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品牌冷启动思考 为什么小痛点比大需求更容易突围?

蓝海情报网 971

品牌冷启动思考 为什么小痛点比大需求更容易突围?

作为一个品牌营销策划人,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那些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产品,是怎么被市场接受的?说到底,无论是一个新品类的建立,还是一个品牌的成功,背后逻辑无非是:解决了用户的痛点。而那些看似爆款的产品,其实大多来源于无人关注的痛点。

很多时候,大家把市场想得太复杂了。其实就是找到什么东西让顾客不爽,然后给出一个特别贴心的解决方案。痛点,藏在人们的生活里。满足需求,这就有了商机。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如何从痛点中反推需求,把隐藏需求转化成生意。

痛点是什么?

痛点难发掘,是因为它太微妙了。痛点不是用户嘴上说的我要什么,很多时候用户自己也没意识到。痛点往往是用户说不出口,但心里天天堵着的那些事。

几年之前,我曾接到一个客户——做早餐的。他满腹苦水,说市场竞争太大,小品牌根本干不过头部,还在问我品牌故事怎么讲?我当时翻了一下背景调查,发现市面上的早餐品牌,全都在拼口感营养这些传统卖点,几乎没有人关心怎么吃的问题。结果我直接建议他不要再纠结面包是不是加了什么奇特谷物,而是要留意这顿早餐能不能让人直接塞包里,30分钟吃完。

果然,一年后,他的早餐产品成了细分市场的爆款。原来,痛点不是多一份配料或者口味升级,而是快速通勤时代里,一顿有仪式又节省时间的早餐市场还是空白。至今一提起这个案例,我都很高兴。后来再思考,成功就是因为找到用户内心隐隐想要却没人提供的东西。

痛点如何变成需求?

最近几年,我发现一些消费升级背后的逻辑,就是这么回事。痛点,被需求承载,再配合场景触发,就会有针对性的新赛道。市场从来都不是没有机会,关键是企业看问题的方法对不对。

1. 痛点从场景里找

我一直说,营销人要会观察人。在大街上、在商场里、甚至是在饭桌上,去问问自己:用户在哪里不够顺手?产品逻辑就藏在人和场景中间的问题里。还是早餐的例子:很多品牌在说健康快速,但几乎没人去观察导入场景。

比如下后台研究:一个年轻女生早上不吃饭,你问她为什么,她会说来不及。这句来不及平平无奇,但细究之后发现,她可能没有时间坐下来吃饭,也不一定想啃包子油条这样太油腻的食物。

这就是线索。

如果换做是我,我就会琢磨,能不能做一个产品,让吃饭和出门无缝衔接?于是早餐领域就变成携带方便、食材精致、包装轻巧、满足随时吃的新需求点。

最近两年,市面上用罐装、磨牙速食条重新诠释早餐含义的案例越来越多。很多新品牌脱颖而出,就是因为能触发不那么复杂的场景需求——别整大而重,就贴身点儿。

2. 痛点从缺陷里挖

解决问题的背后,用户可能并不明确知道答案,但市场会无数次暴露痛处。比如外卖平台的诞生。对很多80后90后的一代消费者来说,外卖市场还得感谢订餐电话时代的种种不便:当年怎么点单?用户如果不知道该吃什么饭馆、是哪个号码,基本一顿饭就泡汤了。市场内供应链零散、单点分布严重,一个行业的效率本身就是痛点。

美团、饿了么怎么起来的?在原本餐饮服务里砍掉了人为的无效操作,变成手机一键搞定的订单筛选逻辑。满足懒,是直接把痛点提出,产品回应。在懒经济从人际服务全面升级到线上优化,所以我经常跟客户讲,你们的生意如果得走传统供需对接,说明链条里一定暗藏效率痛点。改完痛点,就多半能转成商业价值。

我再分享几个好思路:

