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丨作者
即时零售市场战火正热,淘宝突然宣布加码。
从5月2日宣布提前上线以来,与饿了么联手的淘宝闪购一直表现亮眼。
在这个饿宝组合全量上线后,并给出最高优惠力度的48小时内,已有13个城市的饿了么单日物流订单数量突破历史最高。库迪咖啡一日内订单增长近10倍,茶饮新秀品牌茉莉奶白在饿了么外卖订单量日均也增长近3倍。
以至于市面上有声音认为,淘宝或许截胡了这场由外卖挑起的即时零售暗战。
今年初起,美团、京东在即时零售赛道轮番出招,百亿补贴、红包拉新、平台口水战层出不穷。但声量热了,履约却有些吃紧,消费者一边坚持哪里便宜点哪里,一边吐槽有些平台补贴越来越少,甚至昨天晚上点的外卖今天早上才送到。
当下外卖补贴战遇到的问题,真实地呈现了下一个电商主战场即时零售所面临的挑战。作为同时对多快好省做出极致要求的业态,即时零售最考验物流时效、货品管理与价格体系。平台必须在货、仓、配、价、心智中的一至两个维度上具有核心优势,同时在其他维度没有短板。
淘宝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解题思路。
就在京东、美团进入焦灼之际,4月30日,淘宝天猫突然宣布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app首页Tab以闪购一级流量入口展示,首日上线 50 个城市,还联合饿了么,接入全部外卖供给,目标是实现电商的低价+外卖的速度。
壹览商业梳理了淘天近年来的业务和此次动作的脉络后认为,淘宝闪购从一开始的设定,就不是为了一战成名,而是试图补齐电商最后一公里的结构性短板——它不打口水仗、不押爆款单品,而是从系统、供给、履约三端入手,试图重构一条可持续的即时零售路径。
即时零售,电商主战场的另一条路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用户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电商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拐点。
过去几年,远场电商越卷越深,从低价补贴到仅退款,从跟风爆品到抄款盗图,已逐步走向存量博弈和效率瓶颈,越来越难激发用户的新鲜感和购买冲动。
而就在这种僵局中,即时零售成为少数还在增长的新增量。
今天买、今天到不再只是快递服务的附加项,而成为消费者新的底层预期。这背后,既有本地生活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有用户心智的改变:买得快、收到快、用得快,成为撬动决策的关键变量。而平台若能更好满足这一需求,也就拥有了打破同质化竞争的机会。
外卖,恰好是最成熟的即时场景。其高频、刚需特性天然适合聚集流量。餐饮订单不仅建立起用户的使用习惯,也成为延伸其他品类(如3C、快消、服饰)的流量入口。平台通过高频打底,低频变现,逐步建立起以即时履约为核心的流量漏斗。
这正是为何近期电商大厂纷纷重兵投入补贴,用外卖做前哨战,试图从送饭起步,切入更多即时零售场景。
但口水战打到今天,已经进入消耗期:配送资源紧张、履约体验参差不齐,表面看是平台打响了声量,实则用户心智并未真正沉淀。
外卖补贴战的成果难以延续,问题依然出在平台对货、仓、配、价、心智这五个维度的理解。
做外卖起家的平台,往往在仓和配方面具有优势,点位更多,配送能力更强;传统电商平台在即时零售场域的优势则是货和价,品牌货品供给丰富,平台议价能力更强。但这两类平台往往很难获取对方的优势,快速补齐自身的短板。
因此,外卖补贴战在上一阶段很快就演变成小哥待遇战、平台合规战,从外卖补贴到即时零售的心智上翻更远远没有实现。
在壹览商业看来,淘宝闪购的前身淘宝小时达,路径选择明显不同。它并未急于争夺餐饮订单的第一入口,而是以电商原生的优势——品牌货盘、供应链深度、系统能力——切入近场零售,用即时履约能力去重构品牌端的触达方式。
饿了么与淘宝的互补优势如果说淘宝闪购是一次近场零售的体系级重构,那么饿了么,就是支撑这套体系高效运转的肌肉与神经。
淘宝小时达的优势仍旧是货和价。背靠整个淘宝天猫的品牌供给,小时达选择的是撬动品牌背后的企业,先从组织内部打通电商和线下多级经销商之间存在的藩篱,然后以量换价,用近场的市场增量换取品牌不加配送费,远近场价格相同,逐渐成为一种相当于随身旗舰店的存在。
一个例子可以直观呈现这种思路。
2025年4月春夏上新季,淘宝小时达推出佣金优惠政策,吸引50多个头部品牌商家赶在618之前扎堆入驻,其中有很多为服饰品牌,包括国内知名女装品牌MOCO、国产内衣最大的品牌红豆,以及七匹狼、全棉时代、幸棉、雅鹿、真维斯等。
一旦外卖送衣服的价格与旗舰店同款的价格保持一致,即便没有大量营销补贴,如今不少消费者也愿意主动选择更快收货的形式。
