下游开始发展,目前已经完成覆盖了包括宣发方向以及演员相关业务的全链条布局。
对比传统链路,新链路优势是可以从全流程上把控整体的内容生产,最大程度的可以保证内容创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由于覆盖了剧本创作以及制作端演员选择的环节,所以可以在剧本创作的阶段就根据演员的形象和定位进行剧本的定制化创作,最大限度的让演员和剧中角色更加的贴合,增加表演的可信度。同时,在宣发过程中,营销团队可以在项目早期便开始介入,配合项目的创作节奏进行预热以及物料的释出,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和热度。同时,在剧播期,通过策划艺人共创、主演连麦、互动送签名照、剧评抽奖等一系列宣发活动,持续为该剧热度赋能。
全链路把控的最大优势,除了可以最大限度的掌握项目进度外,便是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和压低整体成本,将预算分配到更加重要的部分之中去,使得项目在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升质量。
当然,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完善:比如当涉及的链路过长时,可能无法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有足够的专业性;同时也有可能造成相关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和延迟性,这些都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基因和管理能力继续改进。
该模式打造的,是在编剧中心制的基础上,以剧本为核心,强化监制在全链路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IP赋能+剧本流水线的高产能及成功率+监制作用,通在链路中各环节的共同为短剧的最终结果赋能,在力求突破内容创作的极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成功率。
剧本是一部短剧的核心,而原创的小说IP可以为剧本的创作提效赋能;项目中的监制及与签约演员的加入,可以为短剧的制作提效赋能;宣发团队的加入与全流程配合,为短剧的变现进行提效;而通过漫改等多种载体对内容进行呈现,也可以为IP拓展进行提效。
目前,根据DataEye研究院观察,短剧的竞争正在阶段转型周期之中。
上个阶段中,大家争夺的还是热门IP的改编。根据当时的市场逻辑,只要一个IP是热门IP,对其进行改编只要拍摄质量和演员阵容较之前的版本优秀,大概率可以跑出不错的成绩。所以会出现一个IP在开放改编权以后,被同时多家出品方争抢,同期获得改编权同时开机然后进行改编,最后在相近的时间上线。
随着这种情况的日益普遍,出品方和平台发现这样的内容创作方式一方面快速的消耗了原IP的人气和热度,虽然创造出了短时间内繁荣的景象,但实际上在短期内上线多部同样IP改编的内容最终导致的是没有赢家的通输状态。
自《云渺》、《太奶奶》、《老千》等IP短剧通过季更的形式一方面在保证了原IP的独特性的同时还通过季更这种长线运营的手段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各大出品方才反应过来——单一IP的长线运营是一个更加适合短剧IP生态发展的形,短剧的竞争也随之开始向新的阶段进行转化。
此时,红果、河马、七猫等头部IP平台都开始通过收紧IP的改编开放次数来保护自家IP的价值和生命周期。这样改革造成的结果也非常明显:由于单一IP的改编次数被大幅度降低,市场对于IP的需求急剧上升。
这时,原创IP的价值便开始水涨船高,一瞬间原本被视为吃力不讨好的原创IP内容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长期深耕原创内容市场的公司也在长久的内容寒冬以后迎来一次爆发式的发展。而刚刚好影视由于本身有着长期的原创内容积累,在这场内容的比拼上面有着一定的优势。面对目前市场IP季更化的趋势,他们也在积极的进行调整,如近期的付免双爆短剧《娶妻》、《出笼》、《十年劫》都在筹备系列IP的内容,目前其第二季预约均已上线红果。
不论如何,目前短剧市场的内容争夺已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不再是剧与剧之间PK,甚至不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链路与链路之间的竞争。也许未来对于短剧的创新将不单单局限于内容或者题材,而比拼的是模式之间的推陈出新。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