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刺梨出山,一颗山野小果的拼多多变形记

蓝海情报网 205

刺梨出山,一颗山野小果的拼多多变形记

作者|安舆

编辑|胡展嘉

运营|陈佳慧

出品|零态LT(ID:LingTai_LT)

头图|零态LT摄

一颗小刺梨,如何撑起百亿产业,成为贵州当地果农的致富果?

十几年前,在贵州的山野路边,刺梨不过是一种再寻常不过的野果。满身尖刺、果肉酸涩,除了偶尔被山民顺手摘来尝鲜或是酿酒,大多时候自生自灭,鲜少有人关注。

现如今,仅靠种刺梨,贵州当地的果农已经实现了脱贫致富。我们果农买的车都是沃尔沃XC90。有几个果农,原来出去打工,现在直接承包了一两百亩,一年几十万收益。我们年收入上百万元的果农都有八个,贵州刺梨汁品牌头部玩家,山王果创始人黄训才自豪说道。

作为当地山区的第一个大学生,黄训才回到家乡,成为最早一批刺梨种植者。在无人问津的蛮荒之地,他硬生生为山间野果劈开了一条商业化通途,让刺梨的价值从山野间破土而出,成就百亿产业带。

黄训才如何一步步挖掘出刺梨的百亿商业价值,将其打造成贵州产业新引擎?又是如何运用电商平台,推动刺梨产业再上新台阶?

一、刺梨疯子黄训才,成就山间野果子百亿产值

发现刺梨的商业价值纯属偶然。

2009年,在贵州进行产业调研时,黄训才无意得知,刺梨的维生素C含量比柠檬等水果高近百倍,称得上是维C之王。

敏锐洞察到刺梨商业价值的黄训才毅然回到家乡承包土地,带头种植刺梨。就是觉得这个果子这么好,未来肯定是一个大产业,我自己掏钱买苗,让老百姓去种植。多年以后,谈及为何进入刺梨产业,黄训才说道。

尽管黄训才有一腔热血,但却难以扭转刺梨果因口感酸涩而被市场冷落的困境。

刺梨果卖不出去,黄训才创办的山王果公司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我们最高峰欠8000来万元贷款,每年利息要付七百多万元,但销售额都没有七百万元。那个时候纯粹就是靠一种信念支撑做出来。

天无绝人之路。

2014年,黄训才发现可以把刺梨果加工成刺梨汁,以避免酸涩的口感。随后,黄训才带领山王果建设了刺梨加工产线,专门生产刺梨汁。

刺梨出山,一颗山野小果的拼多多变形记

▲图:山王果刺梨加工生产线(零态LT摄)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维生素C含量高,刺梨汁非常容易氧化。起初我们的工艺只能让刺梨原汁保存几个月,山王果董事长黄训才表示。

天眼查媒体综合信息显示,一般而言,传统果汁为了延长保质期,都会加入大量添加剂,但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刺梨汁的营养物质,避免添加剂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黄训才专注于有机、100%原汁无添加的刺梨汁。

明确发展导向后,山王果不断潜心钻研刺梨汁加工工艺,相继打造高频磁力线切割灭菌、小分子团工艺、智能低温充氮无菌储存等技术,并建成5G智慧化工厂,率先实现生产全流程自动化,不光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刺梨的营养成分,还能让刺梨原汁保存更久。

由于极具营养价值,并且规避了酸涩的口感,山王果生产的刺梨汁在2020年前后,终于成功打开市场。黄训才透露,山王果刺梨汁的复购率超98%,2021年9月赚到1个多亿,就把所有的债务全部还完了。 

在黄训才的带动下,如今刺梨已经成为贵州省的特色产业。截止到2022年,贵州省刺梨基地面积达210万亩,实现年产值150亿元。目前,仅当地就已诞生8家刺梨龙头企业,刺梨产品加工年产量达6.5万吨以上,产值超3.5亿元。

谈及越来越多玩家入局刺梨产业,黄训才坦承,这是好事,大家都在做,就要比拼硬实力。不要投机取巧,要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事实上,黄训才是抱着做大产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从业者共赢的坦诚心态经营山王果。

黄训才透露,2015年,山王果投产刺梨汁时,3元/斤向果农收购刺梨。果农一亩地最少产出2000斤,单亩收益最少6000元,远高于原本种植烟叶的收入水平。

靠种植刺梨,当地农民的收入就翻了4~5倍。

刺梨出山,一颗山野小果的拼多多变形记

▲图:当地种植刺梨的农民(山王果宣传图)

为了帮助果农种植优质的刺梨,山王果还提供高质量教育与大手笔补贴。山王果曾连续两年,邀请中国有机推广第一人胡删在当地开展课程,为果农讲解杜绝化肥农药、打造纯天然产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针对提供优质产品的果农,山王果每年还会拿出十多万元,颁发优秀果农奖。