上线第一周,有品牌的淘宝小时达订单拉动品牌在整个淘系订单增长了10%。还有品牌上线第二周小时达订单环比飙升了30倍。
货和价是淘宝做即时零售真正的优势。同时,仓、配、心智,则是饿了么的优势。
今年的外卖大战,饿了么一度显得低调。但蜂鸟骑手体系如今已覆盖全国主要城市,无论在运力调度、地理算法,还是即时履约的响应速度上,都是业内少有的高标准常态化平台。这种能力,是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期内复制或替代的。
此次淘宝闪购的履约任务,绝大多数由饿了么承担。相较于其他平台仍需自建履约团队或依赖加盟骑手体系,淘宝通过整合饿了么网络,在成本、效率与调度精准度上获得了显著优势。
但饿了么的价值,远不止是一套送货系统。它更是一个心智层的跳板。
作为一个多年高频使用的本地生活平台,饿了么已长期占据用户随时下单、迅速送达的消费认知。这种快到像外卖的心理预期,在餐饮之外延伸至日用品,再进一步延伸到服饰快消等各类品牌商品,正是淘宝闪购最想激活的场景。
淘宝闪购正是借助这套成熟心智,将用户从点餐逐步引导到逛货。比如,点完奶茶,用户可能顺手买了孩子下周上课需要的足球;下单一款衣服,发现半小时内也能送到。这样的心智迁移,是可以通过饿了么多年高频积累顺滑迁移过去的。
茶咖作为外卖引流品类王,这次站上了淘宝闪购C位,奈雪的茶、茉莉奶白、库迪咖啡等深度合作品牌订单量暴涨,但这远远不是故事的终局。未来,服饰、美妆护肤、3C数码中的知名品牌店铺,可能也将迎来这个场景。
有了饿了么的仓配能力这一近场抓手,淘宝闪购得以把货送得更快、服务做得更细,但真正支撑这场战役长期打下去的,还是在品牌端的深厚底盘与供给能力,以及通过同价和实惠建立起的消费心智。
淘宝的大零售进化即时零售不是一场流量战,而是一场系统能力的比拼。相比以补贴驱动起家的平台,淘宝闪购有一个本质区别——它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站在阿里十余年即时零售探索的体系之上,水到渠成。
即时零售不是一场流量战,而是一场系统能力的比拼。相比以补贴驱动起家的平台,淘宝闪购有一个本质区别——它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站在十余年即时零售探索的体系之上,水到渠成。
从2016年新零售概念提出,到盒马鲜生首创门店+仓储+即时配送模式;从淘鲜达打通超市线上线下,到天猫超市推出1小时达半日达次日达的多层履约模型;再到2020年淘宝上线小时达频道、2024年将其升级为首页一级入口,阿里生态内部通过多年在商超、本地仓、数字化门店上的改造积累,逐步构建出一张横跨线上线下的供给网络。
而品牌供给,是淘宝闪购最大的底气。
截至升级之前,淘宝小时达已覆盖300多万家门店,接入超200个核心品牌,覆盖Apple授权专营店、农夫山泉、凌志、JACK&JONES、迪卡侬、ONLY、屈臣氏等多个行业头部玩家。品牌供给的多元与远近场实现同货同价的目标,是淘宝区别于其他平台品类单一、爆款驱动的关键。
举例而言,像JACK&JONES和Apple这样自带线下门店网络的品牌,接入淘宝闪购后,库存调度效率显著提升;而屈臣氏、农夫山泉等快消类品牌,则通过城市仓和店铺直送,完成品牌旗舰店+线下门店双场景共振。淘宝所擅长的,不是单点爆发,而是调动体系、协同作战。
而在前端用户侧,淘宝闪购重构还有消费场景。
不是用户下单后平台再去找门店、派骑手,而是系统根据用户位置、库存就近情况,自动推荐1小时达商品,实现从搜索到履约的链路压缩。举例来说,用户在直播间看中一支口红,可以直接选择小时达下单,当天收货;在外卖平台点奶茶的用户,也能顺带买个剃须刀、蓝牙耳机。这是一种从等快递到眼下可得的心智跃迁。
更底层的,是淘宝正在推动的一盘货、一盘价、一体链路的模式。
品牌不再需要为线上、线下、本地配送分别建系统,而是在淘宝闪购这一通用架构中统一管理商品、库存与价格。这种数字化能力让品牌不再被渠道割裂,可以轻运营、快转化、高效率。对于用户而言,则感知到的是统一的商品呈现、更快的配送效率与更清晰的服务体验。
最终,这些看似系统能力的进步,落到业务侧,就是让品牌生意更容易做,让消费者买得更确定,让平台增长路径更健康。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的联动,背后是一套更具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型:以品牌为核心、以系统为骨架、以近场为通路,重构电商+本地一体化能力。
当快成为零售的默认预期,真正能赢下这场仗的,不是跑得最快的平台,而是能稳住效率、打通供给、延展品牌价值的那一个。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