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差异化打造实战指南

蓝海情报网 437

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差异化打造实战指南

近几个月,跟不少中小品牌老板、市场同事、广告人聊天,大家时不时都会冒出一句:现在为什么啥产品都一样?不做广告没人记得你是干啥的。新品推出来,自己都觉得没啥意思。坦白说,我真的挺焦虑,有时候也很费解。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因为我见到太多无感产品在拼命投广告,烧钱、内卷、无休止地被流量收割,最后却被用户无声无息地遗忘。眼看着大把好公司、好产品陷进同质化的坑,真的很不甘心。

一、无感到底是什么?我见到的活生生的现象

说白了,现在市面上很多产品,长得差不多、名字差不多、包装差不多、主张也差不多。随便举几个例子。前阵子有客户请我看他们饮料新品。白底瓶身,点缀一抹蓝,主打更健康。

我说你们跟隔壁X气水、Y茶做的有啥不一样?大家沉默了。后来我刷短视频,推出来的洗护产品十几种,看下来都像从同一套模板里复制的,连文案都能互换。别说品牌记不住,有时候买了回家,放冰箱里都分不清哪个是谁家的。

这种体验是不是很熟悉?我是从业者也是消费者,我能切身体会到:无感,就是没印象、没情感、没毛边。广告见了等于没见,买完基本想不起来。

二、为什么大家都在变无感?

我总结了一下,背后的原因很现实:

第一,大家都怕出错,走大路、踩安全边。

做包装,老板怕用户说太丑,设计稿来来回回改,最后弄成个谁都觉得还行,但谁都不会记住的样子。

做文案,谁都喜欢大众认同,健康、天然、科技、环保……全挂上,可是你的健康和我的健康,有啥本质区别?

老板说:能不能别太怪,别被喷了。最后什么都想占,等于什么都没占住。

第二,现在营销是流水线操作。

短视频脚本、笔记模版、达人带货用的全是市面上一大锅模板。一个品类火了,大家一股脑跟上,就像下饺子一样推新。

广告公司每周在抢brief、拼形式感,但核心表达一摸一样。

你问我什么叫调性崩塌?其实就是没人管调性了。都在凑热闹,一个流量爆点能打几十个新号。

第三,品牌没耐心讲故事。

现在大家拼ROI、卷爆款,老板和投资人都看数据。投这笔钱能带多少单?能带多少新客?没人关心你这故事讲没讲明白,IP有没有成长空间,品牌值不值被深记。

做内容,刷榜、蹭热点、搞联名,大家热闹一会就散了。你的价值主张根本没留下印象。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现场。老板拍板:我们也做个国潮款吧。我们是不是也得搞个联名啊?兄弟们,这文案换个正能量点的!到最后,形成了一大批默认配置品牌——功能都有,态度没了。

三、没记忆标签的产品,最后会怎样?

实话讲,缺记忆、没特色、模糊可替代的品牌,基本很难长久。

你看,有些产品前期能靠投流推起来,看着订单涨得还行。但只要砍了广告、投放停一停,复购马上下滑。用户买的时候只是在薅券、看谁更便宜,根本不是认你这家品牌。

我的客户有过这体验——辛辛苦苦做两年新品,突然被一个更卷价格的新品牌抢了走,眼睁睁生意蒸发,内心绝望。

本地低价咖啡品牌就有过这样故事。去年一起测款,喝下来其实味道不差,但喝完没啥特别感觉。

包装好看,是,但一摆在货架上跟旁边的同行放一块分不清。

投广告花了不少,结果新客转化有,但复购极低,最后市场份额直线下滑。

后来有家做小怪兽造型的对手,风格怪但好认,反而成了一堆小年轻打卡自拍的热门地。

没记忆、没标签的结果只有两个:不是卷死就是被淘汰。

四,为什么记忆标签这么重要?我自己的体会

有些老品牌,经典记忆深入骨髓。小时候过年,大人们洗脑式播放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还有怕上火,喝王老吉,你甚至走进便利店都习惯性顺手去找那红罐凉茶。

新品牌近几年也有例子。比如三顿半,做个小咖啡罐,各种独特色号配色,买家晒罐子,像收集盲盒一样好玩。

还有王饱饱,直接给品牌加人设,搞出一堆带梗表情包,饱爸让一群低头族拿着麦片都能有共鸣。小而美的品牌就靠一两个超级符号,破圈又复购。

我的感受特别直接:想让别人记住你,不能让自己变成没有特征的背景板,你得敢于冒险,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哪怕一开始只抓住一点用户,哪怕最初被说怪,只要能留下记忆,就有机会。

五,中小品牌怎么摆脱无感陷阱

1. 一句话定位,说人话、能朗朗上口

不要每次都啰嗦那些先进技术、配比、健康生活方式。把品牌浓缩成一句顺口溜、一个梗、一个形容词。够简单、够直接、够好记。

举例:  

不是说天然纯净,可以说辣到跳起来的辣椒酱。不说精致生活,可以说能喝汤的保温杯。

2. 包装或者LOGO,做一个会留下印象的点

可以是颜色、形状、配图。别怕土、别怕怪、不用人人都喜欢。只要有人觉得有趣,有人愿意拍照、吐槽,你就赢了第一步。设计师不要只做美观,要做被记住的设计。

3. 打造人格化的品牌内容

你可以是个吐槽型的品牌,也可以搞搞笑、做冷幽默,甚至引入虚拟形象,不要总是官腔官调。用第一人称、多聊点自己的感受。

比如我们最近帮一个国货护肤品牌拍新视频,为了拉近品牌与用户间的距离,直接由产品经理出来聊失败心得,用户马上觉得真诚,互动率直线上涨。

4. 用户共创UGC,多做二次传播机会

你发一个自黑段子,让大家来补刀、拼表情包、玩梗。不要光想着投KOC那点量,有趣的UGC传着传着,会触发某个群体关注,平台自然给你流量。

5. 有选择地针尖对麦芒,不要盲从爆款套路

不是每一波风口都要跟。细分痛点里找到自己的标签占位。别人主打健康,你偏偏主打重口味爽感。别人都高大上,你就接地气,用户记得住才重要。

我做广告营销十多年,越做越觉得,做品牌不是跟风,不是拼钱,也不是推爆款。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是当一个用户不看广告、不刷短视频,单凭脑子里的那句话、那种味道、那个颜色,就能认出我的品牌。

别怕被喷、别怕小众。怕的就是你花了大钱,大家连你叫什么都不知道。

做品牌,图的是千人千面的心智空间,不是千篇一律的大杂烩。用你的态度、你的真诚、你的小聪明、你的奇怪审美,让品牌有记忆,有温度,有锋芒。

品牌不是流量机器,是一个敢于留痕的人和事。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