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巴奴 一所「欠费」的大学

蓝海情报网 321

巴奴 一所「欠费」的大学

导语:证监会九连问之下好学校的人设崩塌?巴奴超八成员工是兼职与外包。

一个河北人在河南开的一家正宗川渝高品质火锅品牌,又翻车了。

近日,中国证监会九连问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奴),要求巴奴补充说明有关股权架构、数据安全、分红负债、社保缴纳等问题。

说起来与巴奴还有些渊源,2022年的时候有幸参加了巴奴人才发展交流座谈会,因此今年6月份看到巴奴递交招股书时还挺唏嘘的,觉得又一个河南企业走向IPO。

只是没想到当初强调一个好火锅 一所好学校的巴奴,成了证监会询问下欠员工社保的企业,主打产品主义的巴奴,难道也在IPO上走了岔路?

一、九连问之下,巴奴合规问题凸显

证监会的9个问题中,股权架构、分红负债、社保缴纳三个方面较为关键。

1.股权架构

港交所IPO的规定中,有一条是公众的持股比例不低于总股本的25%,但是根据之前巴奴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杜中兵夫妇通过境外架构控制巴奴83.38%的投票权。

巴奴毕竟是杜中兵一手创办并拉扯大的,本身就是原始创始人,又是民营企业出身,绕道海外可能还是想把股权把握在自己手里。

不过对于强调合规的IPO来说,股权问题该放就得放,不妨对比下两位火锅圈的前辈。

数据显示,海底捞IPO之前创始人持股68.6%,之后降为47.5%;呷哺呷哺上市前创始人持股为52.3%,上市之后为38.9%,均有下降。

除合规问题外,股权过于集中的家族式企业也有隐患。

杜中兵能力确实出众,能把一家火锅店做到冲击IPO,能力是肯定的,但其接班人目前的表现就没那么突出了。

2023年杜中兵之子杜夯创立的超岛自选火锅被检测出羊肉卷含有鸭成分,连带着巴奴不得不刮骨疗毒发公告赔付835.4万,算是小小的坑爹了一把。

当然杜中兵自己也在产品上翻过车,2023年18元5片富硒土豆事件上了热搜,起初巴奴还辟谣说5片是小份,应该是9元,但紧跟着就爆出富硒土豆硒含量检测不达标,巴奴也对相关产品进行下架处理。

其实有时候股权未必全在手里才安心,适当放权,吸引点新鲜血液,对企业的发展未必没有好处,真功夫当年也是被誉为中国的麦当劳,最后也因股权问题掣肘,处理好股权问题才能走的更远。

2.分红负债

巴奴的负债问题已经显露出来,数据显示巴奴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60.08%,而同期海底捞的负债率为41.2%。

2024全年流动负债7.17亿元,流动资产8.64亿元,净流动资产仅1.47亿元,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但在如此负债率的情况下,巴奴却于2025年1月宣布向股东派股息7000万元。结合上文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地情况,以投票权粗略计算,杜中兵家族分红超过5800万元。(以公司公布为准)

而且这次巴奴冲击IPO计划募资约5亿美元,其中40%用于供应链建设,30%用于门店扩张。

这就不免让证监局与投资者产生疑惑,一方面公司很缺钱发展,另一方面你又大肆给自家人分红,这分红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何在?

要知道巴奴这两年才刚扭亏为盈,2022年净亏520万元,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1.02亿元,2024年净利润增长至1.23亿元。

光这次分红金额就占2024年净利润的56.9%。

就餐饮企业来说,不少品牌冲击IPO都是因为资金问题,像老乡鸡也是负债压力较大,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净负债为 6.13 亿元,寻求上市融资有助于其改善资金状况。

投资者看中的是企业的发展前景,出钱帮助企业改善资金状况,而不是出钱改善你个人钱包的鼓胀。

要知道火锅行业近几年的趋势就是人均消费持续下行,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从2023年80多元的人均消费金额一直下行至2024年末的70多元。

巴奴定位在这种趋势下受到不小冲击,自己也低头下调客单价以迎合市场,本身定位发展都有波动的情况下,再做一边分红一边缺钱的事情,很可能让投资者动摇。

3.社保缴纳

根据招股书显示,巴奴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3个月,公司欠缴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分别约为160万元、120万元、70万元及10万元。