从最初山野无人问津的野果,到如今百亿产值的贵州产业,黄训才以一己之力开启拓荒之路,不仅在毫无先例可循的条件下摸索出刺梨产业化路径,更以从果到汁的思路打破初级农货的天花板,推动当地实现造血式致富,他用十余年时间书写了一段荡气蓬勃、深耕田间的 产业逆袭故事。

然而,现有的成果并未让他止步。

在传统渠道触达逐渐见顶之时,黄训才主动拥抱新电商、走向新消费,探索品牌焕新与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从幕后供应链走向消费者认知前台,他让刺梨不再只是山里的宝贝,而是真正走进全国消费者的视野。

二、拥抱电商新流量,刺梨产业踩中增长飞轮

尽管山王果已经成功打开市场,但由于依赖传统电视等销售渠道,随着这些渠道的触达能力逐渐饱和,其增长也面临天花板。

黄训才透露,前两年公司年营收达到数亿元,之后就上不去了。偶然间,黄训才得知,贵州一家做红薯粉的企业,95%的营收均来自于电商渠道,今年计划营收破十亿元。

对我们触动很大,我们也太low了。人家都用现代工具了,我们还像个老农民一样,用锄头犁地。

随后,黄训才决定带领山王果发力电商渠道。机遇很快就来了,2020年前后,拼多多与贵定县政府合作,打造扶持当地农产品的直播活动。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山王果得到邀请,首次触网,开启了电商之旅。

山王果电商运营总监颜源表示,之前山王果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企业,没有去接触过任何电商平台,通过与拼多多的合作,看到了在电商平台上的无限可能性。电商平台对山王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在拼多多等平台销售产品,山王果得以在公域渠道打响品牌。更重要的是,山王果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触达北上广深的高净值消费者。

刺梨出山,一颗山野小果的拼多多变形记

▲图:山王果刺梨生产基地(零态LT摄)

2025年,电商是我们的重点业务板块,承担为公司贡献50%以上营收的重任。黄训才表示。

为此,山王果规划了一个全新的工厂,产能高达50亿元。黄训才认为,电商渠道的量,不会像传统渠道一样循序渐进,而是会突然爆发。我们面临过突然爆单,手忙脚乱供不上货。所以近期的规划,把未来这些都考虑了。

而山王果团队上下之所以有如此强的信心,不仅在于电商渠道带来的爆单,更在于电商平台为其提供了确定性。

据颜源透露,专注运营拼多多近一年时间,平台积极提供流量扶持和优质资源位,并让山王果入选黑标旗舰店,销量显著上涨。下一步,希望可以入驻拼多多百亿补贴的品牌池。

颜源所言非虚。

2025年4月以来,拼多多千亿扶持力推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比如,山西运城临猗县的诸多商家,就在多多好特产助力下,依靠得天独厚的水果种植优势,斩获了亮眼的业绩。临猗县生鲜品牌御品一园运营主管赵霄透露,拼多多较低的入驻门槛与丰富的平台活动,如秒杀、百亿补贴等,不仅及时通知商家参与,还给予流量支持。‘御品一园’自2020年入驻拼多多,如今年销售量预计可达数千万单。

刺梨出山,一颗山野小果的拼多多变形记

▲图:拼多多千亿扶持力推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零态LT摄)

拼多多对商家的扶持性策略,也让山王果收获颇丰,拼多多官方会帮我们补贴一些券,把一些利好给到消费者。对品牌起到了很强的正向作用。

显而易见,通过技术创新,打造高附加值产品,只是农业产业升级第一步,唯有借力电商渠道,实现产品与消费者的精准对接,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业价值链,带动全产业链永续性脱贫致富。

而在这个进程中,拼多多正依托对农货与商家的精准扶持,助推更多农货实现产业升级,链接更广泛的消费者,并成为山王果们开启新增长极的关键推手。

三、写在最后

透过山王果的实践样本,我们不仅看到优质农产品所蕴含的商业潜能,更发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核心密码。当传统农业经营模式难以突破地域壁垒与价值天花板,农产品的现代化转型已不仅是企业的生存命题,更是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能、重塑城乡价值联结的关键一环。

在这一时代进程中,电商渠道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典型如拼多多平台,及其推出的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正在对农货供应链形态进行深度赋能——它既打破了优质农产品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更通过电商重构了农业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全链条。更进一步,拼多多还能反哺农产品企业,助力传统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可以说,山王果强势崛起,不仅体现了电商平台对农业产业带动的意义,更折射出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为破解三农问题、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路径。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