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上半年营收3630万美元的康迪科技,凭什么股价大涨?

蓝海情报网 265

上半年营收3630万美元的康迪科技,凭什么股价大涨?

来源:iNews新知科技

康迪科技(KNDI.US)8月19日发布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业绩公告,并召开财报电话会议。根据财报显示,康迪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30万美元,毛利1640万美元,毛利率较2024年同期提升13.5%。净利润为17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28.7%。

上半年营收3630万美元的康迪科技,凭什么股价大涨?

上半年营收3630万美元的康迪科技,凭什么股价大涨?

此外,2025年上半年销售成本和管理费用分别为1990万美元和11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1.3%和 22.6%,但研发费用25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8.5%,主要由于新的电池产品研发项目。

虽然略有亏损,但财报发布后,康迪科技在19日股价还是大涨13.29%,加上过去5个交易日的涨幅,公司股价涨幅达到了23.66%,过去60日内更是平均增长43.36%。市值一度逼近1.4亿美元,明显被资本市场关注看好。

不过,我们今天要分析的是康迪科技股价高涨背后的缘由。这家曾以智能电动低速车业务闻名北美的中国企业,最近正在悄然织就一张覆盖具身智能、换电设备、全球化场景的全新战略网络。

步入2025年,康迪科技站在新能源与具身智能的交叉路口,正在使用双线突围战略的生存剧本。战略转型也顺带着团队的变更。新团队正通过新品开发、营销合作,销售网络铺设、市场品牌等多维度举措,加速推进精细化运营,力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突破。

截至目前,康迪公司账上拥有2.57亿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定期存单,财务状况稳健,是其向技术驱动型平台跃迁的底气。

三次转型,三次回报

今年6月为康迪科技转型之前,前身为浙江康迪车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2007年,他曾头顶金华第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和中国特斯拉的名声在美国上市。

某种程度上,康迪的故事像极了一部中国制造出海的教科书。从浙江一家寂寂无名的汽车公司起步,一路拼杀到如今在北美非公路车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这家企业事实上经历了三次转型,其轨迹充满了戏剧性的商业智慧。

第一次转型是2013年春天,康迪与吉利合资成立电动汽车公司,专门生产微型的纯电公路车。当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与康迪科技董事长胡晓明在杭州签署合资协议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一片待开垦的荒地。这场被媒体称为"微型电动车联姻"的合作,以10亿元注册资本砸下重注,成立浙江康迪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持50%股权。李书福亲自挂帅董事长,胡晓明任总经理,两位掌舵人试图用小型化+租赁化的组合拳,撬动城市短途出行这个尚未被重视的细分市场。

但初期的亮眼数据掩盖了模式隐患。2014年康迪EV销量冲上全球第五,2018年累计销量破7万辆,表面风光之下却是对政策红利的深度依赖。租赁业务虽然数据亮眼,但每辆车的运维成本远超租金收入;换电站建设更吞噬大量现金流,导致重资产运营困境。

2019年康迪与吉利产生了深层的战略分歧,最终导致2019年股权重组。吉利买下康迪科技的持股权,后者逐步退出公路车业务,转向非公路车。

随后康迪进行了第二次转型。2022年初春,康迪彻底挥别与吉利合资的公路车战场,把全部筹码押向一个看似小众的领域——非公路车。时任董事长的胡晓明在董事会上拍板:美国有全球60%的非公路车需求,我们有二十年电动化技术,这是场降维打击!

康迪工程师们从海南海口基地的图纸堆里翻出一款代号M1204的跨界车原型。

上半年营收3630万美元的康迪科技,凭什么股价大涨?

四座布局、锂电驱动、最高时速40公里,原本是为景区观光设计的半成品。团队仅用三个月完成改造,加固底盘应对复杂地形,兼容特斯拉超充桩提升充电便利性,甚至为美国用户加装杯架和球包挂钩。

这款被美国经销商戏称为能打高尔夫也能接孩子的跨界车,4月刚登陆加州就引爆市场,单月订单突破800辆。更让管理层意外的是,美国主妇们把车开进沃尔玛停车场,社交媒体上#GolfCartCommute(高尔夫车通勤)话题阅读量飙至千万级。

获得成功后,公司不断扩展品类至卡丁车、沙滩车、农夫车等。截至目前,公司已有高尔夫球车(LSPTV)和电动全地形车(UTV)等数十个品类。

第三次转型则是2025年,在新任CEO陈峰到任后将康迪科技积极转型升级为一家科技控股型平台公司。

今年6月,康迪车业战略升级为康迪科技,并积极投身具身机器人领域。当月,与被誉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科技宣布达成两项合作,在高尔夫智能装备与安防巡检四足机器狗两大领域深度协同,共同开发面向北美市场的创新产品。

上半年营收3630万美元的康迪科技,凭什么股价大涨?