餐饮企业确实人员流动性较大,社保方面一直很难控制。但少缴是事实,也是能补救的。当初海底捞上市时也有类似问题,海底捞为此补缴了8800万社保和公积金。

但与海底捞不同的是,欠社保的问题除了难过证监局这一关,在当下还会给巴奴留下暗雷。

马上到来的9月1日社保新规落地,任何通过书面协议、口头约定或劳动者单方承诺方式规避社保缴纳义务的行为,均被认定为无效民事行为。社保缴纳义务从传统劳动关系范畴延伸至司法保护领域。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被欠薪的员工,存在起诉巴奴的可能性,社保新规下,巴奴流动率较高部分员工不愿缴纳个人需分担部分等理由恐怕不再好用。

二、对人的重视才是真正的产品主义

巴奴的人才战略,似乎有些偏航了。

作为曾经参加过巴奴人才发展交流座谈会的一员,我是亲身见到过杜中兵是如何描绘他理想中的巴奴。

会上《巴奴人才发展报告》中也表达了巴奴与学校进行深入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强烈愿望。

还记得2021年时,新京报记者采访巴奴时,巴奴方就表示一个好火锅,一所好学校是巴奴的创业初心。

当时巴奴在人才战略方面表示,未来一年的目标是一线员工大学生占比达到50%,未来5年计划至少招聘培养大学生员工15000人。

但结果呢?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巴奴全职员工仅有1789名,而兼职员工及外包员工的数量分别高达3168名及6124名。

也就是说,共计11081名总员工数量的巴奴,非全职员工的数量共计9292名,超八成以上员工均为非全职员工。

更让人唏嘘的是,招股书显示2023年巴奴正式员工数量就达到了1604人,这也就意味着从2023年到2025年3月底,巴奴全职员工数量仅增加了一百多人。

要知道巴奴店铺数量是从2023年的111家上涨到2024年的144家,也就意味着在高速开店的过程中,巴奴人才方面更多依赖于兼职工和外包人员。

这就使得这些高校来的大学生首先要考虑的可能不是怎样成为店长,而是怎样从外包、兼职成为全职员工。

其实巴奴产品主义的方向,与同为河南品牌的胖东来有些相似。

胖东来的产品并不便宜,胖东来打动消费者的是优质的产品、服务,以及那一个个充满朝气、一心为消费者着想的员工们。

最近《人民日报》专访于东来,于东来说:对‘人’的重视,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巴奴希望员工把公司当作好学校,胖东来希望让职工有家的感觉,虽然目标一致,但胖东来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实现。

而巴奴,你很难将一个八成以上员工都是外包和兼职的企业比作员工的好学校。

其实对员工的重视程度越高,也会让自己的企业护城河更坚固。

举个例子,于东来爹味儿也挺重,之前于东来关于员工结婚彩礼和结婚酒席的发言引发了一波争议,被指爹味儿重,但舆论并没有一边倒,反而胖东来员工纷纷留言支持自家老板。

原因就在于胖东来平时对员工的重视。30天的带薪年假、员工委屈补偿、房补、车补、免费的三餐等举措,切实地体现了胖东来对人的重视,这种老板给予的建议,员工天然就会觉得是为我好。

反之杜中兵被断章取义的火锅不是服务底层人民月薪5000就不要吃火锅等言论,就得自己出来辟谣乃至最终为爹味儿道歉。

且不说巴奴名称来源于纤夫文化,但以此文化衍生的巴奴火锅,却成为火锅不是给底层人民吃的产品,多少有些讽刺了。

BOSS直聘上,巴奴大本营郑州当地服务员等职位的薪资4K起步居多,鲜有上限能到7K的,自己服务员都成了老板口中月薪5000别吃火锅的群体,还能为你发声吗?

最近一家老霍记饸饹面也因续面问题上了热搜,从最开始的两边争执到后来的舆论一边倒,差评破万条,原因之一就是曝光了该店之前多次欠薪的黑料。

消费者认知是最朴素的,你连对自家员工都不够好,能对产品很负责吗?

餐饮行业也确实存在溢价,像很多商务餐厅价格也很贵,但他们除了食材、厨师手艺外,环境、装潢、服务等方面也都得跟上。

虽然巴奴之前宣传语是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但巴奴定价摆在这,服务方面也应当更为讲究,这时候服务上太依赖于兼职、外包员工,是有隐患的。

总不能既要兼职、外包的价格,又要全职员工的服务水平吧。

当下巴奴面临的不仅是证监会的九连问,更是对企业初心与合规经营的一场大考。IPO不是终点,而是真正考验品牌厚度与组织能力的起点。

若能重回产品主义与人才战略的初心,补上管理、合规与价值观的课,或许还能找回失去的信任。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

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