如何解决痛点,实际很接地气

1. 从小问题里,看有没有大市场

有时候,用户的小麻烦就是品牌的大机会。别总想着颠覆行业,先把日常问题解决好。

我之前接触过一个母婴品牌,他们卖婴儿湿巾。团队觉得这东西够无痛化了,谁会有意见呢?但我问了一个简单问题:在家用和外出用,有什么不同?他们才意识到,大包装湿巾在外出使用时特别不方便。妈妈带孩子出门,湿巾又大又重,抽取还容易弄脏。

于是我建议他们推出小包装湿巾,专为外出设计,既轻便又卫生。这个改动看似简单,却直接打开了细分市场。很多时候,痛点不在产品本身,而在使用场景的细节里。

2. 从用户抱怨中找到灵感

用户的吐槽是最好的灵感来源。很多时候,他们的抱怨就是你改进的方向。

还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在调研饮料市场时,发现很多人抱怨矿泉水的瓶盖设计不好用,尤其是运动场景下,拧开瓶盖特别麻烦。于是,一些品牌推出了一按即开的弹跳盖矿泉水,直接解决了用户的痛点。这个小设计不仅提升了使用体验,也让品牌更有记忆点。

所以,别怕用户抱怨,多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解决一个小问题,就可能带来大机会。

3. 从生活习惯中找到未满足的需求

痛点往往藏在用户的生活习惯里。观察他们的行为,找到那些将就的地方,就是品牌的机会。

前段时间,我和一个做速食粥的品牌聊。他们问我:为什么我们改良了配方,还是卖不过竞品?我发现,大家都在拼口味,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速食粥的场景需求。很多人吃速食粥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应急,比如加班、出差或者生病时。

于是我建议他们推出即热即食的包装设计,比如自加热功能,免去了找热水的麻烦。果然,这个细节打动了消费者,销量迅速提升。速食粥的核心不是更好吃,而是更方便。

4. 从行业标准里打破常规

有些行业的痛点根本不是用户的问题,而是行业自己制造的麻烦。突破这些行业习惯,反而能让你脱颖而出。

比如外卖行业,曾经的标准是30分钟送达。但用户真正的痛点不是时间,而是能不能准时送到。于是,外卖平台开始推准时必达服务,甚至允许用户预约送餐时间。这个改变看似简单,却解决了消费者最大的焦虑,也让品牌的服务更有温度。

5. 从懒需求中找到商机

人性是懒的,越能让用户省事,越容易赢得市场。

比如最近几年火起来的一站式购物。无论是线上超市还是线下便利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满足了用户的懒需求。你不需要跑多个地方买东西,甚至不需要动脑子想要买什么,只要点开推荐清单,就能轻松搞定。这种帮用户做决定的服务,已经成为很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痛点解决的核心:用心观察,专注细节

痛点解决的核心就是三个字:用心做。用心观察用户的行为,专注于他们生活中的小细节,找到那些将就的地方,再用产品和服务去改善。这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每个品牌都能做到的基本功。

市场的机会藏在用户的不爽里,谁能解决问题,谁就能赢得未来。

品牌的成长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一点一滴的改变。找到用户的痛点,解决他们的问题,你的品牌自然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痛点的力量。

从隐藏需求到爆款机会,并不只是一次偶然的运气,而是对市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时代在变,人的生活习惯也在变,但消费者内心的痛点却是在重复中延续。洞察痛点、解决问题,是品牌生存的底层逻辑。真正优秀的产品,不是靠故事去打动人,而是靠触碰用户心里的那个刚好需要。

写到这里,我想说,无论你是大企业还是小品牌,有没有资源都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用户的烦恼解决得越具体,市场爆发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要局限于眼前的表面需求,多陪用户琢磨生活,一次次为用户的生活带来一点点改变,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会积累成品牌的厚度,也会成为你超越竞争对手的致胜关键。  

机会永远藏在不被满足的角落里。找到那个无人关注的痛点,深挖,专注,打造你的爆款。用心做品牌,它也会用口碑反馈给你答案。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