与此同时,8月12日,康迪科技全资子公司中中换电(浙江)科技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框架采购合同》,正式成为其换电站设备的供应商。目前,已成功获得首个重卡换电站订单。

此次合作标志着中换电正式进入宁德时代全球供应商体系,并将为其提供硬件支持,共同推动换电站标准化建设。

可以说,康迪科技的每一次转型,都伴随着对当下市场风潮和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控,而市场也积极予以回报。

现金储备2.57亿,年营收超1亿美金

就在发布财报的8月19日,康迪科技(KNDI.US)的股价在纳斯达克上演了一场逆势狂飙。年中报营收同比下滑39.3%的冷数据与两日暴涨26.56%的资本热浪碰撞,让很多分析师都大跌眼镜,股民们更是直呼看不懂。

其实,原因很简单,康迪科技披露了一个此前从未披露过的数据,就是其账上躺着2.57亿美元现金,相当于市值的300%。

由于手握2.57亿美元现金的底气,康迪科技才能进行一场断腕求生的战略升级。

当同行们还在价格战中血拼份额时,康迪果断砍掉低毛利产品线,将库存周转周期压缩,硬生生从供应链里榨出13.5个百分点的毛利率跃升。更大胆的是营销费用的精准裁撤,同比砍掉35.8%,却将研发投入逆势提升48.5%至250万美元,这笔钱重点投向了换电设备与机器人的技术种子。

上半年营收3630万美元的康迪科技,凭什么股价大涨?

这种省钱养技术的策略,让康迪的现金储备远超竞品涛涛车业(后者现金市值比仅15%),足够支撑零收入状态下三年以上的研发消耗。

某种程度上来说,康迪的现金壁垒的砖石,是美国消费者用脚投票铺就的。

2024年,康迪非公路车业务贡献1.17亿美元营收,占总收入91%。而这一切始于三年前的战略豪赌,康迪把电动化技术降维移植到非公路车领域,精准击中了美国市场的空白点。

彼时美国本土品牌Club Car定价过高,中国同行又因品质粗糙难以立足,康迪用兼容特斯拉超充桩、售价1万美元的中端产品卡住生态位,非公路车瞬间变身社区代步神器。

而支撑这场爆发的是一套中美双基地的精妙体系,浙江工厂生产锂电池包和电机,德州加兰市1.5万平米的柔性工厂负责整车组装,既规避25%关税,又吃透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补贴红利。

当下,手握现金的康迪,正把技术筹码押向两个千亿赛道。

在换电战场,子公司中换电拿下宁德时代重卡换电站的首个设备订单,背后是十年技术积淀的爆发,90秒极速换电系统早在吉利合资时代就埋下伏笔。

上半年营收3630万美元的康迪科技,凭什么股价大涨?

与宁德的合作藏着三重红利,政策上踩中工信部换电新国标风口,供应链上绑定宁德时代加速付款改善现金流,技术上高容量电池可反哺高尔夫球车续航升级。

另一张牌则打在机器人领域,与云深处科技合作的安防巡检机器狗,直击北美安保时薪超30美元的成本痛点。复用现有1050家商超渠道让市场开拓成本直线下降,而高尔夫球童机器人更与主业形成场景闭环——当用户开着康迪球车驶向果岭,球童机器人紧随其后。

眼下华尔街对康迪的定价逻辑仍停留在传统制造的旧范式。1.2亿美元市值甚至低于现金储备,5倍PE远低于智能装备板块15倍的行业均值。但转型的齿轮已开始咬合,换电设备订单将随宁德时代万站计划放量;安防机器狗将在北美百亿市场抢占企业客户。

有华尔街分析师点破关键,当新业务营收占比突破30%,康迪的估值锚点将从流水线切换至技术流,市值跃升只是时间问题。

从金华流水线到硅谷技术圈,康迪的2.57亿美金不仅是财务安全垫,更是撬动全球智能装备市场的支点。

上半年营收3630万美元的康迪科技,凭什么股价大涨?

当中国制造出海从集装箱贸易升级为场景生态输出,这家曾靠高尔夫球车穿越周期的企业,或许正在为寒冬中的中概股写下新注脚,活下去的终极法则,是把现金转化为技术卡位的子弹。

董事长董学勤:康迪科技三海突围路径清晰

今年7月,康迪科技董事长董学勤在2025 DEMO WORLD大会上抛出了石破天惊的三海突围战略时。

上半年营收3630万美元的康迪科技,凭什么股价大涨?

■ 康迪科技董事长董学勤

彼时台下听众或许并未意识到,这位康迪科技的话事人正在为一家老牌中概股企业绘制一张从浙江工厂直通硅谷技术圈的突围地图。

所谓三海,即制造出海、智造出海、生态出海的三级跃迁。从集装箱货轮上的非公路车,到宁德时代的换电站订单,再到北美安防市场的机器狗,康迪用十年时间完成从代工厂到技术赋能者的转身。

康迪的制造出海始于最朴素的商业逻辑,就是把生产线搬到市场腹地。

2025年5月,康迪德州加兰市工厂的首台美国制造高尔夫球车下线,这座1.5万平方米的柔性工厂不单是组装车间,更是关税壁垒的破解密钥。本土化生产让产品绕过25%关税,同时吃透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补贴红利。

更精妙的是渠道与文化的双轨渗透:借力Costco、Lowe's等1050家商超门店的现成货架,辅以NFL球队联名款营销,将产品植入北美体育文化基因。当美国小资中产把 #GolfCartCommute话题发在TikTok斩获千万流量时,康迪科技已悄然完成从球场工具到社区生活方式的认知重构。

本地化工厂+场景化渠道的组合拳让康迪科技的非公路车业务从未结冰,营收占比从2022年60%飙升至2024年91%,1.17亿美元年收入成为三海战略的现金压舱石。

如果说制造出海解决生存问题,智造出海则瞄准未来十年的技术话语权。

2025年夏天,康迪智造同时点燃了两个引擎。

6月,康迪与云深处科技联手开发的安防巡检机器狗,这款深度融合云-边-端智算系统的四足机器人,直刺北美人力成本痛点(安保时薪超30美元)。而高尔夫球童机器狗更与主业形成球车接驳+机器捡球的场景闭环;8月,子公司中换电啃下宁德时代重卡换电站首单设备订单。

上半年营收3630万美元的康迪科技,凭什么股价大涨?

生态出海的终极目标,则是让康迪蜕变为技术出海的摆渡人。

康迪的转型升级蓝图里藏着三块拼图:

1.供应链生态:与中比能源(CBAT)合资的美国锂电池厂2026年投产后,电芯将从东南亚转向本土生产,满足IRA法案50%本土化率补贴门槛,形成中国电芯技术-美国组装-政策补贴的利润循环;

2.渠道生态:现有高尔夫球车经销商网络可无缝导入换电设备与机器狗,市场开拓成本直线下降,这正是康迪相比纯技术公司的差异化壁垒;

3.技术生态:与浙江大学成立联合研究院攻关环境感知算法,未来可授权给北美中小机器人企业——这种技术标准输出模式,正是生态出海的最高阶形态。

不过,三海突围也并非纯粹的坦途。

根据年中报,康迪的账面数据亏损还是事实。更紧迫的是竞品夹击,比如绿通科技凭借高端定制车型坐拥18%净利率,涛涛车业以越南代工模式低价抢夺份额,都在倒逼康迪加速技术变现。

不过康迪科技的底气来自财报里那些金光闪闪的数字。2.57亿美元现金储备相当于市值的300%,研发投入逆势增长48.5%,毛利率跃升至45.2%创行业新高。

总之,三海突围正在改写中国制造出海的剧本。康迪科技或许从未想当颠覆者,但这家浙江工厂的全球化实验,已然在技术+场景+资本的化学反应中长出新的希望。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